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虚拟现实技术在客家宗祠中的应用

2021-11-05罗长根袁雪梅

中国新通信 2021年18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文化传承

罗长根 袁雪梅

【摘要】    国力的提升、民族自信的日益觉醒,文化复兴日益受到国人的重视。客家宗祠作为客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宗祠的意义显而易见,如何让这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具体化,或许可以通过日渐成熟的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使人产生环境沉浸式和交互性的体验。为多元客家文化的呈现和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式,本文旨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客家宗祠文化相结合为主要探索方向。

【关键词】    客家宗祠    虚拟现实技术    文化传承

随着国力的提升,民族自信的觉醒,文化复兴日益受到了国人的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掘已然成为我们这代人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客家文化,移民文化深深的根植与客家文化的基因中,使之既延续了中原文化的主流性,又有与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独特性。客家人用她坚韧的毅力、顽强的开拓精神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浸染在儒家思想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客家文化,有着浓重的族群记忆和寻根意识,承载着族群记忆的宗祠,默默的刻下了一个族群的传承和兴衰荣辱,被一代代客家人不断延续和发展。

有不少文字著作用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为客家文化做着深刻的归纳和总结。然而,在当下这个视觉、听觉被极大满足的信息时代,对于这些相对抽象的文字和平面的图片信息,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升起一种想要看的更清楚,走得更近一些的想法和冲动。只是对于书籍中提及的关于文化特征的介绍文字与图片,总是会有雾里看花之感,陌生而遥远。文化的传承必然将顺应时代发展,以更多元、更自由、更直观的方式进行传播与弘扬,让每一位想要了解和亲近的人,都有机会穿过历史的长河、走进时间的隧道,穿梭在历史变迁的长廊里。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实用科学技术已日渐成熟,基本实现了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使人产生环境沉浸式和交互性的体验。为多元客家文化的呈现和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式,本文旨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客家宗祠文化相结合为主要探索方向。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客家宗祠文化建设的意义

1.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宗祠建设有利于客家人的团结和文化传播。宗祠对于客家人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对于远离中原故土、一路颠沛向南迁徙的客家人来说,宗祠既是族人崇敬先祖的重要场所,也是客家人按姓氏聚居生活的重要标志,更是客家人家族兴盛与否的标志之一。因此,宗祠凝聚着一方水土的客家人,是远离故土的客家人“寻根”的归依。然而,由于客家人的不断迁徙,同一宗族的族人不断的向外衍生,宗祠也越来越多。因而,在时间和地域的分割下,族人的关联日益薄弱,宗祠作为客家人联系的纽带,对于大部分客家人来说也日渐模糊。这为客家人的寻根和文化传承设置了不必要的障碍。因此,在种种原因影响之下,每次的寻根之旅都变成了小部分人参与的、耗时费力的精英活动,这既不利于家族的凝聚,又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技术特点,通过宗祠的虚拟建设,使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客家人紧密联系起来,将优秀的客家文化更轻松更便捷的传播开来成为可能。

2.虚拟现实技术有利于客家宗祠的艺术表现形式。基于宗祠在客家文化中的重要价值,在延绵的客家人的迁徙途中,逐渐形成了独特而瑰丽的客家宗祠艺术,对于古建筑和古文化研究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在查阅关于客家文化的相关内容时,我们常常会看到类似如下的介绍:雕梁画栋、斗拱层叠、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数栋纵横交错、井然有序、造型各异的古代建筑;一栋栋古宅,鳞次栉比、飞檐腾空、朱栏碧瓦、蔚为壮观…。从这些抽象而概括的描述中,我們能感受到一个雄伟的、壮观的、古老的建筑群,但却是模糊的、概念的、笼统的印象。这对有着重要艺术价值的宗祠建筑来说是极大的浪费和不负责任。任何建筑或者艺术形式都受地域和文化的影响,对于宗祠的建筑形制和装饰纹样都有极强的文化传承性和地域特点的延续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能够采用虚拟仿真手法从建筑布局到特殊图腾,再到装饰图案和色彩,多方面去研究其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上进行研究。并针对建筑布局的特定意图和特殊图腾的延续与演变,以及装饰性图案的应用意义和禁忌。利用虚拟仿真手法再现宗祠建筑和图案、色彩的真实样貌,结合声情并茂的内容讲解,将客家的族群记亿、儒家思想、伦理观念、耕读思想及客家堪舆术等等文化的影晌,将客家精神的精髓系统而艺术的呈现出来。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客家宗祠规制与技艺传承研究的现实作用

