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终关怀的系列问题

2021-11-03于亚静王乙惠辛莹莹

医学概论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临终关怀医疗护理

于亚静 王乙惠 辛莹莹

摘要:临终关怀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措施,随着我国老龄化国家的趋势逐渐发展,对于临终关怀的研究也跟随着逐渐发展起来了,临终关怀对无法用现存的医疗手段所治愈的患者的终末时光是一种保护和治愈的行为,同时也给予了患者及家属很多心理与生理上的引导。同时对于参与这项医疗活动的护理人员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使得这一事业的发展得到切实的保障。关于临终关怀的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如下。

关键词:临终关怀;发展;护理;医疗

1.临终关怀的相关概述

现在我国已经步入快速的老龄化社会,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每个人的个性都会被反映出来形成多样的社会,而其中每一个人的发展也都是需要社会支持的,社会所给予的各种资源是需要人们自己去创造的,所以其中的消耗与产生是需要我们去重视的。国家最新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对于2021年来说我国统计的人口数在140005万人,一系列的数据显示适宜劳动人口的比重为64%,而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的比重为18.1%,在这18.1%中65周岁和超过65周岁以人口为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6%。一般来说国际上通常的标准是:“任何国家或者是区域60周岁及60周岁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10%,[1]或者是说超过65岁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超过7%,如果说是有这样的情况的话那么这个国家或是区域就是老龄化社会”。所以我国已经是老龄化社会。所以对于老年人的一系列产业也就相应形成,而一系列产业中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问题的系列产业是最为重视的,而对于老年人健康问题的解决,临终关怀的发展在近几年也是人们非常关注的。本文是对于临终关怀的现状和护士对于临终关怀的发展及应用于老年护理中的重要作用及现在对于此措施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对于老年护理提供参考。

1.1 临终护理的概念

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是对临终患者和家人提供具有姑息和支持的护理措施,为的是让终末期患者知道死亡,进而接受死亡的事实;来给到患者及家人精神上的支持,并给他们接受所有结果的力量,从而可以承受未来要面对的问题。[2]

对于一些现在医疗手段所无法解决的病症,给予减轻痛苦,保护尊严,支持患者度过终末时光,给患者家人不仅仅是身体也包括心理的关怀

2.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

国内与其他区域的临终关怀相比之下有着巨大的差距。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的发展缓慢。国内对于这种事业发展的发展相对晚了一些,临终关怀是在20世纪60年代但我国的临终关怀组织是成立于1988年。[3]我国的人口基数与人口增长迅速,对于此服务的需求也是大大增加,而现有的机构完全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2.1 美国临终关怀对比

与我国相比美国医疗卫生投入是非常多的,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16%。虽然美国有大量的医疗卫生投入但人们的寿命仍然低于其他国家,但美国的治疗保险的费用的仍旧是被用于支付在病人的终末时光。因为人口老龄化加剧,“婴儿潮”的发生,美国就更加需要一种制度的缓和这种情况,而临终关怀就正好符合这种情况。在病人患病的终末期其实已经失去了抵抗病毒的能力,但很多时候对患者进行了过分的治疗。不幸的是,很多晚期病人在承受病痛的同时,家人和社会也要承受金钱带来的影响,而自己本身的生存质量没有改善,寿命也并没有预期的延长。但临终关怀就让这一现象得到了改善。[4]

2.2 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的缓慢的原因

临终关怀20世纪左右进入美国,而国内于1988年创建首家临终关怀组织,所以本国临终关怀事业的起步较晚。其次本国缺乏对于临终关怀在法律上的支撑,再者就是由于临终关怀设计了各个领域的人员,而对于人员的行为规范要有相应的制约与监管,在此方面我国法律不完善。由于本国战略的缺乏,个部门不视为重点发展项目,也是我国临终关怀长期发展缓慢的因素。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也是其中原因之一,人民群众对于临终关怀处于一种不接受的状态,部分人认为把家人带到临终关怀组织是极其“不孝顺”的。再者是,对于一些医疗工作者来说,照顾这样的病人也是一种没有“成就感”的治疗护理工作,因为临终关怀本来就不是急救或是一种医治病痛的措施。所以对于这些护理人员来说,一系列护理工作结束后,还是会面临着被护理人员的死亡,这种护理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从事这部分的护理人員也是相对较少的。再加上我国对于临终关怀的宣传教育的缺乏,所以本国的临终关怀成长迟缓。

