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柔道 为何长盛不衰

2021-11-04何文捷

新体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柔道金牌运动员

何文捷

阿部一二三在东京奥运会柔道男子66公斤级比赛中夺冠。

比赛项目,至今为日本赢得48枚金牌、21枚银牌、27枚铜牌,共96枚奥运会奖牌,是日本奥运会金牌、奖牌的主要来源。在历届奥运会中,日本在柔道项目上获得前三名的人数一直位居各国之首,是名副其实的“柔道王国”。日本柔道能长盛不衰,屹立于世界之巅,其原因耐人寻味。

柔道發展历史悠久

柔道起源于日本。著名教育家、柔道家嘉纳治五郎研究了各种柔术流派的长处,加以改进,确立了新的柔术技术体系和指导体系,取名为“柔道”。以1882年嘉纳治五郎在东京的永昌寺教授柔道为契机,日本练习柔道的人越来越多,相关组织也越来越大,并开始举办多种活动。

素根辉在东京奥运会女子78公斤以上级柔道比赛中。

高藤直寿(左)在东京奥运会男子60公斤级柔道比赛中。

1898年,在日本旧制中学的课外课程中引进柔术时,柔道成为必修的正课。太平洋战争后,柔道虽然一度被占领军禁止在日本学校教授,但是1948年日本恢复了全国柔道锦标赛,1949年日本柔道协会成立,1950年重新允许学校开授柔道课,促进了柔道在国内普及。

2006年,日本时隔60年修订了《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更加重视弘扬日本传统文化。据此制定的《新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自2012年4月起,初中体育课的武道(从柔道、剑道、相扑中选择)从选修课变为必修课,其中过半数的学校选择柔道课。而且,几乎所有的初中、高中和诸多大学都有柔道部,按照学习指导要领,初中与高中生自主、自发地参加运动部活动。获得东京奥运会男子66公斤级、女子52公斤级金牌的阿部一二三和阿部诗兄妹均在高中阶段崭露头角,获得全国冠军,学校柔道部活动为他们的奥运冠军之路打下良好基础。此外,日本还将柔道作为警察培养课程,通过各地方道场的活动加以普及。

制定明确的普及规划

日本柔道协会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了面向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展普及振兴的战略,与警察、自卫队、消防队等部门合作,致力于儿童和青少年培养,扩大竞技人口基数。

针对学龄前儿童与小学生,以掌握柔道的基础动作和技能为指导方针,向初学者开展柔道认知教育,共享小学生与学龄前儿童的培训方法,探讨将柔道与学习指导相结合的小学生托管办法;针对中学生、高中生,以目标的设定与达成作为指导方针,在初中、高中生中开展“继续、开始柔道运动”,帮助学生设定目标,加大参加柔道训练的动力;针对大学生,积极推进资格取得,作为毕业后继续从事有关柔道运动的动力,培养“懂柔道的教师”,改善学习柔道技术的环境;针对社会人群,举办“老将”大赛,实现柔道的终身运动,为女性创造继续参与柔道活动的环境,鼓励加盟团体录用女性职员,比赛期间设置儿童托管设施等。

日本男队主教练井上康生

日本女队主教练增地克之

2019年,日本柔道协会在全国各地共举办了20余次培训,指导教练包括奥运会、柔道世锦赛、大满贯赛等国际大赛金牌、奖牌获得者。据日本柔道协会统计,2020年日本国内注册的柔道社团近8千个,包括各类学生社团、道场、企业俱乐部与警察社团等,注册人数超过12万,包括指导员、官员、社会人群和学生。针对近年注册人数减少的倾向,日本柔道协会提出,将注册人数减少控制在与相应年龄人口减少的同等程度。

构筑强大后备梯队

日本选拔柔道选手主要基于各级别的比赛结果。日本各类柔道赛事众多,除全国锦标赛、全国单级别锦标赛、全国青少年单级别锦标赛外,还举办不同行业的全国企业柔道团体对抗赛、全国警察柔道锦标赛、全国教师柔道赛等,以及面向学生举办的赛事,为不同水平的运动员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

2004年福冈县率先实施“苗子选材计划”,根据体力测试成绩、教练员评价以及选手各自的能力等,帮助县内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三年级选出的学生匹配适合的项目。日本柔道协会也参与其中,利用选材制度选拔培养运动员,现在正着手探讨跨项选材。经过层层选拔培养,日本柔道协会的强化选手包括A、B、C、D四个等级梯队。从D级别的初中生等青少年选手到参加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大赛的A级别选手,强大的后备力量梯队保证日本在各类国际柔道大赛上创造优异成绩。

完善大赛选拔制度

2012年伦敦奥运会,日本柔道获得的唯一金牌是女子57公斤级,男子首次以零金牌结束比赛。此后,为适应国际柔道发展趋势,日本柔道队将巴西柔术、俄罗斯桑勃式摔跤、蒙古式摔跤、冲绳角力等相关技术融入柔道之中,针对欧洲运动员肌肉发达的特点,聘请其他项目的教练负责体能训练,加强力量训练,并重视重建教练员与选手的信赖关系。此外,还完善了参加世界大赛的选拔制度。

