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龙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流失因素及保护对策
2021-11-04胡正川杨董会
胡正川 杨董会
胡正川,杨董会.浅谈云龙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流失因素及保护对策[J].南方农业,2021,15(24):-229.
摘 要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保证,是我国农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分析了云南省云龙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保护云龙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对策。
关键词 农作物;种质资源;流失;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4.105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作物品种改良的遗传物质基础, 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1]。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主要是为了丰富国内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多样性,防止具有重要潜在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的灭绝[2]。因此保护好农作物种质资源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龙县位于“三江并流”的入口处,境内高山耸立,河流纵横,海拔高差悬殊巨大,气候复杂多变,境内农作物种质资源众多,大多未被保护和开发利用。云龙县于2020年开展了第3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通过普查,云龙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流失严重,急需加以保护和开
发利用。
1 云龙县地形地貌及气候等基本情况
云龙县位于横断山南段滇西澜沧江纵谷区、怒山山脉、云岭支脉和澜沧江、沘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怒江绕西部边境而过;属山区地形,从西到东依次呈南北向排列,有崇山山脉、盘山山脉、清水朗山脉,占云龙县面积的90%以上;境内水系分布特征明显,主干河流澜沧江及支流分别由北向南纵贯云龙县的西部和中部,它们的支流呈东西向或近东西向。云龙县由高山峡谷、中山谷地、山麓洪积扇、河流阶地、高原夷平面5种地貌单元组成。云龙县总体上属大陆性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但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貌影响,使得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在组合和分配方面,突出表现为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相互交叉,且以垂直方向更为明显,形成复杂多变的“复合型立体气候”,可谓“一山分四秀,一地分四带,十里不同天”;最高海拔处与最低海拔处的年平均气温相差达17 ℃;正常年份,沘江河谷降水量约750 mm,而漕涧地区的年降水量则达1 600 mm左右。云龙县总的气候特点是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凉同期。雨水集中在夏秋季节,易造成洪涝,冬春和初夏时节多干旱。大部分山区冬季冷凉,夏无酷暑,部分河谷地区冬季温暖,夏季酷热。云龙县总面积4 400.95 km2,其中山区占98.6%,海拔730~3 663 m,是大理州国土面积最大的县[3]。云龙县这种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特殊的小气候造就了云龙县独特的作物种类和众多的作物品种,是世界生物资源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2 云龙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
2.1 云龙县农作物种质资源众多
在第3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中,云龙县共查出粮食作物16种,品种223个,其中老品种87个,培育或是引进品种135个;果树29种,品种125个,其中老品种及野生种99个,外引品种26个;蔬菜36种,其中老品种和野生种87个,外引品种29个;经济作物19种,品种64个,其中老品种25个,外引品种39个;牧草绿肥品种700多个,外引品种17个,牧草多数属于野生种。
2.2 大量农作物种质资源在山间田野自然生长
云龙县地处横断山脉腹地,众多的高山峡谷造就了云龙县复杂多变的气候,素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说法,虽然这种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大量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但每个种质资源平均面积又较少,不利于保护,容易灭失,云龙县的种质资源大都生长在大山里,呈自然生长的状态,未得到有效开發利用和保护。
2.3 大量农作物种质资源濒临灭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愿意种植效益较高的新品种,老品种由于比较效益低下而遭到自然淘汰。比如水稻在1956年时共有地方品种36个,在1982年第2次品种普查时,还有26个,到现在仅存8个;玉米在1956年时共有地方品种18个,在1982年第2次品种普查时,还有14个,到现在仅存9个;现存品种面积极小,极易灭失。雪山早、百日包谷、盖草黄、本地白谷、红谷、翠谷、麻线谷等地方品种现在已全无踪影,其中不乏就有一些是优质的种质资源。
2.4 云龙县种质资源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云龙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工作面临没有编制、没有人员、没有相应的经费等诸多问题,而丰富的种质资源随着新品种的推广以及大量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集约化经营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等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快速消失,因此云龙县的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3 云龙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流失因素
3.1 推广品种竞争造成老品种的消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愿意种植效益更高的选育品种、杂交种等新品种,老品种因比较效益较低被自然淘汰。90年代以前,云龙县种植作物品种中,新品种不到10%,而到现在90%以上的土地都已种植了经济效益较高的新品种。
