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研究
2021-11-04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龙燕雨岳军祥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龙燕雨 岳军祥
近几年来,在新时代“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师范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备受关注,它对师范生的成长,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的发展前景有直接的影响。目前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从概念研究、维度分析、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研究工具等六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概念和维度了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发现学校和教师自身两层面的问题,从存在问题中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总结研究并提出展望。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是新时代习总书记对教育工作者的深谋远虑和前瞻性嘱托。在当今“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类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利用其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为国家培养投身于全国各大中小学的师范生,因此其自身的专业发展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对近20 年的文献分析,有关我国师范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从朦胧时期逐渐深入到了组织化和系统化时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有关师范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逐渐升温,所以提高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师范生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1 概念界定
表1 师范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研究
根据上述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学者对师范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和分析,但总的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方面不断提高的过程,即教师职业化的过程。另一种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他们个人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也是他们作为专业人员、学术界成员的发展过程。本研究从教师个体的角度来解释,认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大学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的教师专业伦理、教师专业知识、教师教学实践、教师专业能力等教学、育人和服务三方面的内在提升的过程,从而发展和成熟达到教师专业标准。
2 维度研究
2.1 教师专业伦理
教师的专业伦理包括教师的情意与态度,是解决教师“愿不愿意教”的问题。有学者认为这里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教师教育事业,愿意终生投身于教育事业;第二种是无所谓喜不喜欢;第三种是不喜欢教育工作,不情愿投身于教育事业。英国的教师职业职业标准中提出了高校教师的职业价值观的理念:尊重各类学习者和各类学校社团,促进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有平等的学习机会,使用经过检验的教学方法等内容。
2.2 教师专业知识
该维度即是决定教师“会不会教”的问题。教师的职责是向学生传授道理、教授知识、解答疑惑,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的教育教学素养,这是教学生的前提。英国一些高校把要求教师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界定为“每个人无论在社会中担任何种角色,都必须具备正常担任该角色必不可少的知识”。美国高等教育学家曾指出高校教职员所具备的高深知识不仅局限所教专业领域的知识,还应具备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与问题。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不断发展。
2.3 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师“能不能教”的问题,能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该维度主要包括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加工能力,组织管理教学的能力,表达与交往能力,控制与评价的能力,科研能力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等。
国外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研究与教学并重,比如英国指出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与教学并重,强调通过研究促进教学,实现教学与研究齐头并进和相互促进。
2.4 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能力是老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积累经验,运用个人的教学智慧逐步构建应对教育教学情景的过程,从而所获得实践性的知识。同时,它也是教师专业伦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有机整合和提升,是指导教师教学的有力武器。
英国高校的教师专业标准指出要凸现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以上都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注重。
3 影响因素
根据表2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关于影响师范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其中外部影响因素可概括为:学校管理制度的制约、培养制度的弱化、评价制度的扭曲等方面;内部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教师自身动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较低、专业理想信念不足等方面。总的来说,影响师范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表2 师范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4 存在问题的研究
表3 师范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
通过以上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关于师范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存在问题大体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校层面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为了追求专业认证,提升学校的排名和地位,因此出现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儿而略教学能力的极端化问题。另一方面是学校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高层次人才或者经验型教师的待遇高于普通教师,因此有些教师自愧不如,找不到满足感,失去专业发展的兴趣。
其次是教师自身方面:第一,自我专业发展主体意识淡薄。尤其对于新入职的教师,还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忙于备课,做科研,开会等事情,忽略了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其他方面,对教师职业发展的的认识有待加强。第二,教学实践能力不足。有些教师入职后,缺乏实践的经验,不能将自己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应用到课堂中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终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三,教师专业共同成长氛围不浓厚。教师与教师之间缺少沟通交流,课后各忙各的,很多老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自身学术和科研的水平,是个人的事情,因此常常走一种单项式的专业发展道路。
5 解决策略研究
表4 师范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解决策略研究
从已有的研究中可总结出,国内关于加强师范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的研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提出革新管理方式,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透明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氛围,搭建学习平台,构建教师反思学习共同体。另一方面,从教师个体自身出发,提出转变发展观念,提高自身发展的认同感;加强教学反思,提高自身发展的内驱力;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6 工具研究
“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多以量化研究为主,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SPSS定量分析法、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法等形式,分析当前师范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了解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7 讨论
7.1 研究现状总结
通过查阅文献可知,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性研究和分析较多,近几年对新入职高校教师的研究热度也较高,以上研究都是以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解决策略这几方面展开。但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级别师范院校、不同院校的不同专业的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关这个方面的话题有待开展研究。随着双一流学校的建设,有关师范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热度还会继续上升,未来时间内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教学发展将会是研究的大方向。
7.2 研究展望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文献多以国内有关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为主,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借鉴国外有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走内源式发展的同时,不断吸纳新成分。在研究方法方面,多以量化数据体现,增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