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的培养
2021-11-04⦿沈舟
⦿沈 舟
一、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物体,重视直观感知
低年级学生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认识,是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中积累的空间印象越多,对于空间观念的认识就越深刻。因此,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其空间观念的基础。
在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中,主要让学生初步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教学时,我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从而从现实物体抽象到几何图形。从前往后,从左往右,体会观察方法的多样性和方向性,因为观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要手段和途径,是感受理解抽象空间观念的支撑。
首先在课上,我展示生活中部分建筑物的图片,让孩子观察后,初步发现实物特点,接着拿出各图形的模型,让每一个孩子都认真仔细观察模型,并来描述“你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的”,这里只要求学生用一些形容词粗略描述出图形特点,例如,“直直的”“平平的”,通过直接观察,初步建立脑海中的空间表象。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冥想“你能在脑海中回想起,你刚刚观察的图形是怎样的吗”,借此来加深直观印象,在脑海中建构空间模型。课后,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课上所学的图形,并说一说实物与图形有哪些相似之处,达成映像与抽象的结合。“生活中,哪些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将抽象和直观相互结合,与实际相结合,做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返回于实际,学以致用。
二、引导学生重视数形结合。与实际相联系
低年级学生对抽象文字的理解能力有限,一些问题要借助直观图形才能解答,因此在数学学习中,重视“数形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谁比谁多(少)》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哥哥有15枚邮票,弟弟有9枚邮票,哥哥给弟弟几枚后,两人邮票一样多?”问题结束后,大部分学生直接回答6枚,且不理解题意,对于题中两个数量间的关系不清楚。要理清关系,可借助几何直观,故要求,学生自己在草稿纸上画一画摆一摆,并板演如下图:
用圆片表示邮票,将文字转化为几何图形,通过直接观察,得出哥哥比弟弟多6枚邮票。要使哥哥和弟弟的邮票数同样多,则移动圆片,先将哥哥的一个圆片移到弟弟那儿,让学生观察,“此时两人邮票数是一样吗?”再从哥哥那移动第二个圆片,“此时一样吗?”接着移动第三个圆片,此时两人邮票同样多。用实际操作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将难以理解的抽象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空间实际,便于学生理解,并得出结论,当哥哥比弟弟多时,移动多出圆片的一半,恰好使得两人同样多,有利于发展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对较为复杂的量之间的关系问题,可以用线段图进行分析,潜移默化地培养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三、引导学生善于对比,重视特征观察与语言描述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重视观察,更要透过观察看出物体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观察、类比对比的能力。
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例题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按照一定目的进行观察。让四名学生站在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进行观察,闭眼在脑海中回想看到的样子,加深脑海中的空间映像,并用相机将这四个方位拍成相片,并让其余学生用语言描述“谁站在物体的哪一面,看到了哪一张图片”,并观察每一张图片所描述的特点。接着,让学生顺时针移位观察,再用相机记录换位后的图片,其余学生进行上述语言描述“你这次看到的与之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依次顺时针移位,直到四名学生将物体四面全部观察完毕。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最易分辨物体的前后两面,而对于物体的左右面,则有一定难度,在此引导学生观察对比,看出左右照片中的不同本质,进而进行分辨。由实物到照片,再到题目上的图片,由直观到抽象,符合儿童学习生理和心理上的规律,而观察后闭眼想象,有助于学生建构空间观念体系。
四、鼓励学生回归生活实际,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一切的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我们用生活场景为孩子提供空间知识,是孩子理解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让学生在现实中发现数学、寻找数学,将空间观念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空间想象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培养孩子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要从多角度入手,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多多观察,积累空间映像,还要重视数形结合,将数学问题和几何直观相联系,还要多对比,抓住本质,最后一切的知识都服务于生活,回归实际,发展空间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