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场里的职场霸凌

2021-11-05吕德文

领导文萃 2021年13期
关键词:霸凌官场年轻干部

吕德文

基层社会本身在发生变化,现代的人际关系已经逐渐形成,封建式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没有市场。

长期以来,“只要进入官场,便不要有个性”几乎成为官场生存的原则。时至今日,为了在官场里谋求发展,压抑自己的个性,似乎也为很多人认可。就笔者的调查感受,相较于企业,官场里的职场霸凌现象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单位里面,如果和上司,尤其是一把手关系不和,下属的日子怕是不好过。如果碰到一个小气的一把手,不仅提拔无望,还要在日常工作中被穿小鞋,乃至于赤裸裸的人格侮辱。

客观上,官场是一个独特的职场形态,职场霸凌有深厚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基础。历史以来,中国的官场便充斥着因家族、师生、同学、老乡、同袍等关系构成的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只要存在社会网络,必定会形成所谓的“圈子”。而只要有“圈子”,必定有溢出正式规则之外的潜规则。当一个系统,或一个地方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网络时,那些由规章制度所构成的科层理性便会被侵蚀掉。比如,“一把手”本是民主集中制中“集中”的制度要件,对于提高决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担任“一把手”的官员无法驾驭全局,受到地方势力的阻挠,其制度优势便无法体现出来。反之,如果地方主官通过各种社会网络培植了自己的实力,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网络,便很容易变成为“一霸手”。

仅仅是站在个人的立场看,“跟对人”怕是很多官场中人的切身体会。现如今,政绩当然是官场晋升的“硬通货”。笔者这几年调研的一个强烈感受是,一个年轻干部,只要踏实努力,好好地为民办事,洁身自好,总会被提拔的。但是,如果按正常的晋升速度,对于大多数基层干部而言,恐怕还是终其一生仍然跳不出基层。这对那些对仕途有理性认知的基层干部,当然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有一些想法的年轻干部而言,怕是不甘心。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一个地方的年轻的基层干部,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全国各地考选进来的。这些人在当地没有深厚的社会网络,普遍都会面临生活和工作适应的问题。如果做出一番努力,工作成绩能够及时受到领导和组织上的认可,其不适应的问题会慢慢消解。但如果其努力总是不能受到认可,且自己也无法客观认知,就会表现出消极的状态。笔者访谈过不少外来的基层干部,对于初入官场的职场适应问题,有一个解决方案是普遍认可的:和地方上的干部子女联姻。仔细分析,这倒是有一番道理。我们的官员任用,呈现出层级流动的规律。层级越高,跨区域流动的机会就越多。反过来,对于待在县乡两级的基层干部而言,他们要跨区域流动,机会是微乎其微。也因此,基层官场非常容易形成复杂的社会网络。一个外来的、新入职的年轻干部,还有什么途径比联姻更容易进入基层官场的“道”呢?甚至于,一些干部为了获得政治利益,甘愿降低人格,把领导当作父母来对待。如果一个年轻干部綜合素质高,不仅工作能力强,情商也足够高,大概率是会得到领导的重视。要是有地方社会网络的加持,那更是如虎添翼。这么说来,对于一个年轻干部来说,只要选拔干部制度不改,应对职场霸凌的要求其实还是非常高的。

现如今,基层已经不是一个独立于国家治理的空间,国家统一的规则已经逐渐主导了基层的官场规则。一个更加重视规则,更加理性化的官场,已经逐渐形成。并且,基层社会本身在发生变化,现代的人际关系已经逐渐形成,封建式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没有市场,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亦压缩了官场的职场霸凌空间。

(摘自《南风窗》)

猜你喜欢

霸凌官场年轻干部
逆转人生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面对校园霸凌,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