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设计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2021-11-05侯珏玭田伟丽张晗

中国新通信 2021年18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侯珏玭 田伟丽 张晗

【摘要】    随着教育部对混合式课程的大力倡导,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亟需探讨。论文分析了建筑设计类课程存在的问题,辨析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目标,重点论述了由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平台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考核评价设计构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在《住区规划》课程中应用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升培养效率。对人才培养、一流学科建设、新工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建筑设计类    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

混合式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数字化教学工具,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1]。2019年起,教育部大力倡导基于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优质课程申报。2020年1月,面对新冠疫情,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是对“互联网+教育”模式的一次推进[2],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恰逢其时。

一、问题及目标

1.1建筑设计类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习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迅速转变[3],传统教学模式受限于课堂时间、教室空间、师生比、交流形式等,限制了师生交流与个性化学习,信息开放程度和交流效率不高。教学一般包括调研、设计、评价三阶段,设计阶段以一草、二草、三草、正图设置节点,线性的教学阶段使得环节关系割裂。特别是对于空间尺度这个核心问题,学生不可沉浸式体验、感知,带来思维、分析和设计上的难度。

1.2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目标

将互联网与传统课堂相结合,以“学生主体,教师引导”为契合点,达到改造提升传统专业的目标。建筑设计类课程实践性强、综合性高[4],线下教学应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沉浸感[5];植入专题化内容,使学生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加深理解。线上教学拓展学生思维,形成个性化、差异化的后期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各种形式的翻转课堂,让学生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知识。通过跨学科教师团队、跨班级交流等形式,提高交流深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如生讲生评、案例点评、研讨辩论、边做变评、生问生答等。让课堂从物理空间拓展到网络空间,实现随处可学、随时可学、资源共享。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组织教学活动,线下活动重点在于促进交流,线上活动重点在于知识拓展和虚拟空间体验。结合教学活动进行考核评价,实现全过程管理,并由课程组教师团队共同评价,使学生的成绩科学严谨。

二、设计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2.1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混合方式有三种类型:线下+线上虚拟仿真,线下+个性化在线精品教学资源引导,线下+自建通识性精品在线教学资源。线上线下教学权重分配依据任务的重要程度设定,有机结合两者优势设置。线上教学使用部署在专业教室的固定终端和手机移动终端,实现设计任务书发布、认知调研、学生设计、师生协同体验设计、成果展现、成果评价、教学效果反馈、教务信息管理等全部教学内容。线下教学承担重点理论专题讲授、问题反馈、一对一辅导、一对多辅导、教师交叉点评、答辩评图等内容。

2.2教学平台设计

教学平台形成一个从设计前期准备到设计成果展示的数据库。设备条件方面,采用光辉城市虚拟仿真实验平台(MARS)虚拟现实场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VR),实现沉浸式真实空间体验,帮助学生推敲优化设计空间[6]。资源建设方面,为帮助学生快速、高仿真度模拟建筑空间,增强体验真实性,实验平台构建了植物模型1200多种,人物模型195种,城市家具568种,室内家具130种;个性化资源包括课件、视频、案例、学生作业等。教学应用方面,利用倾斜摄影采集基地空间数据,在MARS后台生成虚拟仿真场景,教师筛拣、完善空间信息,通过数字作业管理平台完成虛拟任务场景发布。

2.3教学活动设计

依据设计程序展开,开题阶段线上发布任务书、线下理论知识讲授、解析任务书;调研以实地和虚拟相结合;设计包括线上虚拟体验设计和线下图纸、实体模型;成果展现由线上线下共同呈现。开展线下专题讲授,线上拓展资源,使学生沉浸在连续、目标明确、自主探索的教学活动中。

2.4考核评价设计

考核体系的建立依据教学活动同时展开,选择重要、典型的活动进行过程评价,一些环节由跨班级的教师交叉评阅,最终成果通过答辩式评图考核。根据学生线上线下各环节的学习表现建立过程性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三、建筑设计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住区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住区规划》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设在四年级第二学期(五年制),是引导学生从单体设计转向群体设计的关键节点。

3.1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

课程分为认知、感悟、设计三个阶段。认知阶段主要学习住区认知要素及方法,感悟阶段主要学习人、行为与住区空间关联,住区的定位方法;设计阶段主要学习住区建筑单体、群体、外部空间的设计方法。VR技术贯穿于三个阶段,丰富空间感知素材,增强同学们对住区空间的感知能力。建立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建设跨学科教师团队,采用研讨式和开放式教学,学生相互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反馈(表1)。

3.2教学资源全方位建设

完善教学讲义和教学视频,自编讲义《住区规划设计》并筛选核心知识点完成了视频资源的录制。基于真实场景的虚拟任务书,为学生在三维空间中设计创造条件。已经建设约100份学生虚拟作业模型,近100种真实住区空间案例模型。数字作业管理平台实现了教学全过程监控,设计资源开放共享,设计评价可追溯。

3.3成绩评定全过程控制

成绩评定围绕认知、感悟、设计三个阶段的教学重点,选择考核要素、设置要素权重,突出虚实结合、体验评价、设计过程。综合成绩=认知(实地10%+虚拟10%)+感悟(图纸感悟10%+虚拟感悟20%)+设计(图纸20%+虚拟模型20%+空间体验10%)。

3.4混合式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在掌握课程内容脉络、强化设计实践能力及思维能力均得到了提升。为论证教学改革成效,对同年级两个班级采用了差异化教学,经过8周教学实践,两个班教学结果存在一定差异:(1)成绩差异,实验班90分以上的比重为18%,传统班90分以上的比重为10%;(2)设计深度精度差异,实验班78%以上学生完成了建筑单体、群体、外部空间、重要节点等全部设计内容,传统班70%以上的学生未完成重要节点详细设计,35%以上学生未完成外部空間环境设计。经过两年实践,年级学生优秀和良好率达到70%左右,提升了学生自主、思辨、创新等能力,获得感、成就感等积极的情感体验,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后续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结束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建筑设计类课程的课堂局限,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设计全程虚拟仿真空间体验弥补了传统空间认知方式的不足,使学生在创新信息化课堂中学习;新的课堂交流评图形式和师生虚拟协同体验使学生形成了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学习方法。

运用新时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新的建筑设计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升培养效率,为培养新型建筑学一流人才奠定基础,对一流学科建设、新工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 2019-10-24.

[2]张玉霞,刘艳辉,张志刚.信息技术视域下基于VR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20,30(04):83-87.

[3]秦晓亚,李亚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设计,2020,33(15):110-112.

[4]刘晓曦,马静,梁飞.混合式教学理论在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260-261.

[5]常青.建筑学教育体系改革的尝试——以同济建筑系教改为例[J].建筑学报,2010(10):4-9.

[6]张彩.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0(06):88-90.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