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吉林矿务管理概述

2021-11-06李雨桐

现代交际 2021年18期
关键词:调查局金矿矿产

李雨桐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033)

矿产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几乎每一种矿产的发现和利用,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吉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悠久,矿务机构权责明晰,资源勘探调查详备,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一、吉林矿业活动的历史变迁

吉林省矿业活动历史悠久,周秦以前,在虞舜时吉林称息慎或肃慎。据《国语•鲁语》记载,吉林古老民族——肃慎向周贡“楛矢石砮”。石砮是硅化木,是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矿产。《后汉书•东夷传》,“挹娄出赤玉”,挹娄国即古肃慎,位于今吉林宁安县东北至混同江一带。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魏书•高句丽传》有“高句丽黄金出自夫余”及“勿古亦有盐池”的记载。还相传珲春砂金矿发现于高句丽时代,表明当时吉林省矿业(金银)的开采甚盛。

到了唐朝(公元618—907年)建于吉林省东北部和黑龙江东南部的渤海国,有“渤海人长子炼铁”及“位城之铁”记载。相传唐代在吉林省还发现了临江六道沟铜矿。《契丹国志》:“女真土产有金、银、玉。”《明一统志》:“宁古塔(今宁安)出松花石,可为砚材。”[1]2

清朝入主中原后,视盛京(今沈阳)和长白山为“龙兴之地”,对矿产开发持封禁政策,矿业遂沉寂无闻。乾隆二年(1737)解禁,只准采铜,禁开金银。私采不绝,尤以延吉县(今龙井市)天宝山盛采银铅矿,“所产银苗甚旺”“铅,天宝山银矿出”。其间还开采永吉县缸窑的瓷土矿。

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禁采矿例全部解除,矿业开发逐渐兴起,矿种以金、煤为主,其次是铜、铅等。金矿山有桦甸县木齐河(今二道甸子)砂金矿、汪清县百草沟铜金矿、集安县报马川(金厂沟)金矿、桦甸县夹皮沟金矿、珲春河砂金矿、安图县大小沙河砂金矿、海龙县(今梅河口市)香炉碗子金矿、临江帽儿山金矿。煤矿山有永吉县缸窑、田家屯、营磐、荒山子及二道沟煤矿。铅矿有集安县矿洞子铅矿等。“韩边外(效忠)经营的桦甸县夹皮沟金矿是当时东北最早开发的大金矿,产量最多时日达500余两,矿工达四万余人,采金范围向西南扩展到靖宇县那尔轰,向东扩展到敦化、安图县,形成了以夹皮沟为中心的黄金地带。”[1]2

二、吉林矿务管理的沿革

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吉林将军长顺派矿务委员王昌炽前往天宝山调查,查明该矿“线宽砂美、固不待言”[2]54。此时,吉林省没有专司矿务的机构,一切矿务均由吉林将军奏请皇上钦批,研批后再行勘查开发经营。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吉林省开始设置矿务机构。

1896年,吉林省成立垦矿总局,管理矿务。开办官督民采矿山有珲春县东沟金矿、桦甸县夹皮沟金矿、和龙县二道沟及蜂蜜沟金矿、集安县报马川金矿。此外,当时开采的矿山还有集安县矿洞子铅矿、浑江大栗子铁矿、通化县七道沟铁矿及永吉县和舒兰县19处煤窑等。光绪三十年(1904)六月至十一月,为筹建吉林省矿政调查局,营务处王善友、长春府知府王昌炽、商人姚景莘、五品官毛魁龄、候选府许德洧等人先后到磐石县石咀子铜矿等矿山调查,除采集矿样分析外,还将矿区范围绘制成图。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一月,商部奏设各省矿政调查局。次年三月,吉林将军诚勋委派候补道玉昌炽总办吉林矿政调查局,当月启用印章。王旋赴北洋考察,招商集股,聘请矿师,拟回省后设局。但未见嗣后该局实务。光绪三十四年(1908)二月,吉林劝业道徐鼎康、吉林候补道曹延杰受委于省城开办吉林全省矿政调查局。上受吉林省劝业道管辖,下设7科,统理全省矿务。总理为徐鼎康,帮办为曹廷杰,府、厅、州、县地方官为矿务委员。当月启用印章。同时农工商部颁布矿务章程,吉林省矿务行政始见统一。同年,吉林巡署派唐家桢进一步调查石咀子铜矿,认为“苗质畅旺,可资开采”,并创建铜矿山。同年初,徐鼎康、曹延杰“将各处矿苗逐细查明,绘具图说,以凭筹办矿政调查局”。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成立吉林省劝业道及矿政调查局,并由农商部颁行矿务章程,矿务行政始见统一。宣统二年(1910),矿政调查局对磐石(今石咀子)铜矿再次调查并进行了储量测算,求得矿石量24689万吨,铜9102吨。此乃吉林省最早的矿产储量报告。[1]55

