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演

2021-11-04郭安廷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故事片露天电影战士

郭安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生活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农村。那时,在村上看露天电影是很大的一件事。每个放电影的傍晚,几乎是全村人倾巢出动,拿着高高低低的木板凳、椅子陆续进场。开演前大家纷纷掏出衣兜中的红薯干、炒黄豆、炒玉米等等,你一把、我一把地互通有无,共同享用,一边兴奋地拉着家常,一边等待着电影开演。

当时,村上还驻有军队,每逢演电影时,解放军战士们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场。在电影没有开场之前,常常是战士之间彼此赛歌的时间,现场气氛相当活跃。部队里有人专门拉场子:“让××班唱一支歌,同志们说要不要?”其他战士们立刻就响应“要”,村上的人也跟着一起喊“要”,被点名的班就传出一阵嘹亮的歌声。一会儿,唱完歌的班又挑战另一个班:“我们唱完了,让××班也来一个,大家说好不好啊?”“好!”战士们和村民们又一起呐喊,那简直就是一片军民欢乐的海洋。

露天电影的观众里,总有几对心有灵犀的青年男女。他们在灯光下互相搜寻对方熟悉的身影,仅仅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对方的全部含义。他们的心思不在看电影上,看电影只是个幌子。只等放映员换好片子熄灯开演时,心领神会的两人就趁黑悄然从人群中退去,隐在黑黑的夜色中,寻找属于他们的自由领地。也有一些小伙子,一旦发现哪堆人群里有年轻姑娘,便不动声色地靠过去,故意制造点小拥挤。但立刻就会在姑娘的尖叫声中,被老年人训斥回去了。

说实话,当时的中国电影片子少得可怜。一般观众能看到的主要是反映战争内容的《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俗称“老三战”,后来又有了样板戏电影。外来的译制品主要是来自阿尔巴尼亚、朝鲜和越南等。有什么越南电影和罗马尼亚电影,我记不太清了,但看过的朝鲜电影相对较多,什么《看不见的战线》《摘苹果的时候》《鲜花盛开的村庄》《一个护士的日记》等。记忆最深刻的是那个年代最时髦的朝鲜宽银幕电影《卖花姑娘》。

因为电影不多,所以人们常常是好不容易看了场电影,往往还是重复的。毫不夸张地说,有的片子甚至看了十多遍。看的次数多了,许多人对每部电影的台词都能大段大段倒背如流,特别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看重复故事片时都可以和银幕上的演员同步背念台词。

电影虽然少,可每当电影开映前,播放《新闻简报》却是少不了的。“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搂搂抱抱,罗马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就是流传于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的顺口溜。什么是《新闻简报》?说白了就是用电影胶片来记录和传播新闻,相当于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后来改称为《祖国新貌》。由于《新闻简报》是在故事片开映前的“加片”,因此被人们称为“加演”。也许是口误的原因,孩童时,我们把这个加演叫“假演”,而把故事片叫“真演”。

加演《新闻简报》一般都是报道国内的重大事件。记得有一部叫《祝贺》的纪录片,说的是毛泽东主席率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 周年活动。也是在这部影片中,毛主席在接见中国留苏学生代表时,发表了著名讲话:“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就像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新闻简报》也抒情如画江山,《杏花春雨满江南》《漓江游记》《自古华山一条道》等等,众多江山秀色在纪录片中都有留存。《新闻简报》还展示人物风采,像《伟大的战士雷锋》《掏粪工时传祥》《铁人王进喜》……那些人、那些事,如今早已成为共和国的经典。记得《新闻简报》很多是关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接见外宾的,每当毛主席、周总理出现在银幕里,观众就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新闻简报》和那时的电影故事片基本都是黑白的,十多分鐘,也有比较长一些的,二十分钟或半个小时,还有的超过一个小时。如《第七届亚运会》长达100 多分钟,基本上就和一部故事片的长短差不多了。后来我才多少有些明白,因为那次运动会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的亚运会。

现在来看,当时《新闻简报》曾是国人集体收看的无电视时代的“新闻联播”,是社会和时代变迁的见证。

猜你喜欢

故事片露天电影战士
WHAT
露天电影院
浅谈民国露天电影的发展与演变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超级战士要上网
《老阿姨》喜获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无名战士有名剑
露天电影
小勺子的故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