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结合”育高素质农民
2021-11-04徐向暹汪利鸿
徐向暹 汪利鸿
近年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着力发挥人才、科研、校企校地合作等优势,在高素质农民培育方面进行了积极地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结合农村产业开展骨干培训,提升农民生产和经营管理能力
学院坚持面向甘肃省农业农村一线,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以及惠农政策宣讲。学院充分发挥“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甘肃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基地”“甘肃省乡村干部培训基地”“甘肃省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省级培训实训基地”等基地优势,先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结合甘肃省兰州、天水、定西、临夏、甘南等市(州)15个县20多个村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围绕农村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选择村干部、农技人员、合作社带头人、种植养殖大户等,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与管理、肉羊养殖、肉牛养殖、科学养鸡、动物疫病防治、中药材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苹果栽培技术、农民创业创新、农业法规与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培训,努力提升农村产业发展骨干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
二、结合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提升农民科技素质
学院积极承担由国家科技部部署、安徽省科技厅安排的“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项目)。在实施中,学院持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先后赴甘南州舟曲县、陇南市宕昌县、临夏州广河县、庆阳市正宁县等地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在甘南州舟曲县曲瓦乡拜臧村建立小麦、油菜、马铃薯新品种推广基地,帮助指导农民进行冬小麦新品种,冬油菜新品种等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并根据农民需求开展农作物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实用养殖技术、果树修剪及嫁接技术培训。在陇南市宕昌县阿坞镇西固村建立中药材新品种推广基地,帮助指导农民开展中药材引进、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包括引进党参、当归、黄芪等地道药材新品种,指导药农进行新品种种子生产、合理施肥、科学施用农药等;并开展中药材育苗、规范化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以促进当地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同时,还在全县白条党参种植面积较大的好梯乡、南阳镇、韩院乡、木耳乡、哈达铺镇、阿坞乡指导农民采集不同海拔、不同生态条件下党参样品8份,采集相应土壤样品16份,对土壤样品的有机质含量、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土壤酸碱度进行了测定,对党参样品的多糖含量、党参炔苷、根长、根粗、单根重量进行了测定,以此作为指导当地药材生产的参考依据。在临夏州广河县三甲集镇小洼沟村,根据当地实际,组织农民开展肉牛养殖新技术、肉鸡和蛋鸡饲养管理技术,以及牛、羊、鸡疾病防治技术培训。在庆阳市正宁县宫河镇雷村,组织农村电子商务、农民合作社经营、苹果及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培训。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努力提升“三区”高素质农民科技素质和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助推“三区”农业产业发展。
三、结合开展农民学历教育,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印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自2019年以来,学院坚持校地校企合作,先后与甘肃省临夏州委组织部、陇南市委组织部、定西市畜牧局、庆阳南梁缘公司等合作开展高职扩招合作招生与培养。学院结合甘肃特色产业发展实际,选择办学资源丰富的作物生产技术(中药材栽培与加工、蔬菜栽培方向)、园艺技术(花卉、果树栽培方向)、畜牧兽医、电子商务等9个优势专业进行扩招。以乡村“两委”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涉农企业员工等为重点培养对象,录取4200余名乡村干部、高素质农民等进行学历教育。教育教学上,坚持课堂面授与线上教学、集中学习与自主实践紧密结合,并常年选派教师送教下乡,围绕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业实用技术、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知识学习开设必修课、选修课和专题报告,竭力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管理上,密切结合农村扩招学生实际,制定了《扩招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扩招专业教学与考核办法》《扩招专业选修课程学分置换与管理办法》《扩招学生管理办法》《扩招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办法》《扩招学生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扩招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认定办法》《扩招学生国家助学金评定办法》等管理制度,并实行“双班主任制度”,以确保扩招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有序进行;研究构建了“集中授课+网络教学+自主学习+岗位实践+远程指导”为一体的“农学结合、半农半读、理实融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围绕生产,建立了线上学习、作业测试、交流研讨、答疑辅导等过程性评价,与线下笔试、技能考核成绩、技能等级证书置换学分等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多形式、多途径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高素质农民综合素质。
四、结合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农民创业创新能力
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是職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强化办学特色、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学院科研人员与陇南市文县碧口镇水蒿坪村的碧龙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研发了桑叶袋泡茶、杜仲袋泡茶、有机茶专用肥等产品;与陇南市宕昌县南阳镇下付村的南阳良诚农特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研发了富硒有机变蛋;与定西市岷县的益农中药材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研发了中药材保健食用调料包;与陇南市文县堡子坝镇堡子坪村的甘肃广俊工贸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鹿耳韭酱;帮助张掖市山丹县金谷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玉米新品种等;将校企合作、特色农产品研发与农民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融为一体,大力培育高素质劳动者。
五、结合脱贫攻坚定点帮扶,提高农民脱贫致富能力
自2018年以来,学院定点帮扶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玉垒乡的两个贫困村。在帮扶中,充分发挥学院人才、科研等优势,在对口帮扶村挂牌建立了“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农民培训基地”,选派党员干部、教师和科技人员,紧密结合帮扶村实际,指导农民合作社开展中药材、魔芋种植,组织农民学习家畜家禽科学养殖实用技术,现场解答农民在中药材育苗、规范化种植与初加工、病虫害防治、牛羊口蹄疫、动物硒元素缺乏症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并向帮扶村“农家书屋”赠送种植养殖技术学习资料,把知识和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养殖户猪羊圈舍、农户家中。学院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在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产品开发、政策法律宣传、乡风文明教育的同时,为了引导和鼓励村民更加重视子女的学习教育,筹集资金组织实施向帮扶村村民家庭在校大中专学生提供助学金的“扶贫助学行动”,激励山区农民培养好下一代。
六、结合开展农村“两委”干部学习教育,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大力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乡村干部的职业素质、治理能力,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学院与甘肃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合作开办的“甘肃省抓党建促脱贫‘先锋讲堂”,面向全省村级党员干部和产业带头人开展政策法规、经营管理、农业技术培训,覆盖全省一万三千多个行政村。“先锋讲堂”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村‘三变改革”“农村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为主题开展在线学习培训,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统筹协调、明确职责、精准培育、跟踪服务等方面形成有效的机制。因此,如何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