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警徽增添别样的青春风采

2021-11-05焦轩滕飞杨霖

道路交通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交管天津市群众

文|焦轩 滕飞 图|杨霖

在天津,一提到海光寺路口,人们大多的反应是繁华与忙碌。这个路口位于南门外大街、卫津路、南京路三条马路的交汇处,是连接天津市和平区与南开区的重要交通枢纽,紧邻地铁出入站口,周边大型写字楼、医院和超市密布,是天津市人群最密集、交通流量最大的路口之一。而就在这个繁忙的路口,有这样一个如朝阳般充满热情和干劲儿的年轻群体,他们接过道路交通管理的接力棒,扎根路面一线,承担着这个路口交通指挥疏导任务。他们用四季坚守换来路畅人安,为公安交管工作增添新活力。他们用青春为“交警”这两个字添加最生动的注解。他们热情洋溢、干劲十足,用汗水为警徽勾勒出最明亮的光彩,成为了海光寺路口最靓的“风景线”,他们就是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南开支队南马路大队海光寺岗组。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95后”杨玉皓便是其中一员,他目前担任海光寺岗岗长、铁骑手。自2019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杨玉皓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执法水平,让自己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成为岗组新生代“排头兵”。

科班出身 扎根基层练内功

“当我得知被分配到了海光寺岗组之后,心中就有一种精神在鼓舞着我向前进!”刚刚参加工作的杨玉皓如是说道。虽然自带“顶尖院校、科班出身”的光环,但他没有眼高于顶,而是按照示范岗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论是警容警姿还是执法规范,他都是记于心、践于行。在“抠”完指挥动作、学好执法方法后,他又给自己增加了“选修课”。由于海光寺岗组周边高等学府林立,旅游景点、商业街区也鳞次栉比,吸引着不少留学生和外籍游客在附近驻足游玩,外籍人士也会经常向岗组执勤民警咨询和求助。面对这一情况,杨玉皓主动带头学习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方面的英语知识,海光寺岗组也因此成为了天津市首个使用中英文双语进行交通指挥、执法的岗组。能做到中英文双语服务和执法,既方便了与外籍人士的沟通交流,又展示了新时代青年交警的文明形象,也让更多外籍人士学习到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杨玉皓远程操控无人机进行巡查

为了更好地执勤疏导,杨玉皓还勤学苦练一举通过考核,成为了一名铁骑手,遇到交通拥堵或重大警情时,他总能快速响应、增援处置。闲暇时,他还经常带领岗组成员“走街串巷”到社区走访,解答群众的交通疑惑,给群众普及交管知识。“海光寺路口是每次二轮铁骑巡查都要经过和停留的地方,到了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时,鼓楼、古文化街等天津地标性‘打卡地’和商圈周边,都是我机动巡查的重点位置。在沿途清理违法停车,或者是在固定点位手势引导车流、护航行人过街、在路口查纠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等,有时候不知不觉一干就是一下午。”谈起自己挚爱的工作,杨玉皓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延续光荣 做好“排头兵”

杨玉皓介绍,海光寺岗组出过很多模范、典型,如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称号的刘永胜,数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获得天津市公安局嘉奖及“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刘洋,还有曾经为海光寺奋斗数十载的刘德元等。海光寺岗组也是天津市交警系统优秀集体,自2000年以来,先后7次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11次被评为“天津公安系统青年文明号”,5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而初入岗组的杨玉皓,幸运地成为了刘洋的徒弟。杨玉皓坦言:“压力谈不上,更多的应该是动力,这些荣誉始终激励着我,要把前辈作为学习的榜样,促使我加快速度成长,努力为海光寺岗组这个‘金字招牌’添光增彩。”

2020年7月,表现突出的杨玉皓成为海光寺岗岗长,别看他岁数小、警龄短,但作为岗组的“排头兵”,他用实际行动延续着海光寺岗交警的宽严并济、敬业尽职、扎实稳健的优良传统。在执法方面,他总能让群众真正地意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刚上班的时候,师傅就教我执法时要善于换位思考,多站在群众的角度上,这样宣讲法律才有效果。现在我们这个年轻的集体有闯劲儿,但也不可避免年少气盛,我经常给大家讲换位思考和情绪引导,一定要让群众明白处罚不是目的,安全才是最大收获。”杨玉皓说。

在服务群众方面,他总是想在前面、做在前面。2020年高考期间,一名考生即将到达第二南开中学考点时发现把准考证落在了家里,急忙向正在海光寺岗执勤的杨玉皓求助。杨玉皓立即联系前方警力提前疏导,并为这名考生打了一辆出租车,自己骑上摩托车在前方引路,使20分钟的车程缩短为不到10分钟,最终考生及时取回准考证顺利参加了考试。针对岗组周边医院林立、患者寻医问路需求大的情况,他特地准备了一些简易的地图册和纸笔,遇到对路况不熟悉的群众,岗组的交警们就用纸笔为问路的群众把位置画出来、标注清楚,使求助群众一目了然,能够精准地找到目的地。他还细心地在岗点准备了应急药箱,这个小小的应急药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帮助了很多人。记得暑天时,一位老奶奶在路过海光寺时中暑晕倒,药箱里的藿香正气水、饮用水正好派上了大用场。

创新思路 科技助力执法

身为一名“95后”交警,杨玉皓积极开动脑筋,创新工作思路,主动把目光聚焦在科技强警和体现人性化执法理念上。为创造通行有序的路口秩序,他带领组员通过细致观察和反复研讨论证,摸清了岗区交通流的特点、易发交通违法行为、管理难点等情况,主动向大队提出科技强警的意见建议,与科社部门共同策划研发机器人警察,实现电子地图与交通信号的协调同步,准确识别提示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交管执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杨玉皓头脑灵活,总能把新的科技产品合理地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以科技助力交管。就在今年春节期间,大悦城、古文化街迎来了客流高峰,单日最高客流曾双双突破10万人次,大悦城停车场在个别时段出现“停车已满”的情况,但在远处排队等候进入停车场的驾驶人却并不知情。杨玉皓见此情况,便熟练地操作警用无人机飞到排队车辆的上空,通过语音提示功能告知驾驶人“停车场停车位已满”。不少车辆的驾驶人听到后都选择了离开,避免了在路边空等的同时,也使道路变得畅通了。“警用无人机语音提示的音量大,波及范围广,至少有30辆车的驾驶人能够同时听到,这要比通过人力去逐一告知快捷得多。”杨玉皓介绍。此后,灵活运用警用无人机完成交通引导,成为疏导假期繁华地区车辆排队的“高招儿”。不仅如此,杨玉皓在日常纠正违法的过程中,还借助高空“鹰眼”固定证据,车辆加塞儿这种不好“抓现行”、容易有争议的交通违法都逃不过“它”的眼睛,正因为科技助力,也让岗组纠正违法工作更高效。

猜你喜欢

交管天津市群众
太空“交管”亟待加强
有趣的云
多让群众咧嘴笑
如果画笔会说话?
公安交管推行一站办结等6项新措施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我国古代的交管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