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关村视线

2021-11-05王永生

中关村 2021年10期
关键词:开区中关村科技成果

王永生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上半年营收规模近2465亿

2021年上半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全部企业营业收入达2464.6亿元,同比增长152%。北京将力争通过3年推动,到2023年实现医药健康产业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10月13日,在第24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先用一组数据表明,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实现了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许强表示,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2018年以来,北京深入实施《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瞄准问题需求,持续加大改革攻关力度,切实推动产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

近3年来,北京涌现出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加科思、华辉安健等一批高成长活力的创新药企业,以及王晓东、谢晓亮、邵峰、刘河生、张林琦等一批全球顶尖科学家创办的企业,引进了腾盛博药、联影、百放等潜力创新企业。

尤其是在抗疫科研攻关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目前,北京市疫苗和中和抗体从技术创新到研制速度均处于国际第一梯队,两项灭活疫苗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获批上市或紧急使用,累计向全球供应疫苗34亿剂,国内第一款附条件上市疫苗和紧急使用疫苗全部来自北京;5个团队中和抗体项目获批临床;10个诊断试剂和设备获批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一,实现核酸、抗体、抗原全覆盖。

许强介绍,2018年至今,北京新增27家医药上市企业,累计达到61家。创新成果不断产出,北京获批上市的创新药有7个,获批上市的AI三类医疗器械产品7个,约占全国一半,均居国内领先地位。医药健康产业已逐渐成为本市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坚实支撑。

瞄准产业问题需求,北京提出了一系列有效举措。近年来,北京建立了以市经信局、市衛健委、市药监局等19家医药产业密切相关的市区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医药健康统筹联席会;推进落地了阿斯利康北方中心、恒瑞北方中心等42项重点项目;围绕财政资金供给、人才落户需求、创新产品研发推广及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产业难题出台10余项配套政策;推动水木未来结构解析、寻济高端制剂、百放、新生巢、飞镖加速器等高水平专业平台及孵化器在京落地。

农业农村部、北京市将共建农业“中关村”

农业农村部近日透露,农业农村部与北京市日前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将瞄准农业科技“高精尖”,集中优势资源和要素,在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率先突破。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坚持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城乡融合发展。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北京作为首都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率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基础有条件,也有特殊标志性意义。农业农村部与北京市共同打造农业“中关村”,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科技创新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推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北京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抓手载体。农业农村部将以签署合作协议为契机,在政策规划、资金安排、试点示范、技术人才、改革创新等方面对北京给予倾斜,实打实支持现代种业发展高地、数字农业先行区和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助力北京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宜居宜业乡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大城市乡村全面振兴的示范和样板。

农业农村部表示,未来将在政策规划、资金安排、试点示范、技术人才、改革创新等方面对北京给予倾斜,支持现代种业发展高地、数字农业先行区和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助力北京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宜居宜业乡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10月9日至10日,由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2021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创新大会在北京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建设农业中关村是时代赋予平谷区新的职责和使命,中央部委、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中关村建设,给予了充分支持。平谷农业中关村建设将围绕现代种业、数字农业、食品营养等“高精尖”领域、“卡脖子”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吸引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落地。

北京编制发布《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操作指南》

日前,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议事协调联席会办公室编制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操作指南》正式对外发布。该操作指南将为政府设立的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和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引。

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议事协调联席会办公室设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为进一步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下简称《转化法》)和《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规政策的落地,使立法工作取得的突破尽快转变为推动成果转化的强大动力,针对高校院所和科研人员普遍关心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仪器设备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联席会办公室系统梳理了国家及北京市各部门的相关政策,编制该“操作指南”。

同时,为更好地总结、固化和推广各方面贯彻落实《转化法》《条例》的改革经验和实践成果,联席会办公室还整理了在京研发机构、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创新型企业、专业服务机构,以及相关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首批典型案例31个,深入总结了各机构在破解难点、堵点问题上的典型做法、取得成效及经验启示,部分案例为《条例》实施后的“首例”案例。在操作指南编制过程中,联席会办公室注重结合实际,突出问题导向。重点针对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不敢转”、“不会用”“不能做”三个方面的问题,梳理散落于科技、教育、卫生、国资、财政等多个部门的多个政策文件,集中对科技成果转化相关事项办理流程、办理政策依据、办理时限、受理部门等关键问题进行详细介绍。另外,还将注重结合实际。操作指南高度注重实用性,在编制过程中,多次到不同类型的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深入调研,详细了解各单位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实践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和典型做法,梳理和优化相关事项办理流程。此外,力求简洁明了。操作指南采用图表形式列明各事项办理步骤,对于关键概念通过注释形式加以解释,使科技成果转化各项流程清晰可视,方便成果转化人员、科研人员使用。

北京经开区前八个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三成

近日,北京经开区公布了今年1-8月份经济发展数据,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713.4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1.9%,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超过90%,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产值增长超过230%。北京经开区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数字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五子”联动体现在产业发展上,聚焦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发展“北京智造”结出的累累硕果,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漂亮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北京经开区首次制定百项重点工程清单,持续加码高质量投资,这也为投资保持合理增长打下良好基础。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北京经开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9%。

北京经开区聚焦“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发展‘北京智造‘北京服务,抢占未来发展新高地”这一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着力打造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高端服务业、科文融合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在内的“4+2+1”产业体系,力争在北京高质量发展中,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

无论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发展数字经济,还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都要从制度供给上发力,“五子”联动的本质是制度创新供给的联动,北京经开区正以政策创新为核心,落好“两区”建设这一关键子,为首都“五子”联动做出亦庄贡献。通过集成创新、接力创新等方式,全力推动制度和政策创新,截至“两区”建设一周年,北京经开区形成了11个具有经开区特色,创新性、可复制推广性较强,实践效果较好且风险可控的成熟改革创新实践案例。

猜你喜欢

开区中关村科技成果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张家港经开区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