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寿光模式”的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2021-11-04李敬东

中国国情国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寿光大棚设施

李敬东

设施农业是指在人工控制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代化技术、科学化管理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具体而言,就是根据动植物对生长环境的不同需求,人工调节光照、温度、湿度、营养等自然生产条件,优化配置相关资源,使动植物的生长与生产环境相匹配,解决自然环境对动植物生长的束缚,实现农产品全年生产、四季上市。科学化管理、智能化控制、高技术含量是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体现了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从种类上分,设施农业主要包括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两大类。设施种植以蔬菜、瓜果、花卉苗木、食用菌等为主;设施养殖以畜禽、鱼类、虾蟹类等为主。本文中所指的设施蔬菜是指在大棚、温室、拱棚等现代化农业设施中,对蔬菜及食用菌的全链条生产过程,包括种苗培育、标准化种植及产品销售流通的全过程。设施蔬菜产业包括种子研发、生资农化配套及蔬菜深加工等设施蔬菜的上下游生产经营活动。

山东省寿光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寿光市创造的“寿光模式”走出了一条新的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典范。本文以寿光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为例,总结实践经验,以期为全国其他地区推动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历程

(一)设施蔬菜产业起步早

1974年,寿光县城小东关村建设了1个玻璃温室,第二年清明节前后新鲜黄瓜上市;随后新建土温室中逐步使用了塑料薄膜和地膜,并在1980年引入了火炕,蔬菜产量有了小幅提高。早期的土温室跨度小、墙体薄、技术含量较低,保温效果较差,生产成本较高,且只能种植以韭菜为主的耐低温的叶菜。这个阶段属于对蔬菜大棚的初步探索阶段,燃煤土温室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蔬菜大棚,但这个时期对寿光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冬春季韭菜的大量上市,1985年寿光建设了占地1.3公顷、拥有700平方米交易棚的九巷蔬菜批发市场,并在1987年扩大到10公顷,1991年发展到40公顷,带动形成了一批良种、蒲草、竹竿等温室生产资料市场。

(二)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快

1989年,寿光三元朱村建起了第一代正式意义上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并试种黄瓜成功,当年棚均收入27000元,引起了巨大轰动。冬暖式蔬菜大棚试种成功,使寿光设施蔬菜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轨道,也成为我国设施蔬菜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随后,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寿光迅速推广,1990年发展到5130个,1991年增加到一万多个,到目前寿光蔬菜仍基本以大棚蔬菜为主,2020年蔬菜播种面积41.4千公顷,设施蔬菜播种面积39.6千公顷,设施蔬菜占比达95.8%(见图)。此外,从2000年开始,寿光开始举办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集中展示国内外蔬菜的优良品种、优质产品、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为交流和推广寿光蔬菜种植技术搭建了平台,大棚种植技术的推广和传播也进一步增强了寿光设施蔬菜在全国的影响力,为“寿光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设施蔬菜产业适应发展新形势

从1989年第一代蔬菜大棚建成,寿光设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到2001年蔬菜产量达到369万吨,此后受耕地面积、从业人员等限制,蔬菜播种面积和蔬菜产量保持平缓增长的状态。2015年以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部分农民进城务工,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减少,蔬菜产量下降。同时,有些使用时间较长的蔬菜大棚出现老化现象,低矮潮湿、霉菌病害多,提温慢、产量低,农业机械无法进入,菜农劳动强度高等,对此,寿光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适时推出了“大田改大棚,旧棚改新棚”的大棚“两改”政策,并广泛应用智能设备和最新技术,推动设施蔬菜转型升级。

从第一代冬暖式蔬菜大棚开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寿光蔬菜大棚经历了七代变革(见表),目前的设施蔬菜以第五代、第六代和第七代为主。

二、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特点

(一)种植布局区域化明显

图 寿光历年蔬菜播种面积及产量

表 七代大棚发展变化情况

寿光设施蔬菜种植品类繁多,主要有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丝瓜、苦瓜、韭菜、胡萝卜等40多种大众蔬菜。从种类看,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四类约占蔬菜播种面积的70%,品种集中趋势较为明显。受市场导向、种植习惯、生产特点等因素影响,寿光设施蔬菜形成了分品种集中连片种植的特点。具体来看,西红柿主要集中在稻田镇、古城街道和田柳镇,播种面积9685公顷;黄瓜主要分布在稻田镇、洛城街道、孙家集街道,播种面积8793公顷;茄子主要集中在纪台镇,播种面积5575公顷;辣椒主要集中在古城街道、纪台镇和稻田镇,播种面积3930公顷。苦瓜、胡萝卜、韭菜等也均存在集中连片种植特点。

(二)家庭分散经营转向适度规模经营

寿光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户注册蔬菜合作社,成立家庭农场,在一定范围内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管理设施蔬菜种植用地,使蔬菜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合作化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2020年,寿光市拥有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38家,其中省级18家、国家级3家,省级及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数量43家,入社农户15万户。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下,全市土地托管面积18千公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35.3千公顷、土地流转率达50.74%,2128个果蔬合作社辐射带动8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

