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瑶“颜”惑众画千年

2021-11-04文_邵

江西电力 2021年9期
关键词:形形色色古巷沧桑

文_邵 宇

瑶里古镇的风情,犹如景德镇的青花瓷,古朴、雅致而空灵。你无法读得通透,却总能在青山绿水、白墙黑瓦中品味出一种恬静、一种和谐、一种人文的生生不息。

瑶里旧称“窑里”。唐代中叶,因着这里遍布陶瓷作坊和瓷窑而得名。上世纪初,瓷窑作坊陆续外迁,“窑里”遂改名为瑶里。这个远离尘嚣的古镇,历尽沧桑,宁静淡泊,安守在景德镇东北的群山怀抱当中,隐匿于徽饶古道最深处,默默地注视着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事,形形色色的物,任由岁月更替,倾听历史云烟……

古镇方圆不足两公里,静静流淌的瑶河穿镇而过,流向远方。沧桑岁月的磨砺和冲刷使小镇显得有些斑驳,但其独有的传统和气质,却时刻笼罩着身处其内的人和物,渗透在每条古街、每条古巷、每幢古建筑里,绽放出别样的美丽。放眼望去,那些古巷民居、祠堂庙宇以及满街故事,在明澈的瑶河波光里一一晃过,安宁生活在其间的大山居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不被世事打扰,默默守望着“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繁华旧梦和千年的古朴陈香。

古镇的房屋多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下,是幽深寂静的老街古巷,交叉衔连,状如迷宫,像是连接今日和过往的通道。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记载着历史遗迹和记忆,诉说着千年古镇的沧桑风尘。叠着古人的脚印,轻轻的滑过青石板细致的纹理,让人仿若走进时光隧道,心里不时涌起一份遥远的感觉,虚幻的宛若梦境。而车痕累累的徽饶古道想必是累了,曾经的车水马龙已不见踪影,此时的它更像一个年过古稀的老者,有着贴近苍穹的神情。历史的痕迹早已渗入肌体,永远无法抹去,而时光的气息尚存,深邃的生命仍在。驻足驿亭,凝眸遥望,你依稀可以想象无数商旅走过的喧嚣,你可以恍惚听见车马的嘶鸣。

沉睡在地下的历史遗物不仅揭示了古老文明的秘密,也照亮了先辈探索历史的路途。透过岁月的尘埃,仔细的看着古陶瓷遗址的每一块瓷片,晦涩的釉色,简单随意的构图,粗糙冰冷的质感,完全是景德镇瓷器最早的表达。那些曾经雄伟的窑炉在火光中化为灰烬,后人撩拨着灰烬去寻找那尘封的隐秘。于是,成堆的瓷片在世人惊异的目光中掸去千年风霜,在岁月的长河里把陶瓷的故事娓娓道来,诠释着瓷之源头的内涵。瞬时,眼前似乎浮现出了千百年前,无数技艺娴熟的瓷工陶匠在这里碎石、炼泥,拉胚、上釉、烧制……留下了一件件鬼斧神工、精美绝伦的瓷器,虽然被历史的车轮中被碾压成碎片,但在时间这个导演的信笔涂鸦下,在抹去了原有的华丽之后,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惊讶与神奇,展现出一种逝去的美,一种气势的美,一种沧桑的美,在跨越千年的舞台上跳跃着陶瓷历史的脉搏和飘渺逝去的文明之光。

当然,你还得去看看瑶里古镇的绿色,这样你会看到那青翠欲滴的茶园、郁郁葱葱的森林。伴着山的起伏、水的柔媚,视线所及,都是淡淡的绿、浓浓的绿、青青的绿、翠翠的绿。风一吹,绿色便荡漾着,像水波纹似的依次散开。我在瑶河边竹楼坐下来,泡上一杯采自瑶里云里雾里的野生绿茶,慢慢品味着那深邃厚重的茗香。而日夜不息流淌的瑶河,肯定是向往瑶里这片森林之海,才会不知疲倦地相依相伴。

时光不老,岁月有痕。瑶里古镇基本保留了人们真实的生活痕迹,没有经过现代的大兴土木,只是安静的顺着其最自然的态势发展。现在这里的游人还相对很少,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在这里享受平常的幸福。每天下午时分,游人才会熙熙攘攘多了一些,给古镇的街头带来了一丝喧闹,但丝毫不会影响这里的人们闲适的生活状态,每日清晨的小桥流水、粗茶淡饭和傍晚自酿谷酒一壶的畅饮,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出生活本真的有滋有味。

瑶里不远,只是千年。瑶里古镇穿越时空而来,恬淡安静,似乎时间在这里停摆,甚至可以回溯,仿佛尘世间所有的嘈杂喧闹都不曾存在。或许感受瑶里古镇最好的方式不是旅游而是生活,因为在平和与宁静中,小镇似乎总蕴涵着一种令人难懂的力量,一种真切绵长的自然性情,而这种灵动的性情,需要心的感悟、生命的融进。

猜你喜欢

形形色色古巷沧桑
作 品:珠玑古巷寻根
第五单元
——形形色色的人
写好形形色色的人
形形色色金字塔
形形色色的“导航员”
The Landscape in His Mind
一头在沧桑岁月中老去的驴
古巷
咸说云盐史 道尽沧桑事
古巷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