宗祠在客家文化中,是维系血缘关系的圣地,是一个家族兴旺与否的象征,为一个家族保留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也是一个庞大家族文化的根脉所在。因而每个家族的宗祠都是规制与威严的象征,拥有厚重的历史感和独具魅力的文化品位。因为客家人独特的移民文化,也使每一座宗祠都既保有了中原建筑的特性,又独具迁徙地的本土地域特色,因此在建筑技艺方面的研究价值也及其重要。在规制方面,宗祠的结构是有严谨的要求的。第一,宗祠一般会选择优越的自然风水环境,外部环境一般都选择依山傍水之地。第二,宗祠的内部结构通常为上、中、下三进厅堂的结构。根据家族地位不同,甚至对天井、偏厅的布局、构造以及房梁和支柱的数量、质量也有着严谨的要求。当然厅堂内祖先灵位的摆放方位和次第,也是有着严谨的规制。在建筑技艺方面,同样有着重要的传承价值。庄严雄伟的牌楼、精美繁复的装饰图案、做工考究的格式花格木窗雕刻,无不深深的蕴含着客家人深厚的宗祠文化内涵。但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这些文化和技艺的传承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技艺传承方式固有的图文记载和师承式的传授,既使曾经很抽象的概念变得很具象很直观,又能够让更多有志于此技艺学习的人得以深入认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能交互融入中国客家文化中著名的宗祠技艺得以呈现,将宗祠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建筑技艺动画虚拟演示交互,既能够清晰明了的欣赏建筑结构动画,又能够让参与者进行实际的操作加深印象和理解,让体验者身临其境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客家宗祠中的应用

1.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示宗祠的建筑工艺。祠堂的功能是多元的,第一,是祖宗神灵聚居的所在,需要供奉祖先的牌位,第二,是后人在特殊时间段为祭祀祖先等活动的场所;第三,也是举办家族中子弟的婚、丧、寿、喜等重大活动的主要所在;第四,还兼具有商议族中事务的聚会场地的功能;第五,是学教礼法的课堂;第六,在传统意义上来说,还是家族的法庭。由于宗祠的功能的多样性,因而,祠堂既需要满足办大型活动的场地,又要有庄严肃穆的威仪,同时还需要优雅大气的造型、丰富艳丽又大方得体的色彩。

因而,在设计宗祠的时候,是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的,建设宗祠的人员一般来说都有专业的团队。为了照顾到这样的多功能需求,祠堂的设计一般都需要从到建筑的面积大小、祠堂的布局、朝向、风水以及当地文化特点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进行设计。由于特定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宗祠文化,建设方式与普通的房屋建筑是有很大区别的,设计建筑宗祠的人员既要懂得风水学说,又要了解宗祠文化,还得熟知宗祠格局甚至是现在已经不常用的装饰纹样。必须是懂宗祠建设文化和建造禁忌的。然而,由于一方面长期受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等狭隘思想观念影响的师徒制传承方式的约束;另一方面又存在想學的人没机会学,不想学的人有不愿意学的尴尬境地,很多传统建筑技艺都面临着失传或没落的窘境。

