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幼保健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体系构建*

2021-11-04刘洋彭川宇李九大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妇幼保健公共卫生传染病

刘洋,彭川宇,李九大

(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四川 成都 611731;2.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众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自《国际卫生条例(2005)》生效以来,世界卫生组织一共宣布了六次“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分别为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4年的脊髓灰质炎疫情、2014年西非的埃博拉疫情、2015年至2016年的“寨卡”疫情,2018年至2019年的刚果(金)埃博拉疫情以及2020年1月30日宣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2]。同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全球大流行,我国持续面临输入型病例,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事件爆发后的处置、响应及救援活动和过程[3]。妇幼保健院在人员和专业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作部署做好坚持抗击疫情和妇幼健康服务两手抓、两不误,加强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将临时性的应对策略转变为一系列常态化的制度性安排[4],实现有效应急响应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结合某市新冠肺炎病例定点收治妇幼保健院应急响应现状,探讨及时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建议和策略。

1 疫情期间医院诊疗情况概述

新冠疫情发生后,某市三甲妇幼保健院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建立了一套科学先进、适合业务流程、标准统一的应急响应体系,以快速、高效、有序应对突发事件,取得了较好成效。

从医院统计数据看,2020年1月门诊量同比下降40%,孕产妇分娩量上涨2.8%,新生儿出院人次增加31.26%;2月门诊量同比下降59.9%,孕产妇分娩量下降0.07%,新生儿出院人次下降0.05%,疫情期间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收治未受明显影响。在此期间,医院按照应急响应体系启动了儿科二级应急响应,人员物资半小时内快速到位,患儿从专用路线迅速转运至隔离病房,院内诊疗井然有序,在就医人群中传递有序运行、有效就治、有效防控的良好信息,有效缓解社会恐慌。

随着科学推进复工复产,医院业务量逐月逐步回升。2020年1月-10月门急诊171.8万次、出院6.6万人次、住院手术3.5万台、分娩1.4万人,总体业务量已恢复到同期94%以上水平。

2 医院应急响应体系构建

妇幼保健院面对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需要格外呵护的孕产妇和儿童两类特殊群体,在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中,要做好孕产妇和儿童的防控、救治双重工作。提前布局现有人力资源,强化产儿科质量和安全性护理,制定细化分级应急响应,固化防控有效经验举措,构筑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专业服务阵地。

2.1 设立应急组织架构

医院成立了由书记、院长双领导制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独立设置应急管理办公室,组建应急会诊专家组、医疗救援组、疫情防控组、物资经费保障组、网络信息建设组、安保维护组、宣传舆情组和监督督查组共计8个工作组并赋予相应职能职责。特别将应急会诊专家组成立为两级联合会诊:院内一级和二级会诊,分为儿童会诊和成人会诊,抽取院内呼吸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专家联合组成,负责对院内传染病疑似病例的会诊及救治指导工作。成人会诊中加入妇产科专家适时评估产科情况,开展救治指导,有效应对产科突发状况。一级会诊不能排查的疑似病例则由小组长启动二级会诊。两级联合会诊制定更加完善全面个性化的救治方案,同时严格把控,确保病例不遗不漏,能最大限度保证不盲目放大收治,浪费紧缺的人力物力资源,避免恐慌情绪。疫情防控期间,8个工作组每日16:00向应急管理办公室报送工作信息,突发状况随时报告。应急管理办公室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并传达领导小组决策和工作部署。(图1)

图1 应急组织架构图

2.2 启动分级应急响应

结合疫情防控中的实践经验,医院分别修订了传染病突发事件孕产妇、儿童处置应急预案,将应急响应层级部署为3级:三级应急响应(一般)、二级应急响应(较大)、一级应急响应(重大),根据传染病疑似患儿数量/孕产妇数量分级启动。划分响应层级实施应对,细化措施至医护配置、明确应急人员梯队和应急床位点位,为保障母婴安全做好前瞻布局,科学调度,减缓医院运转压力,保障响应效率。

2.2.1 床位扩展

儿科方面:三级应急响应在急诊留观病房设置了4张隔离观察床,疑似病例达5人即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增加10张隔离观察床;达15人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共启用50张隔离观察床。全部设为单人单间。

妇产科方面:三级响应在急诊留观病房设置了2张隔离观察床;疑似病例达3人即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增加10张隔离观察床;达13人启动一级响应,共启用50张隔离观察床。全部设为单人单间。

2.2.2 人员配备

儿科方面:按照10个床位为一个治疗单元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不足10个床位的按一个治疗单元计算,每个治疗单元最多不超过15床。每单元医师配置9人,副高及以上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6人。单元护理按照免陪病房1∶3.0配置护士,每单元配置30名护士。

妇产科方面:按照10个床位为一个治疗单元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不足10个床位的按一个治疗单元计算,每个治疗单元最多不超过12床。每单元医师配置9人,副高及以上医师3人,主治医师6人。单元护理按照1 ∶3.0配置护士。手术室护士、产妇助产士均按每台次3名配置,新生儿科医师按每单元2名配置。

