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荡变革的世界需要怎样的大国关系

2021-11-04王存刚

人民论坛 2021年30期
关键词:大国世界

王存刚

【关键词】变革动荡的世界 传统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 战略互信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在动荡与变革的世界上,大国关系何去何从至关重要

当今世界是一个动荡的世界。这种动荡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表现,就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旧伤未愈,新冠肺炎疫情的新伤又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同遭重创,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期显著拉长,形形色色的本土主义、保护主义显著升温,国家间的贸易摩擦此起彼伏且烈度上升。这种动荡在政治领域的主要表现,就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不断祭出新样式,极端民粹主义在全球多地兴风作浪,部分国家政治分裂和政治极化现象进一步加剧。这种动荡在安全领域的主要表现,就是军备竞赛、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既有的各种国际安全机制的效力持续下降,地区性热点此起彼伏。这种动荡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要表现,就是社会信息化对各国传统价值的冲击更为明显,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和较量重新升温,全球思想的相互激荡进一步加剧。动荡意味着不安全。一个不安全的世界自然不是美好的世界。

当今世界也是一个变革的世界。这种变革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表现,就是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全球发展格局正在改变。这种变革在政治领域的主要表现,就是国际力量的此消彼长呈现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国际格局重构加速,国际机制的失能或弱能进一步凸显了改革的必要性,去霸权日益成为国际共识,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进一步凸显。这种变革在国际安全领域的主要表现,就是以共同安全、合作安全、集体安全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日益深入人心,国际安全机制正在更新。这种变革在文化领域的主要表现,就是“普世主义”价值观遭到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质疑,文明间交流互鉴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类交往的精神障碍进一步被打破。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孕育着新希望。

在这样一个以动荡与变革为显著特征的世界,大国关系何去何从至关重要,也令世人高度关注。之所以如此,与大国在国际关系中所实际拥有的特殊地位、在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所负有的特殊责任直接相关。美国学者诺曼·里奇(Norman Rich)在系统考察拿破仑战争至今的大国外交之后断言:“大国政策不仅决定了本国人民的福祉与不幸,同时也常常会影响到,而且一般是非常严重地影响到,世界上其他地区大多数人民的命运。”英国国际关系理论家巴里·布赞(Barry Buzan)在深入分析了美国与当今诸大国的关系之后也指出:“就身份而言,大国在社会结构是一种敌人、对手还是朋友的结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进而对国际社会的特征起着重要作用。”简而言之,大国的对外行为,特别是对待其他大国的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大国关系状况,不仅深刻影响本国的安全和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际格局的走向、国际秩序的稳定和国际体系的形态。

传统大国关系为什么不能再延续

在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发展史上,曾长期存在一种以对抗与冲突为基本特征、以压制与反制为基本手段的大国关系。今天的人们通常将其称为“传统大国关系”。在传统大国关系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中,相关大国也有结盟或其他形式的战略和政策协调行为,以应对某种共同挑战或严重威胁,但这类协调行为往往只是暂时的,其间充满复杂的利益计算和微妙的相互博弈,貌合神离、龃龉不断十分常见;即使是那种所谓的“一致性的意识形态联盟”,也会因为相关大国对共同意识形态的不同解释而走向解体。大国间对抗性关系的形成和演化,与大国执政集团或政治精英、思想精英对人类社会和国际关系本质的认知、对维护国家利益和保障国家安全方式的选择有关。被欧美国际关系学界称为现实主义理论大师的汉斯·摩根索(Hans Morgenthau),在《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这本流布甚广、影响巨大的著作中就写道:人类社会受根植于人性的法则支配,“这个世界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对抗和利益冲突的世界,道德原则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实现”。既然国际关系是一种有别于国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通行的是“人对人像狼一样”的丛林法则,那么国家维护自身利益、保障自身安全只能通过自助方式。扩充军备以威慑、遏制乃至压倒对方是国家的本能反应,“安全困境”则是一种逻辑必然,战争不时发生,和平只是两场战争的间歇。

在传统大国关系中,大国增强实力、追逐利益和显示权力,通常是与征服、战争、支配与控制等行为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点从“大国”(great power)这一概念的缘起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词源学的研究显示,尽管大国存在的事实在东西方均早已有之,如古代的雅典、斯巴达、迦太基和罗马,古代的中东帝国和中华帝国,但这一概念却是肇始于近代的欧洲。一部近代欧洲史,始終笼罩着浓重的战争阴云,不时上演着“大国政治的悲剧”。在战争的铁砧子上,这片古老大陆上的每一个国家都不断被锤打着。即使是那些先后活跃于国际舞台的诸大国,也都经历过这样的生死劫。英国著名历史学家A.J.P.泰勒(A. J. P. Taylor)在描述1914年之前的世界时,曾“把大国定义为有能力在战争中取胜的国家”。对世界历史特别是国际关系史有着深刻洞察力的巴里·布赞,在一本讨论21世纪的大国关系与世界政治的著作中也写道:“在倾向于战争的欧洲背景下,大国地位的主要标准是军事力量和在战争中取胜,当然,还有其正式地位在公开场合得到同等国家所承认等外交因素。”总之,欧洲传统大国在获取和护持自身优势地位的过程中,既伴随着万丈雄心,享受过短暂的荣耀,也面临着挥之不去的威胁,承受着绵延不绝的恐惧。在欧洲传统大国之后陆续走进国际舞台中央的其他大国,其感受和经历也大体如此。

面对动荡与变革交织的当今世界,“怎么办”,既是各大国都必须认真思考和谨慎作答的大问题,也受到广大中小国家满怀焦虑的高度关注。如果各大国在处理彼此关系时固守陈旧思想观念,沿袭传统行为方式,大国关系的未来自然是令人悲观的,广大中小国家则不得不承受更为糟糕的后果。这方面的历史教训足够多且足够深刻。美国著名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这本广受世人关注的著作中,通过对世界历史的梳理,声称发现了以下事实:“在过去的500多年中,有16个大国崛起并威胁取代现有守成国的案例,其中有12次导致了战争。幸免于战争的4个案例则只是因为挑战者和被挑战者都在行动和态度上作出了巨大且痛苦的调整。”基于对可怕前景的深重忧虑,艾利森反复辩解,说他从事这项研究的目标,就是帮助相关大国的政治家们汲取人类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从中找到丰富线索,并能够形成一个在不发生战争的状态下满足各国基本利益的战略。

猜你喜欢

大国世界
习近平,大国抗疫与经济重启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最好的报答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