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实业难兴,吉林省矿务仍由光绪三十四年(1908)成立的劝业道管理。民国二年(1913),劝业道改组为实业司。民国三年(1914)五月,设立吉林省矿务监督署,“职责专一,锐意奖励,并实地勘查,吉林矿务一时颇有起色”。民国四年(1915)三月,奉命裁撤,矿监职权划归财政厅内设的矿务科。民国六年(1917)十一月,新设实业厅,吉林矿务由该厅兼理。民国十九年(1930),又划归农矿厅管辖。民国五年(1916),设立吉林采金局,隶属财政部,并委张栩为局长。下设磐石分局、延和分局、珲春分局、桦甸分局、汪清分局、吉额分局、桦濛分局和鑫聚官商合办公司。计划勘采地点50余处,并拟依次兴办全省各矿,因资金少,设局年余资本耗尽,机构并入森林局,民国十八年(1929)又并于农矿厅。[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直到1945年“八·一五”前,吉林省一直被日本及其所扶植的伪满洲国政府统治。日本侵略者对东北三省矿产进行掠夺开发,曾建立过不少地质矿产机构,如“满铁地质调查所”“旅顺工科大学地质学教室”“满洲采金事业调查部”“满洲采金株式会社”“满洲炭矿株式会社”“满洲矿业开发株式会社及矿产资源调查所”“满铁调查局矿床地质调查室”“满洲中央博物馆自然科学部”“满洲矿山株式会社”“东边道开发株式会社”“伪满大陆科学院地质调查所”等。1931—1945年东北沦陷时期,在吉林省从事矿产调查的日本人有400多人次,留有320多份调查报告。[2]11主要有小川琢次、小藤文次郎及木幡富治、村上坂藏等先后到浑江、柳河进行路线地质矿产(以金、铁、煤为主)调查,并提交了调查报告。与此同时,坂本俊雄及木户忠太郎分别调查了通化县七道沟和浑江大栗子铁矿。1949—1950年,日本学者内野敏夫等还编纂了《东北矿产志》。

三、吉林矿源的调查

国内矿业家在吉林省最早的矿产调查始于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九月。《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吉林省档案馆编1983年印刷)记有,吉林将军长顺派矿务委员程光第调查延吉县(今龙井市)天宝山银铅矿,在原古矿址找到新矿苗,致使矿区一度出现“每月出矿砂十万斤,约可提银三千余两”的盛采局面。光绪二十三年(1896),吉林省成立垦矿总局,管理矿务。《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还记有,光绪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1897—1898)矿务委员张际庚及朱国安赴全省各处煤窑进行调查。1896年,中俄签订不平等条约《喀西尼条约》,沙俄势力侵入吉林,攫取铁路权后,俄资进而侵占吉林矿业,1896—1898年、1900年、1919—1927年,俄国地质学者多次到吉林进行地质矿产调查,其中,俄国人阿乜尔特著有《北满矿产志》,记载吉林省20中矿产45处产地。[2]10

表1 吉林府辖矿产地统计表[1]411

1914年吉林省矿政调查局更名为矿务监督署,派技术人员去主要矿山实地调查。1915年,马超群调查吉林省矿产,编写出《吉林省矿产志略》,收集编录全省13个矿种(煤、铁、金、银、铜、铅、锡、石英、瓷土、矾、石灰石、水晶、白金)共121处矿产地。1915年,矿务署撤销,在省财政厅内设矿务科。委派技术员王维燮和姚业经分别调查延吉县鹁鸽砬子金矿、老头沟煤矿和磐石县石咀子铜矿。同年2月磐石铜矿局委员肖文彬调查石咀子铜矿矿井水患,请求拨款“开掘通洞,以泄水患”。1917年11月,矿务科再归实业厅主管。1919年,实业厅技术员陶昌善较系统地调查和收集全省矿产资料,编写《吉林省矿务纪略》,收编现吉林省城13个矿种(金、银、铜、铅、锌、煤、铁、锰、锑、石英、磁土、建材、颜料石)共128处矿产地(其中登记注册的矿产地55处),计有金矿产地43处,煤矿产地56处,其他杂矿29处。[1]551929—1931年,中央地质调查所王竹泉、孙健初、侯德封分别到蛟河县、辽源市、洮南县二龙索口等煤矿进行地质矿产调查,成果发表于《中国矿业纪要》(第四次)。[1]61

1931—1945年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加强对东北的地质矿产调查,并敷设铁路,加紧采矿。1937年以后,较大的矿山已使用机械生产,并提高了伴生矿产的回收能力。1944年7月,伪满洲国政府制定《稀有元素矿物紧急开发纲要》,动员各有关机构调查新矿产地和开采已知矿产地资源。《纲要》开发目标元素有:钒、钛、钨、钼、锂、铍、锆、铌、钽(稀有元素)、铈、钕(稀土元素)、铀、钍(放射性元素)。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在吉林省没有找到稀土、稀有以及放射性元素的矿床。这时期调查或开采的矿种主要有:金、煤、铁、铜、铅、锌、钼、锑、铬、锰、石墨、云母、石棉、硅藻土、耐火黏土、油页岩、硫铁矿、萤石、重晶石、膨润土等。[4]

“目前,我国有90%的能源和70%以上的原材料都来源于矿产资源。全国已发现矿产168种、矿床和矿点20多万个,查明矿产地1.6万多处。探明储量的152种矿种中,有20多种矿产储量总量居世界前列。”[2]1吉林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吉林省的地质勘探和矿业发展必将为吉林省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调查局金矿矿产
英国政府发布首个“关键矿产战略”
洗碗机是金矿 还是冰山
气球上的五星期(九) 光束与金矿
Beautiful And Rich Xinjiang
权力寻租的链条有多长——透视陕西插手干预工程和矿产案例
蒙面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