APP下载

我演《珍珠塔》中的方氏

2021-11-06李鑫玲

黄梅戏艺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锡剧黄梅戏珍珠

□ 李鑫玲

2019年初,安庆市启动了“黄梅戏36本传统大戏复排工程”,第一批复排的剧目中有桐城市黄梅戏剧团的《珍珠塔》。我有幸在其中扮演了方氏一角,并参加了当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的演出,获益良多。

《珍珠塔》又名《方卿借银》,讲述的是落难公子方卿与其表妹陈翠娥以珍珠塔为媒,历经磨难最终结成佳偶的故事。我所饰演的方氏就是隔在他们兄妹二人中间的磨难。虽然不是主角,但在推动剧情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当我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心里打起了鼓,担心自己演不好。于是我仔细地阅读剧本,感觉该角色应该是介于青衣和彩旦之间的一种形象,但是如何把握表演的度并较好地呈现在舞台上,我仍然是一头雾水。

由于我从小学戏都是从模仿起步的,因此我最先想到的是去找相关的资料来学习借鉴。可惜的是,黄梅戏老艺术家们关于这部戏并没有留下视频资料。我想到了非常著名的锡剧电影《珍珠塔》,而且饰演方氏的汪韵芝老师因为这个角色演得传神获得了“活姑母”的美誉。找到这部电影,我如获至宝,兴奋地看了起来。但是看过才知道,黄梅戏版本的《珍珠塔》是有自己特有的一个传承体系,与锡剧的版本很不相同。虽然锡剧和黄梅戏对于方氏这一人物性格的刻画有相同的地方,但是由于剧情设置等各方面的差别,很难直接地模仿。比如,黄梅戏版本没有让方氏最后头顶香炉被“戏”的情节(我后来查阅了查文艳、钱悠远等老艺人的口述本,确实没有这些情节)。虽然没能直接借鉴,但是汪韵芝老师的眼神等表演还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最困扰我的是如何处理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于方卿,我是姑妈;对于陈翠娥,我是母亲;对于陈善策,我是他妻子……这些关系,在我自己的体验中,都是非常亲近的亲人;而方氏对于自家亲人却那么势利、尖酸刻薄,自己心里有一道坎过不去,很难自信地去完成这个角色的塑造。后来一次与好朋友的闲谈中,我找到了表演的依据。他们向我讲述了他们亲身经历的一些故事,从他们叙述时的情绪和状态,我突然感觉到了方氏这个人物的真实可信,整个人突然自信了起来。俗话说:“世上有,戏上有。”艺术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我找到了可供借鉴的“素材”,开始了在排练场中的实际创作。

戏曲讲究“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落实到方氏这个人物身上,她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她戏中的身份和性格。从方卿的唱词中我知道,这位“姑母”从前也是落魄过的,当时在方卿家躲避饥荒还住了许多年,她应该是“穷人乍富”式的一个形象,内心没有富贵气,但时时要装出一身富贵气。所以,我首先把握一个“端”和一个“装”字,但偶尔会因为装得不到位,会露出本性来。这时候就凸显出眼神表演的重要性了,于是我又去反复地观摩汪韵芝老师的表演,看她如何与其他角色进行舞台上的眼神沟通,要时时透出高人一等的神色,还要表现出她内心对每件“刚刚”发生的事情的算计,但不能演成泼妇的那种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她最后的“转变”显得更为真实可信。

对于方氏的眼神表演,我一直在努力尝试和练习,基本上保持一种从高处看低处的状态,能用斜眼看就尽量不正眼看,然后也常有眼睛一动内心打小九九的状态。比如在“二会楼”中,方氏想借羞辱方卿让女儿陈翠娥回心转意,但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女儿竟然那么坚定地跟侄子站在一起,于是“我”不得不下狠手,但目的是希望她能回头。在表演上,我会偷偷地瞥几眼女儿,希望她能改变态度,眼神里流露几分对女儿的不舍,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但是,吵架吵红眼了,也顾不上了,最后只得叫丫鬟拿来花郎棍和讨饭碗,逐他二人出府,但其实“我”此时的内心是五味杂陈,还是非常希望女儿能够回头的。

在演唱方面,方氏的唱腔用了不少“花腔”元素,很符合她势利眼、为老不尊的形象,我在演唱时尽量把握人物的身份状态,避免流于轻佻,一切以人物当时所处的情境出发,尽量让观众在相信这个角色存在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方氏这个角色,与我从前饰演的角色有较大的区别,外表看起来单一,但实际内心戏十分丰富,把握起来有很大的难度。通过塑造这一舞台形象,我的表演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得到了一定范围内的认可。但我也非常清楚,这只是阶段性的成果,距离成为一个高水平的演员,我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会继续努力,不断磨炼和提高自己的技艺和艺术修养,将真情实感注入到以后所演的每个人物中,给观众带去更多的感动与享受。同时,感谢每一位帮助我提高的老师和朋友们!

猜你喜欢

锡剧黄梅戏珍珠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黄梅戏《祝福》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江苏锡剧文化登陆香港、澳门
“种”珍珠真神奇
雨珍珠
取珍珠
锡剧音乐在锡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