(三)科技支撑能力强劲

寿光是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先行者和引领者。近年来,寿光积极推进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等新兴前沿技术与蔬菜大棚的融合与应用,2016年实行大棚“两改”以来,新建改建大棚多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温控等物联网技术,提升了农事操作的标准化。为强化蔬菜安全管理,搭建了智慧农业监管服务公共平台,通过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和二维码技术,对蔬菜大棚、农资经营店、蔬菜市场、“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大型超市、农产品物流园和15处镇街检测室的种植、交易和检测等信息数据进行集中采集、分析应用,建立了高效、透明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实现了蔬菜质量安全智能化监管、全域化追溯和信息化服务,有效保证了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四)产业链条健全完善

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大棚生产技术的改变,更在于全领域全链条的革固创新和融合发展。寿光市通过“内培、外引+扶持”方式,全力打造蔬菜种业研发基地,着力解决蔬菜种源“卡脖子”难题。截至2020年末,寿光市国家级蔬菜种业研究机构达8家,自主研发蔬菜品种累计达140个,29家企业建成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年繁育蔬菜种苗达17亿株,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由2010年的54%提升到目前的70%以上,寿光已成为全国蔬菜种苗研究机构最为集中的区域。着力推进蔬菜产品深加工,拥有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山东赛维绿色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主要加工产品为果蔬脆片、果蔬冻干等,年深加工鲜果蔬20万吨以上,年产果蔬脆、冻干果蔬1000吨以上,年加工冷冻果蔬约10万吨以上。寿光是全国最大的蔬菜交易物流中心,形成了以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和山东寿光果菜批发市场两个大型批发市场为核心、40多个专业市场和1020多处村级田间地头市场构成的农产品交易流通网络,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辐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中南、西北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远销东南亚及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年蔬菜交易量900万吨。

(五)绿色发展成效突出

2011年开始,寿光先后实施2轮设施蔬菜沃土工程,蔬菜主产区的土壤全部轮动改良一遍,土壤有机质提高到2%以上。深入实施蔬菜秸秆综合利用工程,探索推广了蔬菜秸杆快速腐熟直接还田、秸秆有机肥、沼气利用、秸秆固化等综合利用大棚蔬菜秸秆的技术模式,2020年17家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年处理蔬菜秸秆20万吨。实施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工程,建设了病虫害监测预警实验室,完善市镇村三级病虫害预警系统,大力推广了蜡质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等一批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及热力烟雾剂和静电喷雾器等新型植保药械,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2020年末,寿光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16个,认证“三品”农产品363个,其中绿色食品213个,无公害产品150个。

三、制约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因素

(一)土地资源受限,种植面积已达饱和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寿光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早已达到饱和状态,可用于种植发展设施蔬菜的土地基本都已充分利用,原有的规模优势已不明显。从寿光自身情况看,2020年,寿光耕地面积102.1千公顷,其中基本农田82.3千公顷、一般农田19.7千公顷,而同时期寿光蔬菜播种面积已达41.4千公顷,设施蔬菜播种面积39.6千公顷,即使存在蔬菜复种,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难度极大;从外部看,随着寿光大棚技术的输出,山东省内的莘县、兰陵县等地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较快,大有赶超之势,兰陵县和莘县蔬菜播种面积分别为56千公顷和41.4千公顷,已经达到或超过寿光。

(二)新技术应用不普遍,智能化程度低

当前寿光蔬菜大棚以第五代、第六代和第七代为主,并且在第七代大棚中已经普遍安装了智能监测和控制设备,可时时监测温度、光照、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并可远程控制。但受种植户管理水平、使用成本、分散生产等因素影响,智能机械化设备使用程度还不高,距科学种植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智能设备安装成本高,影响普及率。初步测算,普通农户自有的跨度15米、长度110米的五代棚,初期建设成本约25万元,智能机械化设备安装费用约30万元,再加上后期维护开支,对普通个体农户生产经营压力较大。

(三)产业延伸有限,上下游链条发展不足

虽然寿光已经初步形成了上游生产资料、中游蔬菜生产、下游深加工协调发展的格局,但农业产业链还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尚不具备规模效应和上中下游齐头并进的势头。从上游来看,蔬菜种苗及大棚建设材料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但受物流成本等因素制约,辐射面受限;从下游来看,寿光蔬菜深加工领域龙头企业较少,除几家果蔬菜生产企业外,大部分企业仅对蔬菜进行初加工,如化龙镇胡萝卜生产基地仅对胡萝卜清洗后销售,产品附加值难以提高,产业链利润低。

(四)种业研发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

种业是蔬菜产业核心,种业强则农业强。2020年寿光自主研发蔬菜已达140个品种,但主要集中在黄瓜、西红柿、辣椒等少数作物,部分品种缺乏优势,彩椒、洋葱、胡萝卜等部分蔬菜主要使用国外品种。受限于区位优势、研发人员和研发能力,难以搜集高质量蔬菜种质资源,且与国外现代作物分子育种、基因编辑育种技术相比,传统育种技术相对落后,多依赖于育种专家经验和机遇,难以在培育新品种上取得突破。