3.临终关怀对于护理者的要求:

3.1 技术与专业方面要求

由于临终关怀者是医疗技术无法挽救或是治疗大多没有希望的患者,所以可能在疾病方面大多都是多病结合的,并发症也是非常容易发生的,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更要具备癌症、AIDS等专业的医疗知识,对于疾病的发展及所产生的病痛有理性的认识;要有扎实的基础,有良好的操作技术,把在操作中对被护理人的影响降到最小,而对于心理学常识也要有一定的具备。再者就是患者大多为老年人,老年人的机体功能和对于一些感知觉是有一些衰退的,所以就需要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所以对于护理人员技术与知识的储备以及细心程度要求是非常大的。而有的患者生命的后期已经无法自主的去选择护理方式,也无法去和医护人员讨论护理计划,所以护理人员就更需要具备专业素养。

3.2 心理方面要求

对于护理人员的心理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我们大多是要去接手一些即将离开人世的病人,所以我们要自身调整好心态,自身我们也要具有爱心、责任心、同情心,对于病人我们要全身心的照顾与护理;同时要有耐心,要指导病人配合积极治疗;就像之前所说,大多老年患者对于感知觉有一定的衰退,所以护理人要要更加的细心,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发展、心理发展。

4.护理过程的实施

4.1 身体方面的照顾

对患者的身体照顾和心理照顾我们都不能忽视,对于身体的照顾是首先要控制和缓解疾病带给患者的疼痛。疼痛的发生不仅仅是给病人身体的伤痛同时也给了心理的伤痛,甚至涉及了社会和精神等领域。现在卫生机构已经将疼痛这一课题提到了紧要的地位,减轻病痛已经成了主要任务。而对于疼痛的解决方式我们分为:口服、冷敷、热敷、按摩等一系列措施。对于疼痛的研究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再者就是良好的沟通与舒适的环境也是对疼痛的缓解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护理人要增加对于这方面的内容的进修,从而来配合治疗。

在解决和缓解疼痛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好相应的生活护理,对于压疮、饮食、皮肤、口腔等系列护理措施也是要完成的。对于病房的布置也要配合病人的情况,适宜的疗愈地可以增强病人的舒适进而减轻疼痛。

4.2 心理方面的照顾

良好的沟通是我们心理护理的前提,只有良好的沟通我们才能知道患者的感受与患者的需要,才能更好的配合我们护理工作。所以我们要取得患者的信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注意平时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在进行护理操作的时候也要敏捷快速。

对于患者我们应该与患者的家属多多会谈这样可以让我们自身增进对患者的了解,毕竟最熟悉病人的大多是病人的家属。而病人心理照料的大前提是对患者要给予的自尊的保护。患者更需要我们的尊重與关照。患病后病人的心理反应:焦虑与恐惧;猜疑心加重;依赖性增强;自尊心增强;主观感受异常;孤独感;心理性休克和反常行为等。这些一系列的心理反应都更加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尊重与爱,要多注意那些平时不会注意的细小的问题因为在这一个阶段患者比平时更加敏感,有时候平时的平凡小事也会对患者造成心灵的伤害。

要积极帮助病人正确了解疾病,让病人从心底的积极配合治疗,有积极的心情才是调整心理的关键。

4.3 家属的引导

对于患者的家人我们给予相应的指导,对他们要有同情心和应有的安抚,避免家属的情感波动再影响到病人,指引他们参加护理规划,让他们陪伴患者过完最后的时光,人在最后的日子里还是希望有家人的陪伴的,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与无助感,也益于家属在患者离去时有一个不太过于崩溃的状态。

5.临终关怀在老年护理中的作用

面对患有没有任何医疗手段可以治疗的疾病我们大多是希望患者和家属去选择临终关怀的。临终关怀大多的定义不是普通的医疗手法,是为病人逝世之前,缓解其患病痛苦,延缓疾病发展的治疗方式。