按应急响应层级备足人员梯队,组建了四个医护梯队及一个护理备选梯队。每一医护梯队均配置呼吸、重症、药学、院感专业人员,解决单一专科救治无法应对的挑战。分梯队预排班,对医务人员实行轮休制度,每14天轮转,使医务人员得到适当的休整,为打好持久战奠定人力基础。(图2)

图2 三级应急响应图

2.3 提供物资经费保障

整理物资清单,实行防护物资和药品全院统一调配制度,创建《儿童隔离病区防护物资日用量一览表》《产科隔离病区(含婴儿观察床)防护物资日用量一览表》《隔离手术室剖宫产防护物资日用量一览表》和《隔离产房顺产接生防护物资用量一览表》,实行每日清算,科学配置。结合市卫健委对医院的任务要求核定应急物资目录,保障存储用量,最大限度且优先保障应急物资日常供应。制定《后勤保障紧急采购制度》,简化紧急采购书面手续,可“先办后补”,提高采购效率。严格按照分级防护的措施和要求实施救治,杜绝防护过度造成的物资消耗。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将疫情防控资金保障放在优先位置,开通救治绿色通道,绝不因费用问题延误救治,全力保障应急处置、医疗救治、物资采购等经费需求。

2.4 实施分层培训演练

分层专项培训。第一层为应急梯队队员培训。由应急管理办公室牵头,对梯队队员进行一对一培训,强调传染病防护专业知识、分级防护及穿脱防护衣的培训,要求熟练掌握个人防护知识与技能,并安排现场一对一实际操作考核。第二层为全院培训,由院感部牵头组织,全面铺开院感知识培训,要求人人掌握防控相关知识和防护技能。

分层模拟演练。第一层为梯队团队应急演练,由应急管理办公室牵头组织。模拟疑似病例产妇和儿童就诊,从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接诊,到经专用路线、专用电梯转运至隔离病房,对于孕产妇增加急诊手术演练,覆盖各点位全流程,要求明确各自职责,加强磨合、打好配合。对疑似或确诊患者使用的专用路线、专用电梯乃至专用手术间均要求熟记于心。通过演练达到熟练的过程,可以内化为下意识的动作,提升医务人员的产儿科应急反应和团队合作能力,多方位加强母婴安全保障。第二层以科室为单位演练,院感部和医务部现场督导,要求熟知疑似病例收治全流程,视疫情发展而随时加入应急后备人选,听从指挥。

2.5 推进固化标准操作

重要操作过程,如果不按某种标准及规范作业,仅以口头方式传授,这样的传递方式几次后失真率就达80%[5],必然会动摇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根基。医院反复培训演练,总结防控经验固化标准操作,形成标准操作规程,全面覆盖产儿科门诊诊疗、病区收治、手术及转运等救治过程,使防控应急响应机制更具实操性,避免口口相传造成的信息失真。

2.6 融入云端诊疗服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给公众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尤其孕产妇可能出现情绪起伏波动,甚至出现一些消极情绪[6]。通过医院新媒体平台宣传政策;利用微信公众号、医院网站及时发布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增强孕产妇和儿童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开设互联网孕妇学校网络授课,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开展互联网医院平台免费咨询、心理疏导,为孕妇及儿童的身心健康提供帮助,合理引导公众就医,做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有效缓解公众的恐慌心理。

3 体系构建成效

3.1 分级响应指令清晰,提升应急响应快速反应能力

构建适合妇幼保健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快速有效的分层级应急响应,既是保障妇幼保健机构保持良好运转的关键,也是疫情防控期间保证母婴和儿童安全的有力举措。被动应对,“忙一阵子”无形中给医院带来很大负担,人员紧急抽调、员工疲惫奔波、物资配备不能及时到位等势必会影响诊疗的正常运营,难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三级应急响应使医院构建了一张精准部署的疫情防控应急分层启动网,不同级别启动不同层级人财物配置,提前规划,有备而动,切实提升了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

3.2 床位扩展主动储备,保障应急响应医疗救治衔接高效

医院隔离观察床位的设置经历了从被动扩充到主动扩容、从改造病房到规划建设的过程。一是最初利用急诊留观病房原有区域,设置儿科、妇产科隔离观察床位;二是随后在住院部加速改造隔离病房,扩展床位,严格按照院感要求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及清洁区;三是加速成立感染性疾病科,规划新病区建设,传染病人集中收治,从物理隔断上将普通病人与传染病人分开救治,实现特殊情况下的完全封闭式管理。床位点位提前规划应对,可避免紧急状态下的临时协调征用,从而有充足时间对隔离病区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做有效划分改造,避免出现位点选择的随意性、分区不明而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

