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舞蹈编创能力提升课程设计与应用探讨

2021-11-05吴海燕

百花 2021年7期
关键词:队形排练广场

吴海燕

从事群文工作十几年来,我参加过各种规格的培训班授课,其形式以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授课模式为主。2020年8月,我有幸为在镇安举行的全省舞蹈干部能力提升班授课,为了更好地提升当地群众文化服务质量,需要在授课的同时给镇安县“量身定制”一支广场舞。从接到任务起,我就在思考如何将广场舞做到既符合当地特色,又便于推广传播。于是,我决定在三天的授课中,除了讲理论、分析作品、学成品舞外,抽出一天时间进行现场编创练习。

在以往的培训中,基层业务干部将几支成品舞学会后,教给当地的业余团队,这样做的短期效果很好,但不利于长期推广。有的舞蹈跳了一段时间后,缺乏新鲜感,或者所编排的动作并不适合每个队伍的实际情况,这就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情况。如果我们的舞蹈干部在培训时能学习并掌握一些改编技法,这样在教授不同的业余团队时,就能根据每团不同的情况进行重新编排符合各团的舞蹈,同时也大大提升群众文化的服务品质。

一、学以致用

在镇安培训时,我白天在教室里给舞蹈干部们教授新编排的广场舞《站在草原望北京》。到了傍晚,舞蹈干部们自发组织到附近的广场去给广场舞爱好者教舞。广场上空间大,干扰多,不能采用教室里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广场舞爱好者们尽快学会一支广场舞,我把教室里的完整版重新进行了编排,形成了以锻炼、健身为目的的广场版。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单一重复的动作,逐渐增加脚下的步伐和手部的动作,在间奏设计了用来调整呼吸及队形整理的动作,在高潮舞段时,还加入了两人交叉这种最适合在广场舞中进行的简单队形变化。

编排整理之后,我将新的舞蹈教授给广场舞爱好者,教授了三四遍之后,便能看到百人齐跳广场舞的场面。这大大地缩短了学习跳广场舞的时间,让群众以最短的时间达到锻炼、健身的目的。我们群众文化事业就应该服务于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广场、公园发挥我们的作用。

二、用以致学

培训期间,除了理论学习和全国优秀作品赏析外,还选了几个编创能力较为突出的舞蹈干部分享自己的编创作品。其中有陕北地区的舞蹈干部分享当地广场舞的发展及现状,也有陕南地区的舞蹈干部讲述自己在编排舞蹈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从大家的交流中,不难看出群众文化工作不仅仅是编、排、教一支舞这么简单,更肩负了保护、传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对有当地特点的元素或道具进行挖掘整理,选择适合的素材,编排成富有当地特色的广场舞。只有将当地的音乐配合当地的舞蹈,才能把当地特有的文化传承下去。

与此同时,舞蹈干部还需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解决编舞时意见不统一、排练时人员不协调等问题。舞蹈干部在具体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在授课时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想办法,这也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拓展思路

培训即将结束时,镇安县舞蹈社团提供了一支原创广场舞《红枣树》,希望能在授课期间将此广场舞进行改编提升。从舞蹈的视频中,能感受到陕南人民温婉清新的气质,因此,在改编中保留了原道具伞,修改、编排了舞蹈的韵律和主舞段。在授课之前,我已改编完队形调度和主题动作的设计,又考虑到是给社团排成品舞,还要让参加培训的舞蹈干部有所收获,于是就把舞句的编排放在培训的第二天现场教学中进行。授课时,先请镇安县舞蹈社团表演了成品舞,让大家对其有所了解。然后,将舞蹈干部分成四组,以组为单位,选择一到两个主题动作,根据现有道具进行四个八拍的舞句编排。随后,集体展示成果,由舞蹈社团成员选出最喜欢的一组动作。按照已设计好的队形变化把新编排的舞句填进去,一支全新的广场舞《红枣树》改编完成。由于改动较大,并且动作及队形有一定难度,因此,由舞蹈干部进行现场示范及录像,以便达到最佳的群众文化服务效果。

经过此次尝试性的教学,我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总结:老百姓喜欢的有时和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比如修改、编排《红枣树》的四组动作中,有一组编排非常有创意,画面感也很流畅,是舞蹈干部们喜欢的编排,可最终镇安县舞蹈社团并没有选这一组,而是选择了编排相对简单易学的组。究其原因,虽然那一组编排确实很有创意,动作也很好看,但是学起来会比较困难。我想这也给我们的舞蹈干部在今后的编创过程中提了个醒,群众舞蹈不能只追求新、奇,更要考虑到排练对象是否能够完成,或者能否高质量地完成。这些在实际排、演中遇到的问题在我的《群文舞蹈的社会功能与艺术编创》讲座中已提出,并进行解析,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还是会在不经意间陷入一味地追求编排的新、奇和动作堆砌的误区。这就需要在教学现场,随时出现问题,随时分析、修改。在整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参与实际动手编排,再相互提出修改意见,我想这比教一支成品舞能让大家产生更多的思考。

四、教学相长

有了镇安培训班的经验,我在2020年年底山阳培训班又做了新的尝试。此次山阳培训班,除了各基层文化馆站的舞蹈干部外,还有几个团队成员也在此培训班。对于团队来说她们都有相对成熟的舞蹈作品,但整体缺乏细致专业的编排辅导,这次培训既给她们提供了帮助,又锻炼了舞蹈干部的编创能力,同时,也检验了教学的质量。

在几个团队表演的舞蹈中,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五支舞蹈,划分为五个小组,各选一名组长,主要任务是将各组的舞蹈进行优化编创,选择有价值的主题动作进行提炼。针对舞蹈中队形设计较单一的问题,通过讨论,最终确定了每组的主要队形变化和上下场方式。但是在排练时仍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每组团队都有自己习惯的舞蹈模式,所以组长在对原有舞段进行修改时,就会出现组员记不住或动作做不到位的情况。再比如训练方法的不同,有的组非常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风格性;有的组非常注重挖掘组员的表演性;有的组更是将原舞蹈进行了大量的调整和改编,以至于在教新动作上花费了较长时间,却还是乱糟糟。这时,就需要及时提醒各组调整排练的方式方法,即在原有舞蹈的基础上不做过多的调整,只选出一两个表现力强的舞段进行重点排演。从整体课堂效果看,编创环节是大家参与热情最高的,每个组都学得非常认真。通常情况下的培训都是1对N,很难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但是分成小组后,由组长对每个组员的动作进行指导,做到1对1。在舞段的排练中,也能让大家感受到若干个舞句组成的逻辑或层层推进的情绪,能把之前学的理论知识用到舞段的排练中。经过重新修改的舞段,要比之前单纯的重复动作好看得多。舞蹈干部们也表示,这样有学有教,也让他们对以前掌握的专业知识有了新的领悟。

在最后的结业汇报时,增设了一个小环节:每个舞蹈干部简单阐述自己改编舞蹈时的想法和实际遇到的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看似是一个小小的总结分享,但是大家能从中互相学习编创的思路及不同的工作方法。这对于舞蹈干部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

群文舞蹈是面向广大群众的,因此,就要求舞蹈干部在编创群文舞蹈的过程中,始终将群众放在第一位,要全面了解广大群众对舞蹈的需求,结合舞蹈的自身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舞蹈干部们多编创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素材,只有这样才符合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才能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水平,從而推动群众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队形排练广场
春天的广场
舞动未来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在广场上玩
队列队形体育教案
两个大忙人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指挥艺术指导与学生的排练教学
广场上的大钟
无人机编队机动飞行时的队形保持反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