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段“不务正业”的时光

2021-11-04张富存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不务正业土路卖菜

张富存

那是1998 年,我刚参加工作还没多久,每个月二三百块钱的工资捉襟见肘,因此,心里就常常冒出想挣个外快的想法。

仗着自家有几亩水田,上大专时读的又是和园艺相搭的农牧专业,觉着只要肯下力气,经营个菜园啥的还算得上轻车熟路。没承想,话一出口,妻竟欣然应允。

说干就干。种植一大茬越冬黄瓜,虽然技术难度大,但管好了,一园抵几园,特来劲儿。从选址、扣棚,到育苗、管理,都学着书上说的,一样也不落下。育苗也是嫁接育苗,找来黑籽南瓜作砧木,黄瓜作接穗,这样育出的植株不仅抗寒、抗病,而且结的瓜又大又多,品相也好。用现代人的话讲,这就叫“创新引领,科技先行”。

从曳着秋光的脚步播下第一粒种子开始,我们日日浇,夜夜护,盼来一个个黎明,送走一个个黄昏,它真就朝着我们的预期慢慢地走来了。很快,它吐绿了,摇翠了,葱茏了,扬花了,再接着,瑞雪纷飞迎新春的时节,一大棚翠嫩翠嫩的黄瓜就压满枝、爬满架地挺起胸脯,在庆祝丰收的喜悦了。

菜种好了,这还不算,要想笑到最后,卖菜是一大关。“喷”下来时,正赶上春节上市,那时赶集还没有水泥路,冬天雨雪多,单凭妻一个人天天推着三轮车泥深水大蹅来蹅去地去卖,也确实难为了她。急呀,不知是从哪儿来的勇气,就和妻商量说:“明天正好放年假了,我也想去集上试试。”

路上,我一直在想:自己拿笔杆子还行,如今换成拿秤杆子,这掂斤摸两的,不是赶鸭子上架吗?但转而一想,为了明天,今天经历的“风霜雪雨”,俺认!

毕竟是年集,晚了,就没地儿了。赶紧胡乱地扒拉几口早饭,推着装满两大竹篓黄瓜的三轮车,匆匆地上路了。去赶集先要走二里多地的土路。还好,早上有冻,没泥,但坑坑洼洼的土路,一颠一颠地走着,赶到连接去集市上的柏油路时,就已经大汗淋漓了,头发湿得能拧下来水。刚骑上三轮车时,因为是初次,不得要领,明明是笔直的大路,想走直,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还没走多远,车子一扭,翻了,幸亏被路边一棵大树挡着,差点儿没翻到路沟里。幸好是冬天,被厚厚的棉衣遮盖着,看不见我内心深处的“表情”。我揉揉摔疼的地方,站起身,重新把菜装好,又朝着初升的太阳奋力地蹬去。

街上人可真多啊!看我邋遢的样子,能感觉得出,背后有几个人正议论我。管它呢,走你的路,随他们去说吧!说虽说,可我心里还是有个“坎儿”:怕见熟人,怕见同事,怕难为情。要不,就去背街吧。不是说好酒不怕巷子深吗?我心里嘀咕着,在给自己打着气儿。拿定主意,就在梢街停下。也是为了渲染,我静下心,特意把菜摆放得整整齐齐,我虽笨拙,不会说话,但我相信,好产品自己会说话。当我的与众不同的,还带着稚嫩的花儿、晶莹的露儿、初露锋芒的刺儿的黄瓜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哗!大家一下子把我的摊子围圆了。“看,多水灵的菜呀,刚摘的吧?”“嗯!自家地种的。”“多钱一斤?”“别人都卖1 块,咱8 毛吧。”“我要二斤!”“我称三斤!”……看我掂秤笨手笨脚的,在旁边擺摊的一位大婶抢过我手里的秤说:“孩子,知道你是第一次赶集,手生,还是我来吧。”一句话,说得我泪光盈盈。我正手足无措,像是突然遇到了救星!瞧大婶一脸的坦诚,我也没说谢谢,已经把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还用说谢吗?大婶称秤,我就在一旁添秤。大婶笑眯眯地,一边娴熟地拨弄着秤星儿,一边不停地唠叨着,一会儿说拖不住秤锤了,一会儿说要打飞机了。每次,总是说得大家欢喜而来,满意而归。等菜卖完了,我粗略一算,吓我一跳,150 斤黄瓜,除了折损,少说也卖了120 块。这可是我小半月工资的收入啊!

正高兴时,我才注意到这位大婶,摆着几把芹菜、蒜苗,虽然普通,却真实。只是六十多岁的人,怎么看上去这般苍老?依现在条件,正年轻着,不应该这样。后来慢慢才知道,她得了尿毒症,都快三年了,每个星期透析一次,花了不少钱。没办法,就弄个菜园子,大叔在家侍弄,她出来卖菜。她还说她是外乡的,路远,但不怕。说时,还爽朗地笑着,一脸轻松的模样。一个将去之人,却能“不滞于物,不困以心”,还想着别人,比比我们,什么得啊、失啊、功啊、利啊的,我感觉,大婶才是胜利者。

摆摊中,“跑宗子”的事也常有发生。一次,不知是谁趁我不注意时在下面做了小动作,后被一个热心的大嫂发现,这位大嫂硬是撵到她家,又要了回来。得知情况后,我还说了大嫂两句:“值个啥?吃物东西,谁吃不是吃啊!”

这都不是事儿。其实,我最担心、最怕别人在背后说我,说我是“不务正业”的闲话。终于,在一次机关会议上,乡长的一席话,才给我正本清源,说我是在利用工作之余见缝插针,说我是在趁别人喝酒和摸牌的间隙挥汗如雨,说我是为我们广大基层干部带了个好头儿,还任命我做乡农业助理。我也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后来的几年,我带领乡亲们走发展日光温棚黄瓜种植的路并获得了成功,算是为家乡经济的发展尽了我的绵薄之力。

其实,世间的路都是直的,只是两只脚长在不同的人身上,才有了不同的路。

猜你喜欢

不务正业土路卖菜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不务正业
朕不只是皇帝 那些『不务正业』的帝王们
卖菜讲究精打细算 “宋小菜”算的是数据
写小说的数学家或奇迹发明家
家乡的土路
乡间土路
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