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在英美文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03王志刚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6期
关键词:性本能人格结构艾米丽

王志刚

本文首先对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做了相关的阐述,而后分析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在英美文学中具体人物形象中的表现,最后分析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在英美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以期为我们客观辩证地看待该理论提供有益的参考。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在英美文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弗洛伊德在创建这个理论时,就以大量的英美文学内容为具体论证的对象,而后很多英美文学作家也借鉴了这个理论来进行自己的创作,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该理论的具体内涵,并分析该理论在英美文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而厘清该理论在英美文学发展中具有的作用和价值。

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相关概述

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也就是对于完整的人格结构来说,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本我、自我以及超我,人们从内部来对行为进行控制的心理机制就称为人格,这种内部心理对于个体在某些特定情境下的反应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所谓本我,就是一种本能的我,它是人们心理中最真实的欲望,通过遗传而来,意味着遗传因素,它是通过遗传所获得的一种生物本能,其中包括各种原始和本能的欲望,这些欲望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不符合社会规约的。所谓自我,是通过后天获得的一种产物,它是在学习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發展而来的,自我代表着本我与外界环境的融合和调整,既要让本我的需求被满足,同时又要与社会的规约相符。而超我则代表着通过道德教育后的我,它也是源自自我心理的发展,它代表着个体在人格形成阶段对于外界群体的道德反应,父母和教师等具有较大引导意义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的规范以及价值观念等软文化都会对超我进行教育,使其符合社会的规约。超我代表着人类生活中具有高尚行为的动力,它通过约束自我,来对道德标准进行制定,如果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的道德标准相违背,个体的内心就会有负罪感产生。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以及超我三者之间有着相互的影响作用。本我反映了个体的原始欲望与冲动,超我是个体行为在道德层面的一种规范,自我位于两者中间,在人格结构中属于中枢系统。自我既要让本我满足自身与外界环境的需求,又要在和超我的规范相符。因而,位于这样一个中间位置,自我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要可以对本我和超我之间出现的矛盾进行有效调解。人格结构中的这三部分如果无法实现相互协调,人的发展过程就会出现不平衡现象,进而也会影响个体的生活效率。个体的人格结构并非固定不变的,它一直在变化,本我利用反射活动来使原始的需求得到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自我以及超我的约束,本我不断地进行反抗,如果反抗成功了,就会破坏个体理性的活动,个体就会感情用事,如果反抗失败了,自我与超我就会抑制本我。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要一直面对这些不断的反抗和征服,也就是在这样的曲折中,个体实现了不断的前进。

二、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在英美文学中的具体分析

(一)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格结构

1.本我形象—莉迪亚

在这部小说中,莉迪亚体现出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她的快乐原则,对于家族荣辱和道德以及年龄等外在因素,她完全不考虑,她根据快乐原则来追求爱情,这就使得她最后选择的道路,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对于她来说,她最看重的就是感情,其他的家族荣辱以及社会道德等对她来说都不重要。她最关注的就是实现自己的原始欲望,她的行为没有进行理性的思考,莉迪亚的人格表现代表的就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本我。

2.自我形象—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在处世方面,有自己的底线与原则,她尽管也希望嫁给一个有钱人,然而她反对只有利益的婚姻,她认为婚姻需要以爱情为前提。伊丽莎白使用同样的标准来评判所有的人,对于不同身份的人也不会另眼相待,这体现出她的现实原则。然而她也有缺点,会受到人的外表以及说话方式的影响。伊丽莎白的本我希望嫁给有钱人,然而她的超我可以帮助她来理性地评判外界因素,这样,她就不会感情用事。她代表着弗洛伊德理论中的自我,尽量调节本我与超我,使二者达到平衡。

3.超我形象—简

简象征着至善,她认为世间任何东西都是美好的。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规约,要求女性需要矜持,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她对于自己的感情不能很好地进行表达。她处处为别人考虑,性格温柔而有耐心,然而这也是她性格中的缺陷。社会的规约影响了简的超我人格,因而,在表达自我方面,相比于伊丽莎白,她就比较被动。

我们从《傲慢与偏见》中这三姐妹的人格特点可以发现,在这三种人格结构中,自我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它要对过于感性的本我状态进行调节,还要对太受社会规约的超我进行调节,使二者实现一种平衡,这样才能更好地对自我进行表达。

(二)分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人格结构

1.本我形象—艾米丽

在小说中,艾米丽遵循的是快乐原则,她在少女时期,由于父亲坚持门当户对的思想,让她追求爱情的道路比较坎坷。因而,在父亲去世后,她就毫不顾忌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选择爱情时坚持只要快乐的原则。所以,即使周围人反对,她依然选择嫁给荷马,并天真地认为荷马可以让自己幸福。艾米丽的形象代表的就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本我,她在做事时完全根据自己的想法,对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全然不顾,这就让她的选择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2.自我形象—杰弗镇市民

在小说中,杰弗镇市民代表着真正的理性,他们是发自内心地在维护艾米丽,将她作为一种传统来维护。在艾米丽的父亲去世后,他们是发自内心地同情艾米丽,在艾米丽执意要嫁给门不当户不对的荷马时,他们的担忧也是真的,他们发自内心地希望艾米丽放弃这个选择。他们尽管不认同艾米丽的很多行事方式,然而也没有将错误简单归咎到艾米丽身上,而是明白她之所以会这样,是受到了当时非人化的社会以及封闭家庭环境的影响。杰弗镇的市民代表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自我。他们没有极端地看待事物,他们的行为和表现体现了本我与超我的融合,既非十足的感性,也非十足的理性。

猜你喜欢

性本能人格结构艾米丽
你穿得真好看
《艾米丽在巴黎》宣布续订
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的美国心理影片解读
艾米丽的呼噜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
从人格结构理论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解读《岛》中索菲娅的心路历程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