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上中医,"杏"好遇见你
2021-11-04张国燕
张国燕
“阳光洒遍青翠的杏林,我们相聚在浦江之滨,努力弘扬中华的瑰宝,为人类托起浓浓的绿荫……”伴着轻快嘹亮的校歌,我们踏入了一块中医药的宝地——上海中医药大学(本文简称“上中医”)。当初因为梦想成为一名中医,我来到这里,如今只觉得自己无比幸运,感恩母校,我的选择没有错。
“最好学风高校”,勤学是我们的名片
还记得入学班会上,院长致辞的第一句话就是:“各位不要想着上了大学就可以放纵自己,一定要勤奋踏实,努力学习,记住我们手里把握着的是别人的健康乃至生命。”而这句话所描述的东西,也成了我日后学习生活的一个缩影。
上中医的学风有口皆碑,即便在节假日,自习室和图书馆的座位依然供不应求。如果你来到图书馆,放眼望去,到处坐满了刻苦学习的学子。学子们有的在梳理上课时抄下笔记,有的在学英语,有的在准备考研……每逢考试月,学校还会特地开放十余间通宵自习室。在这种学风的感染下,你也会顺理成章地加入“学习大军”。
上中医对必修课、限选课实行课程淘汰制,淘汰率为不低于参加课程考核的学生数的5%。这就意味着如果成绩排在班级后百分之五,即使及格了,也是不合格。一旦挂掉,没有补考,只有来年重修,重修以70分为考核标准。这是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担心的事,即使是“学霸”,到了考试月的时候,也会十分紧张,加倍努力地学习,为此大家经常打趣“我们学校可以去研发中草药生发液了”。
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规定,其实充分反映了上中医对学习的重视,医生手上掌握着人命,不能有丝毫马虎,我们必须要刻苦学习,未来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另外,为了让中医药走上国际舞台,英语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学生手册已明确规定,不过四级者,拿不到毕业证。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到奖学金。
正是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上中医才凝聚出来一股浓浓的勤学之风,才培养出了世世代代勤奋耕耘的中医人。或许你会觉得学校在成绩这块过于较真了,但正是因为我们的所学所为与生命相关,才更需要扎实的基础和渊博的学识。每一位学子的内心都清楚地知道:探索求知不仅是为自己的学业添彩,更是为患者负责。
“早临床,多临床”,实践课让我们小试牛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只学理论,不去实践,就不能很好的掌握一门技术。而学校“早临床,多临床”的实践教学模式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小试牛刀的机会,与此模式相得益彰的是三学期制,其中两个大学期各15周,许多课程都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老师会安排部分的时间在教室上理论课,部分的时间到实验室采数据或去医院见习,二者相辅相成。
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与“大体老师”的第一次会面。刚踏入解剖实验楼,浓浓的福尔马林味儿就扑面而来,侵袭着我们的每一个感官,每一寸腠理。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捂上了本就戴着口罩的口鼻,留下一双眼睛独自“受苦”,我们课后还打趣“老师讲着讲着就哭了,同学听着听着也哭了”。较之强烈的生理攻击,同学们更多感受到的还是对人体的好奇和对生命的敬畏。上课之前,老师就带着我们向“大体老师”默哀,课程中也没有人嬉笑打闹,大家都严肃认真地围在老师身旁,听她讲解。
不同的“大体老师”展示着不同的部分,肌肉、骨骼、神经和血管,生命最原始的样貌一一呈现在眼前。没有我瞎想的医学院灵异事件,也没有自己编出来吓自己的“鬼魂”说法,反而被“大体老师”的精神感动着。他们中的一些也曾被病魔缠身,最小的一个才四岁。我想,他们一定变成了天使,引领着一届又一届医学生,守护着其他被疾病折磨的生灵。
在第三学期,我们就会分批去各个医院和社区的科室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在那里,我们可以见到许多与课本上不同的东西,甚至能学到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如教材上说偏瘫患者可以用健侧带动患侧活动,但是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健侧的功能也不太好,活动不当甚至会导致健侧损伤。我们的沟通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毕竟对于医生来说,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尤为重要,特别是处在医患矛盾频发的大环境,沟通交流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见习基地,你可以亲身体验与患者沟通,有时会因为上海阿姨交了你两句沪语而开心一整天。当然,我们也不光是听听看看,带教老师也会毫无保留地教我们操作手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给我们动手实践的机会。空下来的时候,老师还会给你免费拔火罐,打针灸。