3.2 生态破坏导致物种消失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及2000年前后,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对自然资源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很多物种因此而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和毁坏。比如红豆杉,是云龙县特有的珍稀植物,已经在山上找不到自然生长的植株;云龙县特有物种茶果樟,由于其材质非常好,前几年遭到大量盗伐,现在连树桩都已经被人从山上挖走,已经很难找到踪迹。同时乱砍滥伐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多生物依赖生存的生态环境恶化,失去了适宜的生态环境而逐渐消亡。
3.3 化学除草剂的大量使用
2000年以后,特别是近几年人们农业活动中大量使用除草剂。如百草枯、草甘膦等,这些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在减轻了人们劳动强度的同时,也使得原先与种植作物共生的“杂草”迅速消失,大量灭绝,现在田间杂草仅存鬼针草、野藠头、天南星等少数抗除草剂强的种类,使大量田间“杂草”等近缘植物快速灭绝。
3.4 过度放牧造成种质资源的消失
云龙县的牛羊等都是放养的。近几年牛羊养殖发展很快,但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非常大。牛羊等动物大量啃食草地、树木、树叶和树皮,对当地的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同时也直接造成了部分种质资源的消失。
3.5 群众保护意识淡薄造成种质资源消失
群众对种质资源的保护意识有限且知识匮乏,只知道有些植物是杂草,不知道它也是一个种质资源,或许具有很高的育种利用价值,因而造成种质资源的流失、消失。
3.6 缺乏专业的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人员和编制
长期以来云龙县种子管理站的编制严重不足,只有4个编制3人上班,年龄均在50周岁以上。3个人要管好总面积占大理州1/7的国土面积的种子市场,工作量十分巨大,也就没有精力能力去对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监管。经测算,云龙县种子管理站的合理编制应该在15人左右,才能够满足云龙县种子管理和种质资源管理的
需要。
3.7 未制定云龙县种质资源保护目录
由于云龙县没有制定种质资源保护目录,也就没有划定种质资源保护区,缺少合理合法地对种质资源进行保护。
4 云龙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对策
通过作物普查,广大干部及群众要进一步认识到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食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加大对濒临灭绝的野生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调查和收集,深化基础研究,确保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实现可持续共享利用,是资源保护的重要思想基础[4]。
4.1 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
要管理好云龙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计算每年需要16万左右的种质资源保护资金才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转。因此应把云龙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资金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4.2 加强对全县从事种质资源保护人员的培训
种质资源保护也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原有的种子管理站人员没有这方面的技术知识,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培训学习种质资源保护相关的知识。所以呢,要对全县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4.3 强化种质资源管理
云龙县已经成立了云龙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要对破坏民间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以起到宣传和杀一儆百的作用,从而对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很好的保护。
4.4 编制云龙县种质资源保护目录,划定种质资源保护区
根据种质资源保护需要,编制云龙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目录,合理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
4.5 引入资本参与种质资源保护
制定有利于种质资源保护的政策,引入资本,对一些可以直接开发利用的种质资源,比如云龙麦地湾梨、松坪无核柿、无核小柿、苤菜等,进行边开发利用边保护。
4.6 增強群众自觉保护种质资源的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群众对种质资源重要性的认识,种质资源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让广大群众主动积极参与到全县的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来,只有取得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我们的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也才能取得成功。
4.7 建立种质资源长效保护机制
资源普查工作只是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工作的一部分,在推进资源普查工作中,建立了云南省资源保护及管理的框架,只有建立资源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才能维护和利用好这个框架,为今后资源征集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未来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基因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4]。
参考文献:
[1] 陈宏伟,李莉,刘良军,等.湖北省蕲春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24):35-3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7-12-02)[2020-07-11].http://www.moa.gov.cn/nybgb/2015/ba/201712/t20171219_6103757.Html.
[3] 陈新宝,马国生,谈云昌,等.阳新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现状与分析[J].中国种业,2016(2):32-34.
[4] 高飞,安萌,高源,等.如何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J].中国种业,2020(11):56-59.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