现在我们已经是以人的健康为主要的护理阶段,大多人都是更注重人的主观感受,临终关怀是对于患者和家属的一种安抚,是对他们给予不仅是生理还有心理的帮助。所以临终关怀的作用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可以让患者在最后时光里拥有比较好的生活体验,也可以很好的保护患者的尊严,同时满足患者从生理到心理的需求。其实临终关怀过程中最为煎熬的不仅仅是病人更多的是家属,没有人愿意去放弃生的希望,但是接受临终关怀的都是无法用现有医疗手段治疗的了,所以在临终关怀也是对家属的一种治愈。所以选择临终关怀对于患者来说,可以保护最后的尊严,也可以在最后一段时光拥有好的体验感;对于家属来说也是缩减了不必要的医治的开销,减轻患病时治疗过程产生费用对家庭的压力,对于医疗消耗也是一种减少,增加了资源的使用率,应用于更需要的人身上。但大部分人都是不同意这种做法的,医学界和社会都不愿意过多讨论关于死亡这一课题,再加上传统思想对于死亡的厌恶与戒备,所以对于患者来说可能在终末时刻也是处于一种非常痛苦的状态的。所以由此可见临终关怀对于患者来说的重要性与重要作用。

6.临终关怀发展缓慢应对措施

临终关怀的发展应该是从大到小,从上至下的,政府和国家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一开始发展缓慢的原因也是有地方或各部门不重视的因素在的,临终关怀也是需要各机构自发的努力,进而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临终关怀各个环节人员的共同努力来进行推广与应用。经济是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的一个紧要因素,一些临终关怀机构由于作业的特殊性,收费低,设备的维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与收入不成正比,使其无法发展,所以需要地方的带动下让政府进行拨款或其他方面提供支持,同时把临终关怀也列入医疗保险领域进行实报实销或补贴。

我们还应加大科研的力度,对于护理人员认为的各方面硬件和软件的需求要加大科研投入,对于科研成果的奖励都是必要的。对于护理人员进行教育的同时对于人民群众也要进行教育,大力宣传相关知识。

提升各部门高层对科研的重视程度,现在有些高层大多都是注重医疗的科研成果而忘记了护理的重要性,也忽视护理工作的滞后性对医疗水平的影响,进而提高了诊治过程中产生事故机率。所以要支持与推动护理工作的发展,要有晋升与奖励制度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其愿意投身到工作上去。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临终关怀是不能脱离医疗工作来进行实施的,要各个领域结合起来才能有最好的效果。[5]

护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培养与科研能力的提高都是极其重要的,注重护理人员的教育,激励参与多种形式的进修活动,为更好的开展护理科研工作提供保障。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只有效果才是最好的宣传,建立起规范效果评价的体系,让人们从案例中逐步提高对临终关怀的接受度。对于社会来说我们也可以进行志愿者的召集,扩充志愿者力量,志愿者是我们临终关怀过程中非常紧要的一个社会力量,所以我们就要更加加强这方面的组织与管理,同时也鼓励一些社区的低龄老人去参加,进而不断宣传让全社会的都关注这一话题,进而来推动临终关怀在国内的成长。

结论:

临终关怀是一个非常艰巨与困难的工作,它不仅仅是一个医疗工作的进行,更是道德社会政策全方面的工作。它是人文精神的反映,是社会着实发展的表现。让人们在最后的一段时间可以有尊严的活着,不带过多痛苦的离开,并在过程中对于家属的一种心灵的治愈是临终关怀的重要环节。临终关怀中对于医疗资源的节省和家庭负担的减轻也是促进全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苗苗.《日本延迟退休年龄对解决我国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启示》[J]. 《山东青年》, 2019,8: 123-124

[2]李小妹,冯先琼,等.《护理学导论》(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269.

[3]丁静,薛瑶艳.《我国老年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现状研究 ―――以江苏省临终关怀机构为例》[J]. 《人口与社会》, 2019,6: 15-23

[4]朱意. 《美国缓和医疗和临终关怀开展的背景与展望 》[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3):294-297

[5]周玲君,赵继军.《对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策略的思考》[J]. 《中国护理管理》,2010,10: 66-68

猜你喜欢

临终关怀医疗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从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发展看地区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