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2021-11-03刘红梅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青海省高质量生态

刘红梅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一、科学把握“三个要求”的新内涵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这次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在青海代表团重点讲“高质量发展”,有着深远的考量。我们要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全面性、全域性、长期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提出这些重要指引,这三个“要求”,对认识和解决青海省乃至中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领域看,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内涵更加丰富,外延不断发展,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也就意味着,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能有“短板”,而是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科学布局,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全面立体的获得感。

(二)从空间看,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在青海省如何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一道特殊的考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明确方向: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區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国内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各不相同,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精准施策。如果把高质量发展仅视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事,而欠发达地区靠透支资源、破坏生态来实现所谓“区域均衡”“弯道超车”,无疑南辕北辙、欲速不达。各地区只有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才能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从时间看,推动高质量发展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以贯之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选择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破解这些问题,绝非旦夕之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务必保持战略定力,长期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在“十四五”时期砥砺奋进。

二、彰显“三个要求”新目标,展现新作为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仅是发展优势,也是观念优势、能力优势。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高质量发展”都是一条管总的路子,必须贯彻到青海省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省内各区域间协调发展,走出适合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此,我们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

(一)高质量发展于社会从“物”到“人”,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化解制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才能创造真正的高品质生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青海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才能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关注、回应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一系列诉求,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高质量发展于城乡是从“离”到“合”,一以贯之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青海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相当一部分脱贫户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唯有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让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变成现实。为此,必须建设体现青海省特色的农业农村经济体系,全力推动实施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持续发展、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持续建设行动,继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开展农牧业循环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行动,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凝聚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强大力量。与此同时,加快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

(二)在谋求高质量发展的通时,必须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青海省承担着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更要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强化生态保护的政治自觉,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省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青海省要坚决整治生态领域突出问题,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这既体现了生态保护的政治自觉,也是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的正确之举。青海省有着日照足、风光美等特点,有丰富的太阳能、广阔的国土空间等资源,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因地制宜,结合青海省的优势和资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生态旅游、低碳经济等新发展模式,带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青海,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要求。

(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高质量于经济发展是从“破”到“立”,要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基础能力,巩固盐湖及新能源和高原农牧业、生态旅游业等发展优势,强化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建链、强链、补链,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壮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冶金、建材、装备制造三大传统产业,做强、做优特色生态产业,着力实现强基固本、提质增效,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与此同时,提升产业战略管理能力,强化产业质量标准、品牌培育和政策配套,做好供應链设计,加强产能利用、市场供需、投资项目等动态监测预警,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低端产品和服务供给过多、不少产能过剩、不适应人民群众需求新变化等问题。唯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更高层次、高质量上实现供需平衡和衔接,有效促进市场充分竞争、潜力充分释放、效率充分提升,才能促进要素协同、培育完善生态、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与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创新引领,要素协同,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是青海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有培育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方能为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坚持走产业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道路,提速推进重大产业项目。结合青海省优势和资源,打造新引擎、强化新动能,打好产业基础,引导制造业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推动更多前沿性、颠覆性创新成果转化。加快5G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高端化、智能化升级提供重要基础支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示范引领作用,把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贯穿到科技创新全过程、各方面。在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上,抓实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做实科技资源特色载体线上孵化平台。不断提升产业科技支撑能力,聚焦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战略需求,使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着重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中共西宁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青海省高质量生态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