毕业临床实习可以夯实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临床工作的能力,是最接近未来工作的形式。在大三下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各学院教研室会提供8-9个实习套餐选择,一般是一个学校的附属医院搭配一个复旦、同济或交大的附属医院或其他专科医院,两家医院各实习5、7个月,共一年。它与以上两种实践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你需要独自面对活生生的病人,处理未曾遇到过的难题。你会发现患者并不会照着教科书生病,而你那些年背过的书没有一个条目是被清楚记住了的。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回归基础知识,多跟带教老师取经,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生命守护者。
当然,就算你的成绩不是很好,如果你实习表现优秀的话,也是有机会留在大医院的,有些医院还会专门为本院的实习生提供“绿色通道”。如果没能留下的话,也不必遗憾,学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毕业季也有好几场招聘会,辅导员也会帮你找出路。总之,勤奋积极、思维活跃的“小杏仁”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没课的周三下午,课余活动让你大开眼界
上中医的“小杏仁”们不仅会学习,也很会玩。学校周三下午都是没课的,学生可以充分地体味生活,感受学习之余的放松。在休闲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活动积攒一些文化素质分。
丰富的社团活动是每个大学必备的。在上中医,手语社教给你另外一种语言,卿园剧社满足你的演员梦,众益社跟你一起做公益,绿色形体社带你练出好身材,逐风诗社带你焚香泼墨、以文会友……如果你对文艺感兴趣,十佳歌手比赛等着你C位出道,民乐团等你描绘“犹抱琵琶半遮面”,合唱队等你录活动开场,药丸街舞队喊你去大学生街舞联盟秀舞姿……只要你想被看见,上中医就会给你舞台。
当然,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百毒不侵”,锻炼身体也成了“小杏仁”们生活的一部分。贯穿学校的三星河里,几只龙舟在你追我赶。排球场、网球场、篮球场和田径场不时传来阵阵欢呼。青春活力的啦啦操、流畅优美的艺术体操也成为不少女孩子的第一选择。传统体育运动与中医药一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也成了“小杏仁”们的必修课,气功研究所还会招募同学每天清晨习练气功。除此之外,还有易筋经、刀术、太极剑之类的课程可供感兴趣的同学挑选。学校还有两年一届的师生传统保健运动会,前八名都会得到丰厚的奖励。
如果不想参加活动,你可以约上三两好友去感受百草园灵动的春,活泼的夏,温婉的秋,萧瑟的冬;带上学生证,去逛逛四年限免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去坐1块钱的电车,从宿舍大门到学校正门;去对门复旦蹭喜欢的课;抑或是什么都不做,躺在床上任思绪蔓延,又何尝不可呢?
从入学到毕业,“杏”好遇见你
每年新生季,学校会先后派出400名左右的志愿者,与萌新赴约。上中医派出的志愿者绝对是上海高校中最多的,学生事务中心、生活园区、后勤楼、地铁站等都会有他们的身影。新生“无障碍”到校的第一天,就会感到很踏实,心里暖暖的。各学院还会根据专业特色为学生送上礼物,我收到的就是刻有自己姓名、学号的叩诊锤,它会让你感受到归属感,而每个人都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
而毕业季,学校会用它自己的方式照亮我們的锦绣前程。去年,“外滩之窗”首次为我校毕业生送上祝福:“我爱上中医!“远志厚朴,熟地当归”……在那个夜晚,上中医的“小杏仁”们是最耀眼的星。康复医学院更是连年创作师生原创歌曲及MV,打造燃情毕业季,只为把诚意满满的礼物送给每一位毕业生。
岐黄传人,以传统文化为根,以传承精华为茎,以创新发展为叶,在蔡伦路1200号这块宝地上,长出自强不息之花,催生大医精诚之果,留下造福人民之种。“杏”好遇见你,我的“醉”美上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