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研究(2)
2021-11-03王红刚
王红刚
摘 要:目前,我国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正是因为这个前提,它直接促进了住宅建设项目的稳步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有必要在住宅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因为这种技术可以真正提高住宅建设的效率和基本质量。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本文将首先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然后分析该技术的意义,最后给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标准要点,希望能为相关团队提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分析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城市化的步伐正在加快,这直接加剧了城市建设用地的短缺,高层建筑工程的建设应该以高安全性和高科技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为基础,其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最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因此,在住宅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重视对该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住房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这项技术的也应用越来越普遍。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与分析
在进一步开发后续内容之前,有必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特点,为项目的合理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开裂问题。为了有效减少开裂造成的返工问题,需要提供整体施工质量,通过合理的配合比、温度控制和混凝土浇筑,使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从而保证房屋施工的质量水平。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厚度很厚,超过1m,浇筑后内部温度会聚集上升。虽然表面温度低,但内部温度高,容易导致裂缝,如何控制温度是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一个关键点。另一方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有明确的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进行大规模浇筑,并注意对施工厚度的把握。该技术在应用中非常重视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采用合理有效的石料含水量,并有效调整矿物掺合料,从而真正有效地控制裂缝。
2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基本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在这个前提下,城市规模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扩大,人口基数也在不断增加,住房建设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需要面对住房建设的质量和规模等问题,无论是住房建设人员还是住房结构。此后,在房屋建筑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整个施工中最重要的事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对房屋的稳定性和一些具体性能起着极其重要和决定性的作用。举一个简单的案例来说明:在一些住宅建设项目中,由于施工队伍没有掌握相应的施工要点,往往会导致施工完成后出现过振、渗水等明显的问题,工程队伍在分析问题后,最终将重点放在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关键点上,从而重新启动该技术的应用和测试,最终理想地解决了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只有重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才能真正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住宅建设项目中的应用要点研究
根据前两部分的内容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概述以及在建筑施工项目过程中研究该技术的意义,然后需要对具体的技术应用点进行科学研究。
3.1有效把握配合比设计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科学地避免水泥水化热现象等原因引起的开裂和变形,需要保证配合比设计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合理控制水泥和矿物材料的使用。正式施工前,应对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如最大温差和最大温差收缩的应用试验。施工前期充分考虑各种条件,选择合理有效的膨胀剂、粉煤灰等复合材料。根据水泥材料的选择,科学地寻找水化热相对较低的水泥,以减少水泥用量。在此过程中,粗骨料的选择主要要求粒径为5毫米至25毫米的砾石,含泥量应< 1%。如果粗骨料是大直径石料,此时需要考虑和易性抗压强度等。从而更好地降低混凝土因温升而产生的水化热。此外,对于矿渣粉的选择,施工技术人员还需要考虑施工季节和温度条件,如果夏季施工或施工现场处于高温环境,使用矿渣粉可以增强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并将干燥收缩徐变值保持在较低水平。当这些方面的关键点能够得到科学的解决,相关的关键点能够落到实处的时候,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就有了本质上的大幅度提升。
3.2注意温度控制
对于原材料的温度控制,比如水泥温度需要合理掌握,具体温度需要控制在60摄氏度,60摄氏度以上的水泥要坚决放入罐内。至于骨料的温度,需要保证料场硬化,并有足够的排水槽进行冷却处理。为了控制砂石的温度,施工现场应设置遮阳篷,目的是减少阳光带来的高温,避免高温对材料的影响,遮阳篷应采用蛇皮编织布。还需要特别注意砂石堆放高度大于6cm,以保证温度控制接近当月平均温度。另一方面,如果在夏季进行施工作业,应在石雨篷顶部设置雨水管道,以便随时随地控制温度变化。当温度过高,影响石材质量时,需要通过喷水降温(或风冷、浸水、喷淋冷水,或加冰、加冷水拌合混凝土),将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还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喷水方式冲洗集料土时,此时泥浆含量应进一步降低。因此,在搅拌混凝土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将石料温度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根据专业施工技术队伍的研究和试验,石料每降低1摄氏度,可降低混凝土搅拌温度0.6摄氏度,从而很好地维持施工温度,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影响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3.3注意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出现裂缝,裂缝可以分为三个活跃期。早期裂缝是这样的:混凝土入仓后的前三天温度比较高,水化热引起的温度会高于入模温度,施工人员也要根据不同的阶段开始降温,大约需要30天左右降温到周围温度,在此期间,会出现15%-25%的混凝土收缩,混凝土结构可能出现裂缝,称为早期裂缝。混凝土结构存在裂缝,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补救施工,只有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最终的房屋建筑工程才不会出现渗漏问题。为了有效防止这些裂缝,有必要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和科学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总温差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温差经历时间,混凝土结构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的长度应适当控制,同时需要科学地与施工间隙相结合,以降低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技术是,后浇带的施工间距需要合理把握,要有效降低过程中的收缩和温度应力,要考虑与施工缝的紧密结合,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带的间距往往为30~40m,后浇带的施工通常需要42天,后浇带的宽带需要设置在80~100 cm之间,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后浇带,施工技术人员都必须在施工前将结合面凿毛、清除浮浆、杂物,冲洗干净。由此可见,施工技术队伍在开展房建工程时,需要掌握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点,因为只有保证该技术的应用要点并得到最根本的把握,才能为整个工程的合理化奠定坚实可靠的前提基础,最终大大提高施工技术的基础质量水平,促进房建工程经济效益的实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住宅建设项目的建设是当前建设项目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保证这个项目的建设始终处于高水平,才能大大提高公众的生活满意度,而實现这个目标的关键点是合理把握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上述主题分析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施工技术的相关要点是逐层深入阐述的,相信在施工技术团队的不断关注和把握下,国内住宅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水平和施工的进度效率是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张华。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四川水泥,2020年12月:27-28。
[2]董哲。引用该论文王志平,王志平,王志平.福建建材,2020(11月):42-43+70。
[3]王松。引用该论文王志平,王志平,王志平.湖南城市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9(0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