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次林地土地综合整治效益分析

2021-11-04李冬梅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综合整治生态环境

李冬梅.残次林地土地综合整治效益分析[J].南方農业,2021,15(24):-85.

摘 要 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而残次林地土地的综合整治是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基于此,针对残次林地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分析残次林地土地综合整治会给社会带来的综合效益,并针对当下残次林地土地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可行措施,希望能够为开展残次林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生态环境;残次林地;综合整治

中图分类号:F326.27;F32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4.038

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对残次林地进行综合整治也成为现阶段的一项重点生态工程项目[1]。残次林地土地综合整治是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1 残次林地的定义

已经计入历史的天然林地和人工种植林地,都属于林业局规划建设确定的林地,在这部分林地中,由于各种各样的自然原因,最终导致这部分林地的树木生长情况出现差异。从现实情况看,残次林地涉及的范围较广,如部分前期营造的农田防护林、林带破损不全的林地、无法通过改造提高经济效益的林地都属于残次林地的范畴。此外,一些质量较差、林相较差且需要进行改造或补植的林地,也在残次林地的规划范畴。如果残次林地过多会影响防护林的整体效能,因此残次林地改造迫在眉睫。

2 残次林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提升社会效益

在残次林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很多整治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从而能够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因此对残次林进行综合整治有利于提高当地的就业率。就业率的提高意味着当地居民的收入也会有所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2]。居民的生活得到保障,各种违法犯罪也会越来越少,对于社会的长治久安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土地整治经济效益一般指在对相关土地投入资金、劳动和技术后取得的经济效益。残次林的综合整治可以提升这些林地的土地资源使用率,不仅能够保障土地的有效利用,还能在整体上提升林地的经济效益。同时,综合整治能够让当地的植被焕发生机,从而促进部分种植业的发展。

2.3 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

土地综合整治后带来的生态效益指在整治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对于土壤、水资源和植被带来的各种影响。不可否认的是,对残次林进行综合整治能够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一方面能够提升残次林的植被覆盖率,使得残次林能够重现绿色生机;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残次林的水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

2.4 提高当地的景观效益

景观效益可以理解为在对土地进行综合整治的过程中,为当地创造出来的舒适的生态环境及优良、整洁的景观布局,同时给当地带来新颖的景观体验。在对残次林进行综合整治后,能够使残次林所处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变化,在相关的区域能够实现植被的全面覆盖,提升了残次林所处地域的空间布局美观程度。在完成整治工作后,如果能够继续开发旅游项目,还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拥有绿色环境是旅游景点能够得以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因此对残次林进行综合整治能够给当地带来景观效益[3]。

3 残次林地综合整治的现状

残次林地的整治工作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项目,对于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从目前的残次林地整治工作来看,不管是在政策实施上还是在资金支持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3.1 相关政策无法全面落实

在生态环境全面建设的政策推动下,很多以前被破坏的林地资源有了重新恢复生机的可能性,如果能够将这些政策落实到位,残次林地的综合整治肯定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也能够在综合整治后获得可观的整治效益。目前,在对残次林地进行综合整治的过程中,相关政策无法全面落实,过度关注经济效益的问题依然存在,是导致残次林地的综合整治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要使得残次林地整治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必须确保政策能够全面落实,从而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3.2 缺乏资金支持

在对残次林地进行综合整治的过程中,项目的财力消耗十分庞大,而且实现残次林地有效整治的周期较长,因此也需要得到持续的财政资金支持。充足的资金支持是确保整治项目顺利施行的关键,也是确保相关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增加财政资金投入,通过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或从外部引进项目投资,是当前残次林地整治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只有投入足够的财政资金,才能保证各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才能确保残次林地能够再次被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

3.3 缺乏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要真正实现残次林综合整治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阶段性整治结束以后,需要持续采取措施来加强对于残次林地的综合整治,只有坚持落实各项措施,才能够让林地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就整体调查状况分析,很多残次林地综合整治工作完成后,相关部门并不重视林地的后续整治状况,导致土地资源的利用再次陷入困境。不少政府部门只顾及经济效益,在整治后再次大肆破坏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且会对土地资源带来二次伤害。因此,完成所有的综合整治工作后,还要加强对整治后的林地资源的监控及保护,从各个环节加强对林地资源的进一步保护,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各项效益得到保持。

4 残次林地土地的综合整治措施

4.1 使用土地平整及各项土地改善措施

土地平整可以将零碎的残次林地整合成整片的可用耕地,在后续的大规模耕种过程中,便于大型器械进入,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种植[4]。土壤平整完成后,相关人员要对影响土壤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便于后续开展耕种工作。

4.2 发揮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作用

相关部门对于土地类别的认定存在一定的分歧,从而不利于开展残次林地土地整治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积极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作用,重新审视残次林地的整治方法,确保残次林地综合整治工作能够顺利开展[5-6]。

4.3 提高公众参与度

残次林地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因此必须提高残次林地项目的公众参与度,要保证项目的公开性及透明性,并接受社会公众对项目的监督[7]。在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时,要邀请各领域的专家进行全面评估。

4.4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除了自然资源部,整合残次林地也离不开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等众多职能部门的相互协作[8-9]。这些工作仅依靠自然资源部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众多部门共同完成,如果不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所有工作将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5 结语

残次林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一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整个项目是围绕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开展。目前,我国在整治残次林地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政策无法全面落实、资金匮乏及缺乏针对性的保护措施等问题,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作用,采取平整土地、改善土地环境、呼吁公众参与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残次林地整治的效率,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庄海海.残次林地土地开发的流程及意义:以定边县砖井镇候场村曹伙场土地开发项目为例[J].农业与技术,2020,40(19):61-65.

[2] 王军,钟莉娜.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建议[J].农业工程学报,2017(5):316-322.

[3] 周远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土地,2020(1):6-9.

[4] 朱文璟.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技术的应用分析[J].价值工程,2019,38(29):67-68.

[5] 段健,徐勇,赵燊.国土空间规划的用海分类体系探讨[J].地理研究,2019,38(10):35-47.

[6] 程传胜.浅谈残次林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施工技术[J].农业与技术,2020,40(16):57-59.

[7] 吴得峰.风沙草滩区残次林地土地开发项目效益评价:以靖边县马连坑村项目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8):44-46.

[8] 秦川.陕北风沙草滩区残次林地土地整治效应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0):3-4.

[9] 李全宝.园地和残次林地开发关键问题研究:以江苏省新沂市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6):53-58.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综合整治生态环境
关于城镇建成区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的探究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河北南排河河口综合整治对策
关于加强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的思考
浅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三个平台项目技术复核程序和要求
资源型城市环城矿山排土场生态综合治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