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探讨

2021-11-04王路遥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农业技术农业生产机械化

王路遥.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探讨[J].南方农业,2021,15(24):-165.

摘 要 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阐述了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并探讨了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 农业技术;农业生产;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31;F32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4.077

农业生产指种植农作物的生产活动。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指其他经济作物、绿肥作物、饲养作物和其他农作物)等农作物的生产。农产品的种类和产量因地制宜,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的地域,生产的结构品种和数量都不同。农业发展过程是复杂且多变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因素均影响着农业生产效益,运用现代数据信息化管理可以优化传统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1 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

1.1 现代化农业生产主体不足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应用的技术越来越复杂,在产前、产中、产后都需复杂的管理,对农业生产者的要求也在提高。农业生产者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运用机械化手段,并且要善于管理[1]。但是由于我国国情,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缺乏文化知识的中老年人,有知识的年轻人都会去城市发展,所以现阶段农业发展缺乏的不仅是人员综合素质不达标,更是人员数量严重不够。

1.2 科学技术运用不足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改革,对科学技术的要求更加严格,但是基层农业机构,特别是乡镇专业农技术人员年龄都偏于老龄化、人员不足,无法形成能够顺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组织队伍,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技术服务的现状需求,这就导致农业技术与其他技术发展良莠不齐。

1.3 财政投入不足

发展农村、农业必须加大财政投入,有了足够的资金才能引进农业技术人才及新型农业设备。但是纵观近年来农业方面的财政投入无论是从投入方向、投资比例还是农村发展建设都是远远不够的,且有限的资金分散使用,使得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无法达到既定的目标,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1.4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当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依旧存在,且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小,这些因素限制了農业生产的发展,限制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进程,导致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层次不齐,稳定性差。此外,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化肥农药滥用问题严重,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影响农产品安全[2]。

1.5 种养衔接不紧密

当前,农业种植衔接不紧密的问题普遍存在,某些地区每年只种植一季作物,对耕种土地没有进行充分应用,造成了资源浪费,没有建立起循环的生产模式。此外,农业生产废弃物转化利用率不高,造成了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

1.6 收成效益不高

农业技术推广乏力,农民种田收入低,农业生产利润小,导致农民对农业种植新技术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不高。

2 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商品率,提高整体效益,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2.1 推动农业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各个国家的现代农业也发生了改革创新,特别是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成果,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农业发展之中。

2.2 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随着现代农业机械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不断提高,如玉米、小麦等作物,已经能够实现完全机械化的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农民的工作强度和生产成本。

2.3 促进规模化养殖

在畜牧水产行业应用先进技术,有助于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对畜牧水产业展开品种选育、饲料开发、设备改进、疾病控制,可以加速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建立健全的科学技术可以促进养殖业全面发展[3]。

2.4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南水北调”工程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北方用水问题,但是仍旧有些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利用率低、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应用喷灌等灌溉技术,能够节约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5 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产量、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应用科学技术,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的结构,降低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采用人工降雨的方式改善干旱地区的种植条件;在寒冷地区采用大棚栽培;培育具有抗旱、抗涝、抗倒伏等优良性状的作物等,提高农作物的适应能力。

2.6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通过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更好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如袁隆平院士应用科学技术培育的杂交水稻,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解决了我国粮食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3 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1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作用于“精细农业”,精细农业可以辅助农业资源调查、监测土地动态变化、控制农业灾害,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了解土壤性质、掌握自然条件、建立数据库等,提供更适合的种植类型和种植方式,比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测试土壤的pH值,以选择种植适合的农作物;发生灾害时可以根据受灾面积计算出损失,做好后期的工作。

3.2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基于电磁波理论,应用各种传感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对地面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对农作物进行大面积观测,具有非常高的精度。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遥感技术有以下4方面的应用。

1)播种面积;通过遥感技术能够对种植面积进行精确地计算,从而得到精准的分类种植数据。

2)检测生长趋势,估测产量: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农作物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应对策略,精准预测农作物的产量。

3)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利用遥感技术测定土地的酸碱度、盐碱变化、侵蚀程度等,得到精确的数据,对土壤、水分的变化做出实时监测,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4)灾害损失评估:农作物的生长好坏和气候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利用遥感技术对气候进行监测和评估,对灾害的结果做出定损,及时进行灌溉、排水等工作避免大面积灾害的影响[4]。

3.3 全球定位技术

即GPS技术,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定位系统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必经之路,定位系统能够对土地进行精准划分,确定采样位置,检测土壤中的水分、有机物、磷、钾含量、害虫的分布情况,从而进行定量灌溉、施肥、打药等操作,还可以在收割机器、打药设备上提前设定好数据定位,做到精准施肥、打药,避免浪费,或者重复操作等。

3.4 農机信息化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器的改革,不同的种植类型需要不同的农机,推广新型现代化农机是农民紧跟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增加农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方法,降低人工成本,增加收入[5]。

4 结语

通过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农机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在应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还应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从而使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业知识等更好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推动我国农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刚,彭庭莹,吴清.南粤古驿道沿线贫困村产业振兴SWOT及路径分析:以德庆县建发村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9(4):42-47.

[2] 崔志峰,王琪.推动学院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4):32-33.

[3] 穆文龙.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N].河南日报,2019-07-25(10).

[4] 边疆.中国农业大事记(1978-2017):记录大国农业改革40年[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7-25(T15).

[5] 杨延垒.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方法与实践[J].新农业,2021(12):55.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农业技术农业生产机械化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