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民建筑施工中墙体质量问题的控制策略探讨

2021-11-03李会诗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38期
关键词:工民建建筑施工

李会诗

摘 要:尽管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却产生了许多建筑产品。但一直以来,质量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工民建筑中,墙体问题一直是所有建筑的通病。怎样通过有效的方法手段,对墙体施工进行合理的控制,在材料、人员等方面进行相应的管理,以保证施工过程的标准化,减少墙体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从而保证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高效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工民建;建筑施工;墙体质量

前言

建筑物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形态,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就工民建墙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对工民建墙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工民建施工墙体质量现状分析

首先,是墙体施工技术分析,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墙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砖混结构逐渐被淘汰,框架结构成为现阶段墙体结构的主流。虽然墙结构不再是荷载的主要承载体,但在工民建工程的具体施工中,会出现一些施工偏差,最终会将部分荷载传递给建筑物墙结构,从而对墙结构造成较大的影响,带来安全隐患。在实际施工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严格按要求施工,最终影响了墙体结构的整体性能。

其次,选材缺乏合理性。一些工程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选择价格低廉的材料进行墙体结构施工,这种材料刚性较低,在受外力作用下,很容易出现损坏、开裂等现象,不仅降低了整体美观,而且也会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

再次,水力发电管线一般都是穿墙敷设,需要对墙体进行开孔处理,如果开孔缺乏规范,极易造成墙体结构损坏,破坏原墙体受力平衡,最终出现墙体性能下降的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墙体开裂现象,不能保证整体质量。

最后,墙体与砂浆差异较大,容易出现连接开裂的现象,这种情况会降低墙体性能,影响用户的正常居住,砌块技术不达标也会导致这种情况。

2工民建筑施工过程中墙体质量问题

2.1常见质量问题

(1)砌筑时,未对所用砂浆进行配合比设计,在拌和时,未严格按有关规定对重量进行测量,未结合周围环境和构件本身使用情况确定坍落度。砌筑时,所用砂浆的强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另外,空心板的设置也不够合理,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封孔,造成砌筑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在工民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水泥砂浆外墙面抹面出现严重裂缝。铺贴饰面砖时,没有进行相应的冻融试验和抗震试验,在正式施工时,样砖的选型上不够细致,所选砖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另外,面砖与基层的连接不够牢固,易发生脱落,同时在窗台、腰线、滴水线等部位,其分格线不够平整,渗水现象频繁。

(3)在房屋建筑物中的地面或屋面位置未采取相应的防水处理,当面砖铺贴到墙面时,面砖未铺平,面砖灰浆也不够饱满,同时砖缝的线条不顺直。该混凝土成品构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存在麻面、露筋、蜂窝等缺陷,仅对水泥砂浆作了简单的临时处理。另外,还有一种更普遍的现象,就是养护时间不符合要求。

(4)柱面、楼面及横梁的交接处,梁和柱间的交接处箍筋密实度差,箍筋间距不均匀,钢筋的成型绑扎不正确,箍筋的弯钩形式与抗展要求不一致。施工时,建筑纵横墙的砌筑未同步进行,同时在砌筑过程中对钢筋拉结不够重视,拉结长度难以满足要求。另外,基础脚手眼位置也存在严重的漏堵现象。

2.2引发上述问题的相关原因

(1)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味追求工期,过分强调其施工效率和效益,在进行墙体施工时,对一些重要的施工工序没有进行严格的检查,忽视了墙体质量检查和控制的必要性,导致施工后遗留的质量问题比较严重。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强降水、气候或温度等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建筑物进行墙体施工时,很容易对墙体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2)缺乏统一、完善的施工标准,特别是在施工质量检查方面,更是缺乏明确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标准及规则,进行质量检查时过于形式化,未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导致无法及时解决,进而影响后期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功能的正常发挥。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对其施工质量缺乏全面、有效的监控,导致其施工质量没有得到相应的保证。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与施工要求不符,参与工程施工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对成品保护也缺乏相应的认识。

3解决工民建筑墙体质量问题的相关措施

3.1完善施工标准和管控标准

工民建筑施工前,首先要完善其施工标准和控制标准,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和施工单位自身的施工水平,结合国家有关建筑墙体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来完善其施工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控制制度和控制标准,把质量问题具体化到每一个参与施工的人身上。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种低成本环保建筑材料也随之涌现,并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在完善其施工标准时,应综合考虑这些材料的特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根据施工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温度等条件,建立统一而科学的施工标准,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3.2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控制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三次检验,特别是重点检验砌块,严格检验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质检报告等,根据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对砌塊的标号、型号等进行检验,看其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对这类材料的管理,应按具体规格和标号分别进行推放,管理过程中,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气候条件进行相应的润湿处理,避免砂浆中的水分在硬化前被砌块吸收,从而对砌块的粘结度和强度产生不利影响。施工前,应仔细检查和处理基层,在找平楼面后,按工程设计图纸将第一层砌块的洞口线、轴线及边线等放出。为保证施工工艺的准确性,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采用砖柱包心砌筑。当处理砖块与砖块之间的空隙时,灰缝应保持横平竖直的状态,同时厚度应均匀,其中水平灰缝厚度一般控制在8mm-12mm。对于烈度为6度以上的抗震设防地区,除墙厚120mm处外,其余位置均可根据墙体的实际需要设置直拉筋,并应加装相应的拉筋,一般1φ6拉筋应沿墙高500mm范围内设置,施工过程中除墙厚120mm处设置1φ6拉筋。砌块安装时,应将位置对正,缓慢下落,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偏差,可用木槌加以纠正,在纠正时,应确保其灰缝内无碎石。此外,在墙体施工中,还应注意墙体与抹灰层之间的咬合,确保咬合符合墙体施工的要求。

猜你喜欢

工民建建筑施工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工民建结构裂缝成因与控制措施
预应力技术在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研究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
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分析
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研究
浅谈建筑施工协调管理(2)
探析工民建中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
工民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