四、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强化品质建设,提高寿光蔬菜品牌价值

针对寿光蔬菜产量难以大幅增长的客观现实,要把蔬菜产业的重心由增产转移到提质上来,依靠高品高质实现优质优价。一是提高寿光蔬菜品牌价值。大力实施蔬菜品牌化战略,强化对“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的使用管理,严格限制授权使用“寿光蔬菜”品牌,扶持授权单位开拓高端市场销售渠道。二是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深入开展设施蔬菜“沃土工程”,推广蔬菜秸秆综合利用、土壤火焰消毒、施用生物有机肥和高碳有机肥、土壤深耕深松、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七大土壤改良技术,加大对农药、肥料的抽检频次和密度,全面落实二维码蔬菜质量全程智慧追溯,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地标产品登记保护,严厉打击各种伪造、冒用“三品”标志的违法行为。三是加快蔬菜标准体系建设。依托落户寿光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构建蔬菜相关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完善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让蔬菜生产由“凭经验种植”转为“按标准生产”,让蔬菜大棚成为“有标准的生产车间”;同时抓好蔬菜标准的集成输出,让“标准生产”成为寿光蔬菜的名片,全力打造设施蔬菜产品新高地。

(二)调整农业产品布局,加快培育设施蔬菜发展新模式

一是发展多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制定中长期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规划,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形成农业发展园区,引导资金、人才、科技、信息、土地等要素向园区集聚,将个体农户的土地适度集中到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中,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的带头作用,引领周边农户共同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标准化、科技化、规模化水平。二是发挥“互联网+”的协同作用。布局“生鲜电商+云仓”“中央厨房+蔬菜冷链配送”等新业态项目,建设蔬菜生鲜溯源网络销售平台,以生鲜溯源作为寿光蔬菜品质保障,并进一步扩展建立农资电子商务基地,搭建以蔬菜种苗、生资农化、设施配套等核心农资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蔬菜设施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和业务技能输出等。

(三)加强新技术应用,推进蔬菜设施智慧化

一是持续推进大棚“两改”工程。深入推进老旧大棚的改造升级,加快蔬菜设施更新迭代,鼓励农户应用自动温控、智能雾化器、水肥一体机等物联网智能设备,彻底改造传统低效蔬菜大棚,全面提升蔬菜大棚现代化水平,降低农户劳动强度。二是推广盐碱滩涂无土栽培技术。寿光北部拥有盐碱滩涂7800公顷,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在盐碱滩涂大力推广设施蔬菜无土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还能够充分利用低效闲置土地资源,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进一步完善设施蔬菜生产流通全程追溯系统。对全部蔬菜生产设施、农资店、渠道商进行登记备案,整合蔬菜生产、农药实名销售、蔬菜质量检测、蔬菜交易各流程数据信息,为每一颗蔬菜设立生产流通“健康档案”,形成“一码观一生”设施蔬菜二维码全程追溯系统。

(四)强化产业融合,实现蔬菜产业链协调发展

强化产业融合,打造以设施蔬菜产业为核心,延伸涵盖种子研发、生资农化销售、蔬菜深加工、物流配送和观光旅游等领域为一体的复合型蔬菜产业集群。一是引进扩大蔬菜深加工项目。制定蔬菜深加工项目优惠政策和扶持机制,实行统一资源配置、统一政策扶持,鼓励帮助3-5家重点龙头企业在蔬菜深加工和预制菜领域立项、升级扩产,进一步延伸蔬菜下游产业链条。二是建立生资农化销售服务平台。依托现有成熟的农资销售渠道,网罗蔬菜农艺人才,建立农资销售网络销售服务平台,提供蔬菜病害技术指导,以技促销。三是发展蔬菜旅游观光。以蔬菜生产全程追溯和生鲜即食为卖点,全力打造“乡村+蔬菜+旅游”生态观光、民俗体验、乡村休闲、田园采摘等主导的观光园区,全面推进“旅游+蔬菜”融合发展,打造蔬菜旅游新景点。

(五)推进蔬菜种业发展,打造蔬菜种业硅谷

一是引进种业基础研发机构。加大对蔬菜种业的投入力度,引进种业科研和管理人才,成立种业基础研发机构,扶持企业与高层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开展分子育种、基因编辑等高科技育种技术的研发,提高育种基础研发水平。二是建立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产地蔬菜种质资源库,开展种质资源的引进、搜集、整理、鉴定、保护,所有资源无偿提供给合作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和合作,实现种质资源互利共享,打造领先的种质资源保护中心。三是建立全国蔬菜新品种推广和交易平台。依托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和国际蔬菜种业博览会,引进国内外优质蔬菜品种,建设一批规模化设施蔬菜育苗园区和品种示范基地,以展促销,形成全国性的蔬菜新品种推广和交易聚集区。

注释:

①寿光模式: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并肯定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寿光模式”。“寿光模式”是指通过设施蔬菜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繁荣发展的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寿光大棚设施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最新蔬菜
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最新蔬菜行情
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最新蔬菜行情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