里约奥运会周期,日本改变了以往根据国际柔道联合会世界排名决定运动员奥运会参赛资格的做法,改向媒体公开选拔过程,使运动员选拔更加透明。东京奥运会周期,日本再次修改参加柔道世锦赛和奥运会的选拔办法,大大增加选手的备战时间,更易于运动员制定备战对策,改善因过度参赛出现伤病。根据新的选拔办法,女子78公斤

以上级选手素根辉在2019年8月世锦赛和11月大满贯赛大阪站取得连胜,当年被内定为东京奥运会参赛选手。素根辉夺取东京奥运会女子78公斤以上级金牌,充足的备战时间成为有力保证。

重视柔道精神的培养

柔道运动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日本教授柔道技能,也注重培养柔道精神。日本柔道协会在青少年、成年人与指导者之间共同推进“柔道MIND计划”,推广嘉纳治五郎提倡的“通过柔道塑造人格”活动,传播“精力善用”“自他共荣”的柔道理念。国家队选手学习茶道、陶艺等日本传统文化,进行心理训练,提高精神集中力。2018年4月,日本男子柔道队在东京远州茶道本家首次学习了茶道的礼节、茶杯的握法等,掌握了茶道的基本做法,感受了日本传统文化的深奥之处。时任男队主教练井上康生认为,茶道与柔道都是对“道”的研究,在世界高水平的竞争中,学习日本文化很重要。在东京奥运会摘取男子60公斤级、66公斤级金牌的高藤直寿与阿部一二三,都曾单独前往欧洲训练、参赛,陪练与工作人员未同行,磨练了意志。在疫情蔓延、比赛前景难以预料的艰难环境中,日本柔道选手克服重重困难,坚强的意志品质、坚定不移的目标和不懈的努力成为在东京奥运会获得多枚奖牌的重要因素。

注重科学化训练

日本男子柔道队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惨败的原因之一是不重视研究国外选手资料,只凭感觉和毅力应战。2013年,日本柔道科研团队开始研发比赛视频分析系统。2015年完成的比赛视频分析系统,一次可拍摄700余场比赛视频,将约4000名竞争对手的组手、技术特点、得失分时间带和各国际裁判评判倾向等详细分类。

在里约奥运会男子90公斤级比赛中,日本选手贝克茉秋借助于该分析系统,在半决赛以一本战胜中国选手程训钊,为摘取金牌铺平了道路。这枚金牌被认为是运动员与科研人员团结一致取得的胜利。里约奥运会后,日本拍摄了几乎所有国际比赛的视频,将选手的技术、裁判的判罚倾向等全部实现数据化。东京奥运会上,日本对比赛结果及时分析和反馈,为运动员提供战术依据。

积极应对最新变化

柔道技术、规则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新奥运会周期,竞赛规则通常会发生改变。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国际柔道联合会公布了新规则,将三种技术评定变更为“一本”和“技有”两种,取消“有效”;将男子与女子的比赛时间统一由5分钟缩短为4分钟等。为及早适应新规则,2017年1月,日本柔道队在集训中,确认了应对新规则变化的“组手”等技术动作,每年根据自行比赛规则举行的无差别级全国锦标赛采用了国际柔道联合会的部分新规则。日本女队主教练增地克之注意到“寝技”是应对新规则的有效办法,集训期间聘请柔术专家指导运动员,帮助她们在东京奥运会取得佳绩。

疫情爆发后,日本柔道队的训练受到较大影响,东京奥运会参赛选手均以个人训练或在所属俱乐部训练为主,难以开展实战对练,男、女柔道队分别于2020年10月和12月重启集训。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队积极探索新的指导方法,利用互联网,每周定期召开线上会议,除掌握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和身体状况外,还借此机会共享国外选手的备战信息、奥运会参赛的心理准备等。此外,主管教练前往运动员所属俱乐部的练习场地,开展以运动员为中心的个人指导,主教练也前往训练场地视察。日本队有效利用国际大赛停办、奥运会延期一年举行的机会,学习、掌握新技術动作。增地克之向运动员提出“再增加一个擅长技术动作”的要求。因为掌握了国外选手未曾见过的技术动作,日本选手对原有技术动作的运用变得更加灵活,为阿部诗、滨田尚里等在东京奥运会获得金牌打下基础,日本女队摘取了4枚金牌。

综上所述,日本柔道能长期立于世界之巅,除了悠久的发展历史之外,还与普及政策、强化训练对策等息息相关。日本为增加柔道的竞技人口,制定了明确的普及规划,重视柔道在各年龄层的推广,并将柔道作为体育课程贯穿于学校教育之中,为人才源源不断涌现夯实基础。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提高在国际大赛的竞争力,日本重视世界柔道发展趋势,有效利用科学化训练手段补足短板,同时重视培养柔道精神,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日本柔道居安思危,不满足于现状,勇于改革创新与挑战,因而长盛不衰。

责编 柏强

阿部一二三与阿部诗兄妹俩皆获东京奥运会柔道金牌。

猜你喜欢

柔道金牌运动员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金牌搜笑王
英97岁老翁要晋升柔道十段
谁说体育的力量不足以感化这个世界?
现在好多了
有惊无险的金牌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
金牌礼物
运动员
完形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