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汇聚爱心 共建家园

2021-11-05孙俭王海良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清淤洪灾淤泥

孙俭 王海良

“没有想到资金拨付这么快,没有想到修建速度这么快,更没有想到学校会比以前更漂亮!”10月11日,巩义市米河镇第一初级中学校长刘艳华带领记者参观校园,一边走一边感慨。只见校园里道路平整,花草繁茂,红旗迎风飘扬,教室内书声琅琅,唯有校门口宣传栏内残存的淤泥和一米多高的渍痕提示着人们:这里曾发生过洪灾。“洪灾发生时,宣传栏大都被冲走了,我们特意保留了这一块,算是一种纪念吧。”刘艳华说。

刘艳华校长展示当时洪水的高度

“7·20”大暴雨引发的洪水和泥石流造成巩义市学校不同程度受损,因灾受损的169所学校都在重建,列入全市灾后重建项目131所,其中新建项目1所。截至目前,全市130所项目学校中,因灾受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体完工率在90%以上,设施设备购置类项目完成率在95%以上,因灾受损学校道路、水、电、网络均已恢复畅通。像米河镇一中一样,巩义市各级各类学校均如期平安开学。

政府:募集资金助重建

米河镇地势较低,又处在两河交汇处,在此次洪灾中损失惨重,全镇停水断电十余天,通信网络中断,道路桥梁损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全镇共有2所初中、10所小学、6所幼儿园,需要重建的就有10所,还有一所幼儿园需要择址新建。

记者所到的米河一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学校之一。学校紧邻汜水河道,7月20日上午9点,猛涨的洪水冲入校园。随即,校园断电断网,16名值守的教师被困,与外界失去联系。一直坚守岗位的刘艳华校长爬上教学楼顶层,利用微弱的手机信号向附近的小里河村村委求援,在当日晚上10点左右,16名教师才乘坐铲车安全撤离学校。“回忆起来,真是心有余悸。”刘艳华说,当时学校水深接近两米,教学楼、办公楼、教师公寓等一楼教学办公设施及配电室、变压器、校园监控、广播系统等全部被淹,经济损失达1500万元。

据了解,灾情发生后,巩义市教育局迅速启动了灾情统计工作,实行日报制度,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撑。巩义市委、市政府迅速决策,协调下拨了1亿余元慈善捐款用于学校重建。

7月29日,市教育局和各学校签订《巩义市教育系统灾后恢复学校受损项目承诺书》,从规范程序择优选择、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竣工验收、高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等八个方面提出明确管控目标,要求各学校树立新发展理念,科学规划项目,谋划学校长期发展目标,用好每一笔项目资金,高质量完成校园重建,项目重建资金优先保障受灾最严重的米河镇、康店镇、小关镇。

与此同时,市教育局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对口支援,让党旗飘扬在灾后重建一线。洪灾过后,巩义市市委书记袁聚平、市长张东辉第一时间到米河镇察看灾情,研究后续救援工作,市教育局局长杨少辉带领千余名教育系统干部及教职工多次到米河镇进行清淤,并到校指导灾后重建工作。

市教育局还把市直各学校、幼儿园组织起来,组成33个帮扶队伍,对受灾严重的学校和幼儿园进行对口支援。

学校:齐心协力忙自救

洪水退后,面对满目疮痍的校园和5万多平方米没过膝盖的淤泥,“我们五六个教师干了一个上午,才清理出了两张课桌大小的地方”,刘艳华告诉记者。灾后第三天,7月23日,米河一中全体教师就到校进行清淤工作,“最难的是前10天,没水没电没信号,道路也不通畅,大家都坚持来校清淤,很多老师带了家人和亲友来帮忙。更让人感动的是,第二天下午,市教育局的帮扶队伍就来了,巩义二中来了100多人,连续干了6天才把一楼餐厅的淤泥清理干净”。

