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中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量-效”趋势研究
2021-11-04白翠平杨艳林
白翠平,杨艳林,黄 彦
(1.秀山县中医医院,重庆 409900;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通信作者:黄 彦,E-mail:huangyan1011@163.com)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的、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青少年[1]。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我国留守儿童有6 972.75万人[1]。留守儿童又分为双亲留守儿童和单亲留守儿童。双亲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亲属监护的儿童;单亲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长期外出打工或离异或死亡或无监护能力,由父母另外一方负责监护的儿童。儿童时期是个体发展最关键的时期,需要家庭教育和父母关爱温暖。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支持,留守儿童,特别是留守中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网络成瘾及自杀自伤等心理健康问题。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2]。目前少有关于留守中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报道,为丰富不同区域数据,了解本地区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以乡镇初级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量效”趋势关系,了解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9年9月-12月在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某县6所乡镇初级中学开展问卷调查,研究对象选取方式如下:首先根据学校到县城的距离(10 km、20 km、30 km)分为3个距离圈,每个距离圈内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选取2所乡镇初级中学作为被调查学校,总共选择了6所中学,每个学校以班级为单元,按照年级分层,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3∶2∶1的比例随机抽取调查单元,共抽取84个班的3 923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参与问卷测试的学生共3 630人,参与率为92.53%;项目质控组最终确定有效问卷3 53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30%。本研究实施前已通过重庆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取得了该地区教委的支持配合。
1.2 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家庭情况(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外出情况、与父母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
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Adolescent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ASSRS)[3]评定中学生社会支持情况。该量表以肖水源的社会支持理论模型为基础,由叶悦妹等[3]于2008年编制,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共17个条目。采用1~5分5点计分法:“符合”计5分,“有点符合”计4分,“不确定”计3分,“有点不符合”计2分,“不符合”计1分。量表总评分17~85分,评分越高代表社会支持情况越好。根据“二分法”:<55分为社会支持差,≥55分为社会支持好”;根据“四分法”:17~29分为社会支持很差,30~54分为社会支持一般,55~69分为社会支持较好,70~85分为社会支持很好。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
采用昝玲玲[4]编制的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Diagnostic Scale of Internet Addiction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DSIA-MSS)评定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共13个条目,包括上网渴求与耐受、戒断反应和不良后果三个维度,回答“是”计1分,“不是”计0分,总评分范围0~13分,评分越高提示网络成瘾越严重,总评分≥5分表明存在网络成瘾。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5]。
1.3 问卷测试
以班级为单位,在各学校计算机教室进行在线问卷测试。在班主任的协调下,在被试所在班级的一节计算机课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两名校医或心理辅导老师担任主试,采用统一指导语,向学生说明问卷填写要求及注意事项,并承诺对作答内容保密。学生根据自己意愿决定是否参与问卷测试。若同意参与,则通过点击电脑上问卷星测试链接进入测试界面,阅读知情同意书后开始作答。
1.4 质量控制
为了尽可能获得真实可靠的调查数据,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在问卷后半部分设定了测谎题“你今年多少周岁”,如果测谎题与问卷前半部分年龄项数值不一致,则判定为无效问卷;②30名学生进行预测试,该问卷评定耗时约32 min,将作答时间少于25 min的问卷判定为无效问卷;③对参与测试学校的校医、心理辅导老师、调查单元的班主任进行统一培训,详细介绍问卷测试实施流程和注意事项;④指定2名人员作为数据管理人员,共同审核并剔除无效问卷。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正态性检验采用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统计量;符合正态分布数据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若理论频数小于5的格子比例<20%,采用Pearsonχ2检验;若理论频数小于5的格子比例≥20%,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采用R 3.5.1进行Cochran-Armitage(CA)趋势检验分析社会支持水平与网络成瘾的“量效”趋势关系。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 结 果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参与调查的3 532名中学生年龄12~17岁[(14.13±1.91)岁],其中男生1 821人(51.56%),女生1 711人(48.44%);留守学生1 945人(55.07%),非留守学生1 587人(44.93%);家在农村的学生1 753人(49.63%),家在城镇的学生1 779人(50.37%)。
