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智囊团为“双城”提出的金点子

2021-11-04杨艳

重庆与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双城发展

杨艳

主题交流一直是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的重点活动。本届年会来自9个国家(地区),横跨5个时区的38家顾问公司,通过现场演讲、视频演讲、直播平台在线参会,围绕年会主题—“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机遇与挑战”,结合国际国内案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了90条意见建议,主要涉及4个方面:强化产业协同合作、加快数字化升级、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顾问们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谋合作之举,深化新形势下重庆与世界500强及著名跨国公司的交流合作。

关键词|大数据智能化 & “双城”发展

尹正  施耐德电气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施耐德电气公司中国区总裁

重庆可以从传统“招大引资”转向“招创引智”,扩大对初创公司的孵化,形成规模,留住科技创新原生资源,推动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加快做强做大;重庆可以聚焦绿色能源管理,优化产业布局,助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还应培育以数字化引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进一步提升重庆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施耐德电气一直扎根在重庆,希望未来能够在重庆试点更多新技术,推动双碳和数字化结合。

陈安宁  福特汽车公司集团副总裁、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能够为川渝地区高质量发展赋能。在此背景下,重庆应该侧重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数字经济、绿色生态四个维度。特别是智能化,将带来新模式新业态,创造出新就业新动能。

王永东  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

重庆需要全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助推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促进包括电子信息、汽车、装备、材料、特色消费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为引擎,不仅能够推动重庆制造业转型升级,更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跨越式发展。因此,重庆也要按照融合化、一体化思路,在推动数字化的基础上,加速与四川等地区的融合发展。

安德罗施  奥特斯集团监事会主席

成渝两地巨大的潜力不仅建立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上,也体现在产业集群、数字化创新和生态创新三方面。借助这些基础,成渝地区可以合作打造“中国西部硅谷”,用数字化创新和生态创新让川渝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方面充满活力。奥特斯将与重庆紧密合作,推动重庆成为全球半导体和微电子的制造基地。

安东  惠普公司首席供应链官

结合川渝两地的特点,聚焦智能制造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之一。重庆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智能制造试验区,让各种规模和领域的企业共同创造跨行业的解决方案,实现互联互通。可以考虑与成都合作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咨询平台,让两个城市的制造企业随时可以向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寻求专业的知识和服务。通过智博会等会议,重庆已拥有举办重要活动的能力和声誉。未来,重庆可以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智能制造峰会”等大会,让制造企业展示最新创新成果、分享最佳实践。

柯瑞东  爱立信集团高级副总裁

5G对如今的制造业影响尤为重大,在很多制造场景中,只有5G才能满足工业制造业对低时延网络和稳定连接技术的高要求。依托川渝地区的工业制造能力,打造重庆制造业5G创新示范园,让5G赋能制造业,以实现制造业的效率提升和产业价值重构。由政府牵头成立“重庆5G+智能制造产业基金”,用于重庆制造业5G创新示范园,投资高科技、高附加值制造企业。爱立信在全球发起的“爱立信工业4.0伙伴计划”和“5G联创计划”,均已在中国大陆地区启动。未来,希望这些计划能在重庆落地。

孟樸  美国高通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董事长

成渝地区是汽车制造业重要区域,重庆和四川都应该抓住智能网联变革机遇,助力汽车产业做大做强。高通将在三个方面和成渝地区展开深入合作。一是在成渝地区建立针对汽车技术和产品的联合创新中心,以此助力本地企业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应用服务产品的研发和运营。二是充分发挥高通生态伙伴关系,助力成渝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发展。三是推进高通先进车联网技术在成渝地区示范应用。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 & 绿色发展

张铮  康宁公司高级副总裁、康宁显示集团总裁

川渝在政策、交通、区位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两地产业结构较为类似,均倚重电子制造;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两地也均以生物医药、新材料及环保产业为重点。康宁公司最近连续在重庆投资,落地大猩猩玻璃项目,更好地为重庆笔电、手机、汽车等产业提供显示玻璃。下一步,公司还将继续扎根西部、投資西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黄陈宏  思爱普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

建议成渝地区携手推动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协同开拓制造业服务化创新之路。重庆要利用好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本较低、基础较好的优势,培育壮大服务主体,循序渐进实现制造业服务化,提高制造业产业链整体质量和水平,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要以宏观政策为支撑,发挥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品牌技术优势,积极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育产业融合发展观念,构建一体化产业政策体系,强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观念,加强制造服务平台建设,寻求重点突破的行业和模式,不断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唐维诗  ABB集团过程自动化事业部总裁、ABB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

能源政策是实现碳中和承诺的关键机制,同时高效节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用能终端的电气化,以及可再生能源消费的迅速扩大,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三点:一是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着力打造氢能产业链与生态圈,进一步做大市场需求,探索更多在交通和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和协同效应。二是通过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低碳经济增长,开展试点项目,更广泛应用节能技术,提升城市韧性。三是发展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特色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促进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更紧密结合,从而在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宫田孝一  三井住友银行董事长

氢能已被公认为是减碳的重要能源,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建立服务双城经济圈氢能产业发展的金融体系,加强对相关企业的金融支持,这是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此,可以通过建立一个获得官方批准的外部评估机构,来对每个公司进行评估,金融机构根据评估结果提供贷款,因为外部评估机构的独立性,这些评估结果将是公平公正的。上述方法能够让氢能产业链上的企业获得开发技术、拓展业务的资金,最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绿色发展。

永井浩二  野村控股董事长、野村证券董事长

全球制造业正重新将视线放回中国,双城经济圈的产业集群打造应该将自身定位放到全球产业链分工的高度,抓住产业链回流中国的机遇,利用自身区位优势进一步承接全球分工,最大限度发挥区域经济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班哲明·凯瑟克  怡和控股有限公司执行主席

建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继续加强重庆与成都“双核心”经济辐射作用,促进产业向周边区县转移,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周边区县旅游等产业的投资,实现平衡发展;同时,要统一规章制度,不断消除行政壁垒,提高政策执行透明度和一致性,使生产要素流动更加顺畅;此外,要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继续大力引进外资,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推动商业与旅游业发展,尤其加强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交往。

杨士旭  BP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重庆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水能、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有限,重庆需要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建议明确先进制造业的碳排放量化组织边界及营运边界,研究制定碳排放核算、碳披露、碳管理等具体方法,建立科学的碳披露体系;搭建先进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新能源装备产业和风能、氢能、储能等低碳能源领域发展;探索在“川渝电网一体化”下的“水火共济”,引入清洁电力供应,优化更大区域的资源配置,加快能源和电力系统深度“脱碳”,推进电力市场改革,发展清洁氢能等。

苏俊雄  空气产品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减碳已成为全球趋势和热点,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发展再上新台阶,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建议推动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能源一体化供应,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协同推进环保产业创新,打造上下游全产业链配套供给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据产业发展需求制定政策并出台配套实施细则,并持续打造服务型政府,建立企业服务专员专班制度。因地制宜制定协同發展、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构建成渝地区跨区域统筹协作机制,共建区域标准化联合组织,实现标准互认。构建人才引进跨区域合作机制,鼓励跨国公司与本地高校加强合作。

图片/市商务委提供

猜你喜欢

双城发展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