米河镇中心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孟庆声,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各个学校受灾的情况,洪水刚退就踩着半尺深的淤泥,平均每天步行2万多步,到各个学校去查看受灾情况,同时动员米河镇86名党员教师积极行动,不等不靠,迅速开展灾后自救和灾情统计工作。在市教育局和米河镇政府的帮助下,孟庆声共动员协调近6000人次,30多台铲车、土车等各种车辆进行清淤工作。他带领大家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一个星期几乎天天都泡在淤泥里,困了靠在墙上眯一会儿,醒了再接着干,在一星期内组织清除淤泥近10万方,为学校重建创造了条件。

“我们学校全是女老师,把锨插到淤泥里都拔不出来,但是活儿还得干,大家也顾不上形象了,身上、头发上都是泥水,边干边相互鼓励。”米河镇东竹园小学校长马慧告诉记者,学校地势较高,校园没有积水,但是暴雨造成综合楼后面的土岭滑坡,挡土墙倒塌,综合楼一楼后墙被泥土堆满,全体教师上阵,像蚂蚁搬家一般前后干了5天,才把泥土清理干净。

米河镇中心小学在此次洪灾中也损失严重,校园水位达2.2米,办公室、功能室、教室等内水位达到2米,洪水退后,校园淤泥平均厚度达到60厘米。住在学校附近的王慧君老师告诉记者,当时还在外地出差的校长杨淑敏知道灾情后连夜赶回,由于通信中断,他于7月21日上午自驾到处找路,挨个到教师家问平安。随后,学校教师分批倒班,每天10人,带领全校教师和家人一起参与清淤工作。

社会各界:爱心汇聚送温暖

“我校灾后重建资金预估需要445万元,7月29日恢复学校受损项目动员会召开后,下午,学校就收到了第一批灾后重建资金260多万元。”米河镇中心小学教师程颖丽表示,此次救灾政府反应迅速,资金审批流程简化,保障学校重建项目在8月25日前实施到位。

“从7月24日開始,学校里清淤人员的午餐就是由一家公司免费提供的。湖南益阳的一个救援队派了铲车,义务清理了校园外部淤泥。”米河一中后勤处的丁红军老师说,刚开始的一周,市教育局组织的近千名志愿者,不分昼夜轮班干,校园里到处都是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天中午11点多,当时大家正准备吃午饭,有三个年轻小伙子来到学校,说是送药路过,看能不能帮忙干点啥。看到办公室、教室里都是淤泥,三个人二话不说抄起铁锨就干了起来,一直干到下午三四点才走,也不吃饭,也不愿留姓名。“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每天都有人来帮忙。”丁红军感慨,正是大家齐心协力,学生才能如期开学。

“矿泉水、面包,米、面、油,还有手电筒、驱蚊水等,真是应有尽有。”东竹园小学教师张咏梅告诉记者,虽然米河镇的十几座桥被冲毁得只剩一座,但人民子弟兵很快修了临时保通桥,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救援物资灾后第二天就到了,“这就是中国力量!”

米河镇中心小学三(1)班学生吴金龙、五(1)班学生赵俊翔、六(2)班学生张沛渝的家长及亲友,分别开着自己家的铲车义务到校进行清淤,持续奋战了一周多。

米河镇中心小学教师王慧君的家在这次洪灾中被冲毁。“当时我带着家里两位老人站在大街上,也不知道能去哪,这时一位素不相识的居民说‘去我家吧。”王慧君说,那一刻,陌生人的一臂之力,让她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随后学校清淤大会战中,每天几百人齐心协力去干一件事,“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什么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经历了这次洪灾,我觉得大家更团结了!学校灾后重建中,每天都在发生着暖心的事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米河一中教师程丹一直负责搜集学校灾后重建的相关资料,见证了学校由淤泥遍地、面目全非到现在整洁美丽、如期开学的过程,她由衷地表示,“相信有了国家和政府兜底,有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学校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清淤洪灾淤泥
莲为何出淤泥而不染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How to survive a flood 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赏荷
无独有“藕”
SEC吸水暗渠隔离检修工作方案探讨
方格网法在南昌象湖清淤方量计算中的应用
醒醒吧,人类!
国内外清淤机现状分析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