留守学生中,男生981人(50.44%),女生964人(49.56%);单亲外出留守学生1 073人(55.17%),双亲外出留守学生872人(44.83%);家在农村的学生 977人(55.73%),家在城镇的学生 968人(54.41%)。
2.2 ASSRS和DSIA-MSS评分结果比较
3 532名中学生ASSRS评分为(67.44±16.08)分,其中留守组ASSRS评分低于非留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81±15.92)分 vs.(68.19±16.18)分,t=2.544,P=0.011]。根据ASSRS“二分法”判定方法,社会支持情况“差”的学生共1 720人(48.70%),在留守组中,社会支持水平“差”者占比高于非留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75%vs.46.18%,χ2=7.261,P=0.007)。
中学生DSIA-MSS评分为(2.45±3.28)分,其中留守组DSIA-MSS评分高于非留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3.35)分 vs.(2.07±3.20)分,H=2.540,P=0.017]。检出存在网络成瘾者703名(19.90%),其中留守组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于非留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8%vs.16.13%,χ2=25.732,P<0.01)。见表1。
表1 留守和非留守中学生社会支持情况和网络成瘾情况(n=3532)
2.3 不同留守状态和ASSRS评分等级的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比较
对于全体中学生,不同ASSRS评分等级的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14,P<0.01),且ASSRS评分等级越高,网络成瘾检出率越低。
以留守情况作为分层因素:在非留守状态下,不同ASSRS评分等级的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20,P<0.01),且ASSRS评分等级越高,网络成瘾检出率越低;在单亲外出的留守状态下,不同ASSRS评分等级的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62,P<0.01),且在17~69分这个评分段,ASSRS评分等级越高,网络成瘾检出率越低;在双亲外出的留守状态下,不同ASSRS评分等级的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34,P<0.01),且ASSRS评分等级越高,网络成瘾检出率越低。见表2。
2.4 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趋势性分析
在不同的留守状态下,随着ASSRS评分等级的提升,网络成瘾均呈下降趋势。采用趋势检验验证是否存在该变化趋势。以网络成瘾为因变量,以ASSRS评分为自变量,以评分“17~29分”为参考,并以不同留守状态作为分层因素,分别进行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全体中学生以及各分层组别的中学生均表现为:ASSRS评分等级越高,OR值越低(P均<0.01)。见表3。
表3 ASSRS评分等级与网络成瘾的趋势性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的中学生人群总体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9.90%,低于既往研究得出的青少年人群网络成瘾检出率28.39%[6],也略低于前期中学生人群22.46%的网络成瘾检出率[7]。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较非留守学生更严重,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8-12]。留守中学生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从心理学角度来说,10~18岁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这一年龄段的留守中学生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与陪伴,更易出现行为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6]。多项研究表明,留守状态是青少年出现网络成瘾、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13-15]。
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本研究中,留守中学生ASSRS评分低于非留守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留守中学生中,社会支持情况“差”的占比(50.75%)高于非留守学生(4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与既往类似研究结果一致[16-17],表明留守中学生在社会网络中获取的物质支持、社会联系以及理解和支持的情感体验可能不足。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水平与网络成瘾检出率有关,与已有研究[18-19]结果一致。由于留守中学生与父母之间缺少交流或交流不畅,或总被父母指责,得不到理解和认可,可能更容易通过沉浸于网络世界寻求刺激、释放压力、宣泄情绪以寻找满足感[17]。本研究通过趋势分析进一步表明,中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与网络成瘾具有明显的趋势性,具体表现为:在不同的留守状态下,随着社会支持水平增加,网络成瘾的风险呈下降趋势(P<0.01)。需特别注意的是,对处于留守状态的中学生而言,当ASSRS评分在“55~69分”水平上,OR值才开始降低(OR=0.4,P<0.01)。因此,对于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学校和家庭应给予其良好的社会支持,尤其是父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并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关怀,正确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逐渐减少其对网络的依赖[20]。
综上所述,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较突出,且留守中学生较非留守学生更严重,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社会支持水平密切相关。提示需关注留守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降低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风险,需要父母、学校及同伴给予其更多的社会支持。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阐述清楚,需要扩大样本量,观察针对社会支持系统的干预措施降低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风险的实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