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一次重大的外交失败
2021-11-05马勇
马勇
袁世凯是慈禧太后在李鸿章之后最为信赖的汉族大臣,在慈禧太后最后几年掌握着相当的权力,对当时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作出过重要贡献。当然他也得罪过不少人,但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对他信任有加,所以他并没有因被弹劾而受到任何处罚,反而步步高升。但是,1908 年下半年,随着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相继去世,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一场新的围攻在两宫去世后不久就开始酝酿了,这次斗争的结果是袁世凯被开缺回籍。于是,这个风头正健的晚清重臣不得不黯然离开京城,回到河南老家项城“养病”。
袁世凯被开缺回籍似乎顺理成章,但可能还有许多人们至今并不明白的背景与原因,甚至是当时国际大环境的产物,是列强在远东竞争的必然结果。
袁世凯与汉大臣张之洞分享着中央政府日常运作的权力。张之洞的主要职责在内政,而袁世凯以外务部尚书的身份主管着大清帝国的外交事务,与外务部管部大臣庆亲王合作密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马关条约》之后的大发展,中外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中国的内政越来越多地受制于外交,外交博弈成为清政府当年最重要的一门功课。这也是袁世凯在政治上地位凸显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列强的视角看,英国在甲午战争之前原本与中国关系最为友好,两国的贸易往来、文化往来也是列强中最为突出的一家。然而在甲午战争中,英国借给了中国“高升”号运兵船,当“高升”号出事之后,英国人不但不愿与日本人翻脸,反而越来越倾向于日本,中英关系渐行渐远。
在欧洲,英国是德国的宿敌。中英关系的疏远导致了中德关系的亲近,特别是在《马关条约》谈判过程中,德国人拉着俄国人、法国人,多多少少为中国说了一些好话,帮过中国一些忙,尤其是三国干涉还辽,不管怎么说还是很让中国人感激的。
日俄战争的结果使英日同盟在远东占尽了上风,远东的战略格局因英日同盟而被打破。英日同盟对远东的垄断当然不符合后起大国德国和美国的利益,所以为了抵制英日同盟,德国人于 1906 年动议组建中美德三国同盟。德国人三国同盟的建议引起清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兴趣,只是清政府考虑到英国和日本对这个三国同盟可能产生的激烈反应,因而迟迟不敢答应德国人的建议。中国的自我孤立鼓励了英国和日本,几经折腾,日本竟然与俄国握手言欢。
日俄和好并走向结盟改变了远东的政治格局,之后甚至出现了英法日俄四国同盟的雏形。英国与俄国于1907年8月31日签订协议,确定各自在华势力范围。他们联合统治着远东,使德国还有美国都感到格外失落,于是德国人再度推动中美德同盟,美国人对此也变得非常积极。
对于德美两国的建议,此时主持中国外交事务的袁世凯高度认同。袁世凯认为,如果美国在中国東北地区的贸易和投资有很大上升,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那么按照美国信奉的现实主义外交原则,一定会成为牵制日俄在东北势力的力量。
基于这样一种战略考虑,清政府委派经济官员陈锦涛在美国向华尔街的金融大亨宣传在东北的投资机会和前景,表示中国正在进行政治改革,向中国特别是向地域广袤的东三省加大投资是一个明智选择。因为中国东三省必将成为世界上一个能够容纳相当多剩余资本与产品的市场,向中国东三省投资,肯定比向世界其他许多地方投资更加明智、更有把握。
清政府于1908年10月批准袁世凯的建议,任命唐绍仪为特使出使美国,公开的理由是感谢美国政府退还部分庚子赔款,而实际上是为缔结中美德同盟进行谈判。为了防止不必要的干扰,中国对中美德三国同盟的消息严格保密,并制造了一些迷惑日本人的假象,然而日本和英国的谍报网委实强大,他们竟然在唐绍仪出访前就获悉了清政府相当详尽的计划。日本人当然不希望中国与美国、德国结盟,所以日本政府决定加快与美国的秘密谈判,以重大让步阻止美国与中国结盟。1908 年11月30日,也就是唐绍仪到达美国前夕,日美两国签订了《路特—高平协定》。在这个协定中,美国明确承认满洲现状,其实就是默认日俄等国在满洲的特殊地位和特殊利益。日本当然也为此作出重要让步,同意在满洲实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也就是同意美国资本在东北地区自由进出。
日本人略施小计便将唐绍仪和他的代表团拖在日本动弹不得。等唐绍仪一行赶到美国时,黄花菜都凉了,一切生米都做成了熟饭。袁世凯的中美合作抵制日本的外交布局,就这样被日本人轻易给破掉了。中美合作彻底破产,中国依然在远东被孤立、被忽视,唐绍仪赴美使命以彻底失败而结束。
唐绍仪抵达美国的时间为12月1日,即美日协定签订的第二天。即便如此,美国留学出身的唐绍仪在美国应该还有外交活动的空间,无奈此时中国内部发生了重大变故,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在一天之间突然相继去世。信息高度透明的美国对中国这个神秘国家的政治变动根本摸不着头脑,他们当然不会相信康有为等人编造和想象的那些荒诞故事,不会相信摄政王会为其兄长报仇雪耻,但在政治前途并不明朗的时候,美国政府并不愿意与唐绍仪进行什么实质性谈判,其实也就是不愿意与中国政治强人袁世凯有过分密切的接触。美国的国家利益使他们宁愿冷静观察中国政局的变动,宁愿错过,不愿做错。于是,唐绍仪和他的代表团悄然回国。中美德联盟成为泡影,中美外交也迅速降温。
唐绍仪的外交失败是日本人的阴谋,日本人的目的是要收拾如日中天的袁世凯。清政府内部的亲日派再度抬头,他们期望以和平手段阻止日本向中国渗透,所以袁世凯的命运也就由
此注定,他不下台怎么可能呢?
对于清政府来说,外交失败实在是一个说不出的苦果。袁世凯由此承担责任请求辞职,也是一个政治家负责任的表现。只是这个外交失败的理由实在拿不上台面,所以袁世凯和朝廷只能心照不宣。表面上看,朝廷将袁世凯开缺是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实际上,朝廷是利用他们的弹劾掩饰了一个重大外交失败。
(摘自《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