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脑电图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中的诊断价值
2021-11-03王靖孙希化史雪董丽
王靖 孙希化 史雪 董丽
摘 要:目的 探究动态脑电图(AEEG)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收治的95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比较95例患者癫痫检出率和脑卒中癫痫发作时间分布。结果 动态脑电图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脑电图阳性检出率,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中,癫痫发生于2周内的患者高于发生于2周后的患者,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动态脑电图能够提高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阳性检出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动态脑电图诊断;继发癫痫;价值
中图分类号:R741.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5-0171-02
脑卒中是临床常发病和高发病,主要病因是患者脑组织出现出血、堵塞、缺血性病变,而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是脑卒中常见病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40%~5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严重负担[1]。对于脑卒中后癫痫病的及时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内容,及时判断病灶位置及发病成因十分关键,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很多帮助[2]。本次研究根据吉林省一汽总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所收治的95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对其动态脑电图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收治的95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43例;年龄53~77岁,平均(57.20±3.50)岁。按照病症类型进行分组:脑梗死(CI)组58例,脑出血(CH)组32例,蛛网膜下出血(SAH)5例。比较其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知晓试验内容;③无既往癫痫病史。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肝肾疾病者;②存在认知障碍者;③CT检查无法明确病灶分布者;④由其他原因导致的继发癫痫者。
1.3 方法
先使用常规脑电图对95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进行诊断,流程为:患者保持立坐卧姿,无法保持立坐姿的患者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诊断姿态。使用太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1848型脑电图诊断仪,结构为十六导联,电极设置标准为国际标准的10-20系统。诊断时间为20 min,采用双极导联检测,诊断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过度换气、眨眼、闪光刺激诱发检测。
然后在常规脑电图的基础上采用动态脑电图诊断方式,使用伟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3160型动态脑电图诊断仪,结构为十六导联,电极设置标准为国际标准的10-20系统。诊断时间为24 h。将盘状头皮电极用火棉胶和医用弹性头套进行固定,使用单极导联,在电极与皮肤接触面之间使用医用导电膏剂。采用芯片数据记录器,记录速度设置为3 mm/s,记录器放置于患者腰间或其他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行为的地方。24 h监测期内由护理人员、患者家属辅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行为方式、睡眠情况等细致内容的监控和记录。如果在监测期间患者出现异常改变则需要及时咨询医生,并且要对异常情况的出现时间、发展情况、患者状态、结束时间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在24 h检测后采用20倍速、40倍速、60倍速进行回看分析和诊断。
1.4 观察指标
对比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癫痫检出率。比较脑卒中后癫痫首次发作时间分布。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均以发生痫样放电作为阳性诊断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入选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癫痫检出率
95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中,动态脑电图阳性检出率为75.94%,常规脑电图阳性检出率为23.16%,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脑卒中后癫痫首次发作时间分布
95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中,63例患者发生于2周内,占比66.32%;32例患者发生于2周后,占比33.68%,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9,P<0.05)。CI组癫痫发作次数多于CH组及S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癫痫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等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负面影响[3]。如何治疗和控制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疾病是现今世界医学的重要课题。
然而,实际临床诊断中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症仍然存在一定的隐蔽性,易被误诊,因为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并非时时刻刻都会发展。不同患者由于体质、病情、损伤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其脑部癫痫症的发生情况也不相同[4]。一些患者存在癫痫症发病频率低、间隔时间长、发病无规律等情况,若在临床诊断中没能发现,则会为患者日后的治疗、康复和生活带来威胁和危害。常规脑电图的诊断时间一般为30 min,也有一些诊断时间为1~2 h,但患者癫痫症并不一定会在此时间段内发生,特别是情况轻微、病灶面积小、具有隐蔽性的癫痫症,使得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时无法准确和正确把握患者的病灶部位和癫痫成因,造成误诊、漏诊。
本研究结果表明,95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中,动态脑电图阳性检出率为75.94%,常规脑电图阳性检出率为23.16%,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脑电图采用可以移动、便捷的固定监测工具,对24 h甚至更久的时间内患者的脑部状态进行监测,这样可以大大提升癫痫症的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情况。特别是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症,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在治疗及时的情况下其脑部缺血、缺氧性患者的所带来的神经损伤、组织损伤会具有一定的“延迟性”和“隐蔽性”,使得脑部放电情况间隔时间长、频率低、初期症状不明显。动态脑电图可以有效提升对这部分癫痫症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找准病灶部位和致病因素[5]。
95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中,63例患者发生于2周内,占比66.32%;32例患者发生于2周后,占比33.68%,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者的发病机制不同。早期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神经细胞膜电位改变,脑组织出现大量钙离子,产生毒性作用,加重脑损伤,从而引发癫痫。
总之,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动态脑电图能够提高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阳性检出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聂荔,谈庆华,朱婷,等.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脑电图表现及危险因素分析[J].江西医药,2019,54(7):769-771.
[2]李曼,卓琳琅.视频脑电图监测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18(3):219-220.
[3]余鸽鸽,王玮,高玉霞,等.脑电图连续监测对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诊断价值[J].医学新知杂志,2019,29(1):31-32.
[4]胡美玲.動态脑电图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人人健康,2019,38(2):267-267.
[5]李曼,卓琳琅.视频脑电图监测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作性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4):62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