现在由于有了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仿真技术和交互式互动的前沿科技的支持,宗祠建筑工艺可以通过一下几个方面实现多个方面的诉求。第一方面,通过动画的动态呈现结合音效讲解,模拟建立完整的建筑流程、建筑的要素和建筑的禁忌等多方面的素材库。第二方面,在宗祠建筑体系建立的基础上,设置相关的游戏关卡,通过交互式设计,体验真实的建筑工艺情境;第三方面,通过模拟真实祭祀活动或其他的祠活动场景,使参与者获得真实的宗祠活动体验,将宗祠活动的礼仪、规则和程序得到真实的感受,从而更真切的体验宗祠活动氛围、了解宗祠活动的意义;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撑下,既能够实现宗祠建筑技艺的保存,又有利于建筑技艺的教学活动,还有利于宗祠文化的传播。

2.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示客家宗祠的演变与发展。在客家宗祠的传承与延续中,必然带来宗祠的演变与发展。追溯宗祠的演变是客家人本族来源的依据之一,具有帮助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互相协作的重要意义。根据建筑的风格来划分,宗祠大体分为徽派风格、明清风格、汉唐风格和两广沿海一代的岭南风格。但是作为客家人的一份子,在没有对宗祠建筑进行了解的时候,即使身在祠堂缅怀先祖,感叹先人的丰功伟绩之时,我们也无从判断我们的宗祠是什么风格,如何审美,如何探寻先人的足迹继往开来。因而,对于宗祠建筑风格的整体认知,有利于建立族群的认同感;有利于巩固族人的归属感;有利于深入探寻族群的发展渊源,为寻根文化建立深厚的基础和依据。让我们可以更清晰的了解我们的先祖血脉源自于何处,我们的根在何处。现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立客家文化数据库的基础之上,我们将有机会亲自参与到宗祠建造的过程、见证宗祠建筑艺术的发展和演变历程,甚至通过游戏的方式,交互式体验我们的先辈从迁徙、安家到耕耘开荒,再到宗祠的选址、设计,甚至是一砖一瓦的搭建。当我们一笔一划的勾勒出我们族群面貌时,感受的将不再是埋在故纸堆里的冷冰冰的历史,而是真实的、有温度的共情。

3.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示客家宗祠装饰纹样的艺术特点。装饰性纹样在客家宗祠中是必不可少的,繁复精美又寓意深远,在纹样的选择方面也多有讲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承载美好愿望的造型。一般会采用谐音、寓意等方式,藉此表达着对族人对幸福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如象征着福、禄、寿、喜的蝙蝠、梅花鹿、松树和丹顶鹤、蟠桃、喜鹊等祥瑞动植物,在宗祠的装饰纹样中是非常常见的。第二,独特的祝福与鼓励的字花。如帆船与文字结合的“一路顺风”;金鱼和金元宝的组合的“金玉满堂”;松树与丹顶鹤组成的“松鹤延年”等等。这些承载着族人朴素愿望的字花和图案形式的装饰纹样,在客家宗祠建筑的装饰上大量的存在着。第三,具有教育意义的风俗画图案。如传统的二十四孝图,甚至是直接书写“孝”字,用以时刻提醒族人,不忘孝亲尊亲。第四,以族中的重要人物或名人为装饰图案,既为告诉后人不忘先祖,也为勉励后人奋发图强,为家族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宗祠的装饰纹样既有彩绘的五彩斑斓,也有雕刻的厚重朴实,还有镂空木刻轻灵通透,无不在传递着宗祠庄严、威仪与重要地位。日益成熟与完善的虚拟现实技术,正在为客家宗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希望,为凝聚客家人的力量、丰富客家文化、传递客家精神开辟新的里程。

参  考  文  献

[1]张宝文,陈达银.虚拟现实互动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以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21(6)

[2]尉粮苹.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信息化,2021(7)

[3]王奇.赣南客家围屋祠堂的装饰艺术观探析-以关西镇徐氏宗祠为例[J]湖南包装,2021.36(01)

[4]林文霞.客家文化视野下的南山宗祠建筑群[J]福建文博.2020(04)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技术文化传承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展示空间设计教学领域的探索
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虚拟化方案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数码绘画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多元表现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