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在景观设计应用研究
——以栖霞山三论宗景区设计为例
2021-11-04夏强
夏 强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引言
为打造栖霞山文化旅游名片,增强栖霞山风景区的影响力,带动栖霞山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2014年栖霞区政府成立南京栖霞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针对栖霞寺山门广场、红枫林、圆通禅寺及金刚阁等景点进行整体景观提升,如图1所示。笔者有幸参与山门广场及红枫林地块两个项目的全过程设计,在设计中,对佛家文化与园林景观的融合产生一定感悟。
图1 项目区位分布图
三论宗是中国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祖庭为南京栖霞寺,因据印度龙树《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百论》三部论典创宗而得名,后秦时期鸠摩罗什传译《三论》,盛倡龙树、提婆之学,为创立三论宗奠定了理论基础。由南朝刘宋时僧朗将鸠摩罗什、僧肇的学说传入江南。后经由僧朗弟子僧诠,僧诠门人法郎传诵,教义渐趋成熟。后法郎门人吉藏集建立三论学说,并以此创立三论宗。
深入挖掘栖霞山作为三论宗的历史根源,以正本清源、梳理三论宗大乘佛教法脉,彰显栖霞寺在中国佛教界的崇高地位。如何将上述文化与现状环境进行有机融合是项目设计建造的难点所在。
2 项目区位
三论宗园区位于栖霞风景区检票口与栖霞寺山门之间,因场地内栽植红枫、鸡爪槭,羽毛枫等槭树科植物又名“红枫林”。此地地处栖霞寺入口轴线区域,融汇栖霞山的红叶文化特征,故选此地兴建“三论宗祖庭”。
3 设计思路
项目以法脉为中心提炼出三论宗法坛,通过雕塑空间来表达佛法的精髓,围绕法坛通过水系与园路螺旋形延伸,完美契合佛家符号三喜旋。沿线用抽象的艺术形式表现三论宗法脉源流。以具象写实的艺术形式表现三论宗人脉文化,与三论宗佛教文化园红枫林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充分彰显三论宗佛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与栖霞风景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的融合。
根据人脉法脉两条轴线,相互交融营造“三论宗佛教文化园”,抽象的艺术形式表现三论宗法脉源流,促使游客在游园参观过程中体味佛文化的净性明悟,让佛法在自然景观环境中得以弘扬。
4 设计原则
园区景观空间架构遵循传统造园的“起、承、转、合”的空间特质,将园林空间的造景艺术与三论宗主题文化相融合。形成步移景异,层层递进的景观空间效果。景观设计总平面图如图2所示。
图2 景观设计总平面图
依照游客进入园区的视觉习惯,设计两大景观轴线,同时在景观轴线设置细节景观,这就可以让游客置身于景观中。此外,景点之间的衔接变得更为灵动。
本园区景观游览主线上设置与栖霞寺相关的大型主题文化艺术雕塑,既能起到导向的标示作用,又方便游客在快速游览中充分领略艺术美感。而在赏枫路线上设置精细的中小型雕塑,让游客在赏枫的同时细细品味佛教艺术的深远。
5 设计策略
5.1 三论法脉——起
以佛教经典图案三论法旋为标志纹样,借以栖霞自然山石为母体,雕刻入口景观文字符号。作为三论园区的景观标识,进门两侧布置十二门灯的主题景观雕塑,增强入口仪式感和导向性,营造佛教文化的庄严肃穆氛围。
三论祖庭板以洞窟形式表现三论之学的悠久历史,门头以佛教庄重的明黄火焰纹为装饰,凸显三论宗祖庭的威严气势。利用现状山体修建主题文化景墙将三论宗文化及栖霞寺文化融入其中,形成可观、可停、可憩、可思的景观空间。
5.2 三论传承——承
顺应主要参观动线,布置对栖霞寺及三论宗流派有卓越贡献的人物雕像,包括主要人物摄山三圣(僧朗、僧诠、法郎)、十僧传法、吉藏建宗等,形成一像一景的景观节点空间。此片区主要用于向游人普及三论宗教派历史上主要人物事迹,让人们在观赏游玩的同时,学习三论宗的重要人文历史及建宗背景相关知识。
5.3 三论弘法——转
设计以喜旋为基本造型,发展演变为“三论法旋”,代表三论宗的核心三论,寓意龙树菩萨的智慧源源不绝随着喜旋的纹样将三论的智慧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铺装采用中国古典小青瓦片元素结合石材打造水脉溪流造型,中心以提婆问道龙树的“钵水投针”典故设计水源始发点,寓意三论精神源源不绝。
主题雕塑采用铜制九瓣莲花代表三论宗的三论三经三玄章,中心的钹代表龙树菩萨的思想渊源,内侧则以镜面形式展现三论宗缘起性空的核心佛学理念。并将佛教经典镌刻其上,使游客步入其中更能体验佛经空灵、深远。
图3 三论法坛实景效果
图4 景观水系
5.4 名镜湖区——合
明镜湖区作为园区最大的开敞空间,与三论宗法坛共同组成整个园区焦点空间,设计上采用对景和借景手法,庄严肃穆的法坦与灵动的明镜湖遥相呼应,形成动静皆宜的景观,使游客在经过三论宗法坛的洗礼之后有种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感觉,漫步在湖中栈道、驻足在湖心景亭,让自然和历史人文在心中回味悠长。明镜湖区如图5所示。
图5 明镜湖区
6 结语
栖霞山佛教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因此景观设计必须尊重历史、顺应自然,准确运用佛教经典典故及历史文化营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佛教文化,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设计传达佛教文化。相对于其他景观而言。佛教文化景观则更注重意境与氛围的塑造。通常情况下,佛教景观在场地空间布局上采用自然式布局,遵循“因地制宜”“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景观设计思想,实现具有地域特征性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佛教人的有效融合,从而打造一种富有地域特征的历史文化景区
注释:
①三论宗以《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为核心据此立宗,故名“三论宗”(《三论宗通史》)。
②钵水投针:佛教大学者提婆求见龙树尊者时,龙树命弟子持满钵水以示提婆,提婆默不作声,以针投水,马上让龙树刮目相看,弟子问其缘由。龙树解释道:“夫水也者,随器方圆,逐物清浊。弥漫无间,澄湛莫测。满而示之,比我学之智周也。彼乃投针,遂穷其极。”(《大唐西域记》)龙树把水比做自己的智慧,而提婆则自信能完全恰如其分地了解这一想法。其实早在此前,水就与佛家智慧结下了不解之缘。
③“三论三经三玄章”:三论宗的经论章疏总有数十种之多,今选其主要的说有三经、三论、三玄章。此九部可称为三论宗的“三三部”。有《大品经》《维摩经》《法华经》三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论,《三论玄义》《大乘玄论》《二谛章》三玄章(中国佛学院--理净,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