3.3 分层培训演练、固化标准操作,夯实应急响应实操性

在培训工作中做到全员培训和重点提高相结合,以急需的专业技术骨干为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实效性[7]。疫情防控期间,医院根据服务人群的特殊性制定了全面覆盖产儿科门诊诊疗、病区收治、手术及转运等救治过程的30个SOP标准操作规程(SOP),并在演练和实际操作中适时修订完善,使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具有可操作性、落地见效,从而快速启动应急响应。2020年2月27日医院和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依据SOP完成“成都市助产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演练产儿科教学视频”拍摄,转发至22个区市县产儿科机构,为进一步规范产儿科传染病预防和管控提供范本。

3.4 云端诊疗服务,延伸应急响应服务半径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云端诊疗服务跨越空间的便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延伸了应急响应的服务半径。疫情期间,医院广泛利用互联网开展预约诊疗、网上诊疗、移动支付、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对取得互联网诊疗资质的诊疗科目全部实行免费义诊,423名医生上线开展免费咨询,加强孕产妇心理疏导,承担起向社会宣讲防疫知识的科普工作;通过“云随访”系统向就诊群众推送疫情期间就医温馨提示,疫情期间累计推送信息15.8万条,对保障母婴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

4 六模块应急响应体系推广建议

4.1 构建适合医院自身情况的突发事件分级应急响应体系并不断完善

从就诊群体来看,妇幼保健院承担着保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的使命,该特定人群就诊具有独特的连续性和重复性。尤其是孕产妇,从门诊建卡、规律产检到产房分娩,不会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过度延迟就诊,分娩更是具有自然周期属性,妇幼保健院要做好防控、日常双轨并行,责任重大。应急响应不能仅仅是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被动应对,而应是一个主动防御过程。提前构建并不断完善适合医院自身情况的突发事件分级应急响应体系,精准部署人力物力,以不变应万变,更具前瞻性,切实提升医院应急处置能力,是妇幼保健机构保持良好运转的关键。

4.2 积极推进妇幼保健院感染病区的设置和建设

从人流量来看,妇幼保健院也不同于其他综合性医院,母亲和儿童关系到一家人的幸福,几乎每位就医者至少有1位家属陪同,多则几乎全家出动,无形中大大放大医院人流量,增加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从专业技术来看,妇幼保健院具有独特的专科性,在日常工作中重视产儿科建设,功能专、技术精,但由于不承担传染病救治,急诊科、门诊及病区的布局甚少考虑传染病隔离的问题,传染病防控力量较综合性医院薄弱。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积极推进妇幼保健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是重中之重,除按国家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发热门诊改造、实现发热病人全封闭诊疗流程管理外,要根据医院自身职能定位和所承担的区域服务人员量设置一定数量的负压病房、负压手术间,配备负压担架和负压救护车保障感染病人集中收治和转运,保护普通患者。非疫情期间可以作为急诊科医疗区的一部分,一旦发生疫情可以立即启用隔离,体现平战结合思想,使环境的储备成为医院日常医疗资源的组成部分[8]。

4.3 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演练,固化标准操作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中,拥有一支技术过硬、反应及时、处置得力的应急队伍才能迅速控制事态、化解危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管是医疗救助还是疾病防控,都需要通过平时的反复训练来提高应对水平[9]。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演练,从知识储备、危机意识、救援能力等方面提升人员应急素质[10],从演练中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完善应急预案,总结提炼形成标准操作流程,使防控应急响应机制更具实操性。

4.4 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考核

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活动范围扩大、跨境流动频发,病原体快速扩散到全球的条件不断发展,新发传染病平均每年出现1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1]。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高传染性疾病的应急处置将成为难点和重点问题[12]。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以防为先[13],医务人员不能仅限于医疗技能的强化学习,要保持对传染病特征、感染特点和防护技能的知识更新。特别是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自身防护。在卫生专业人员继续教育中,应将医院感染防控训练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训练[12],一可丰富医务人员知识储备,提升其对传染病的识别能力,培养医师对疫情上报的能力与责任意识;二可熟练有效进行自身防护,不盲目提升自我防护级别造成物资消耗,一旦启动响应能迅速进入疫情应急状态,缩短应急响应时间。

4.5 加大云端诊疗服务,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

互联网具有突破时空的便捷特点,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互联网+医疗健康”发挥了独特优势,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一些第三方的互联网服务平台诊疗咨询量也比同期增长了20多倍,处方量增长了近10倍[14]。2020年12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通报“云上妇幼”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通报推广典型医疗机构在开展线上咨询、推进智慧服务、开展远程医疗、实施健康管理和探索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的经验做法[15]。目前互联网医院建设缓慢,大多医院的信息化停留在“智慧门诊”等层面[16]。妇幼健康是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疫情防控新常态下,医院应坚持需求引领,在信息化建设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加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设智慧妇幼、增强服务能力。不站在现代科技制高点上,就不能使妇幼保健工作在发展战略上取得优势[17]。

猜你喜欢

妇幼保健公共卫生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机遇来了
新医改下提升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工作探析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