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装置艺术课程教学的创新性研究

2021-11-03袁杰马强欧阳

雨露风 2021年9期
关键词:装置艺术创新性课程教学

袁杰 马强 欧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装置艺术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也被人们所认可。从装置艺术与城市景观设计相融合、装置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两方面对新形势下装置艺术课程教学的创新性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实现装置艺术课程教学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装置艺术;课程教学;创新性

在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当今艺术教育的意义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装置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训练学生对场景空间的设置能力、应用材料表达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1],破旧立新,重塑装置艺术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独特的创作观念,从多元角度传达对城市景观、生态和艺术的认知,实现装置艺术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

一、装置艺术概述

装置艺术作为一种综合展示艺术,是情感、材料和场地的结合,能够充分组合、改造和利用日常生活中物质文化实体;装置艺术通过艺术化的处理,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天地,在传递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装置艺术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一)思维特点

装置艺术的表达形式较为独特,能够联系场地与现成品,从而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这也要求设计人员打破以往的思维局限,对其效果具有一定的掌控性和预见性。装置艺术是以三维空间为基础进行思维创作,利用专业艺术化技术来加工材料,并将其悬置、措置、搭配和组合用于现成品的创作。例如:蔡国强先生利用硬纸板、木头、焰火弹和石膏,借助力学与化学等原理制作了“爆破计划”,这幅作品持续时间达18分钟,充分向人们展示出其独特艺术魅力:由能量爆发所产生的破坏情况,以及爆破前后所形成鲜明的视觉差异对比以及不规则而又独特的造型。

(二)视觉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装置艺术在材料、造型、色彩、媒介等可供选择的内容方面日益丰富;其不仅能对现成品加以选择,还能对现成品的展示过程及方式进行科学掌控[2]。其中,无论是材料发生短暂的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亦或周边环境的变化等,都需要设计师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这使观众能清晰感受装置艺术的独特的视觉魅力,从而增强其艺术感染力。通常情况下,装置艺术会利用实物对抽象的思想、理念进行表达,并具有时间性质和空间形态。

(三)视觉与思维的交互

传统艺术偏重于观众的视觉感受,即观众通过眼睛就能获取相应信息;但装置艺术则不同,其重新解读了生活中的物品,偶尔还需要观众参与,以此让观众从艺术层面重新解读人或物。以《随意的历史:河流》为例,在此作品中,欣赏者不仅局限于“看”,还能亲自登上小船,随河水蜿蜒而下,如同置身于作品之中。这样的参与过程能让欣赏者充分感受历史情怀;并调动自己的视觉、嗅觉甚至味觉,来感受身边的一切,从而引发自身的思考,使得艺术体验更加直接和深刻。

二、新形势下装置艺术课程教学的创新性研究

(一)装置艺术与城市景观的融合

首先,装置艺术的可参与性。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观众感受和欣赏美,因此需要将观众参与作为装置艺术的一部分,从而保证城市景观的人性化,让观众体验到城市景观改变带来的乐趣,增强城市景观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城市景观设计时适时邀请观众参与,对观众的意见加以积极采纳,巧妙融合观众参与需求,以此体现出装置艺术的可参与性。

其次,装置艺术的感受性和迷惑性。教师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需要对规定的场所范围进行了解,从具体的内涵和环境氛围出发,改变以往的设计思维,结合特殊氛围和燈光等元素来科学运用装置艺术的迷惑性[3]。同时在个人创作思维的指导下,可以采用不规则的铺设与放置,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氛围。当然利用装置艺术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基本是让人们打破固定的空间思维,从传统被动转为主动接受,与设计人员产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这需要设计人员具备感受性的艺术意识,适时引导观众感受设计中的艺术美和城市景观美。

最后,装置艺术的实用性与主题性。对于现代装置艺术而言,其具有较强的主题性,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人员可利用丰富多样的主题来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同时实用性是装置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具有不同的形式,适用于短期展览。设计人员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不需付出较多的成本,通过开放性思维来进行创作,有机结合艺术品和实用品,可以凸显作品的实用性,为观众带来美的享受。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重视设计装置艺术的实用性和主题性,这样学生设计的作品才能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

(二)装置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在专业课程中纳入装置艺术课程时,需要实现学院化和学术化的转变。与传统课程模式相比,装置艺术课程具有一定的前卫性质和实验性质,其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能够自由使用诗歌、摄影、音乐、建筑、绘画等手段,是一种开放性的艺术手段[4]。因此创新装置艺术课程教学时,需要以多元文化艺术为依据,立足于本土深厚的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借助当代艺术的独立表达载体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对传达艺术观念性加以重视,了解物质材料的试验、制作、转换等过程,从而实现艺术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在装置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创作方案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而无从下手,尤其是形式与观念之间难以找到恰当的匹配。学生更易接受新事物,具有活跃的思维,这会使其想出很好的方案,但是由于资金、经验和眼界等方面的局限,无法寻找到合适的表达路径,影响优秀方案的实施。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方案创作模式,让学生结合某一话题、社会现状或个人经历等来寻找灵感,以便更好地理解与设计作品。同时可以利用新型电子媒介、装置、绘画等现代手段,对大众文化、生态和艺术等方面的思考进行主动传达,改变传统被动单一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新的表现形式与媒介探索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创作理念,增强创作的效果。

此外,学生在设计方案之初会找不到合适的理念和想法,往往采用为理念而创作的方式,致使装置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本末倒置。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好的创作思路,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在装置艺术课程学习中,由于传统表现材料的惯性思维影响,不习惯于使用现成品的方式,会无意识地强化手工制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从材料出发,让学生感受材料,形成观念;或者是让学生翻看相关书籍和利用网络资源,从而产生灵感,并对其进行适当调整深化,形成好的方案[5]。值得注意的是,在装置艺术创作过程中,不管是从材料还是观念出发,都需要找到与其相匹配的方式,使技术性的创作思维逐渐过渡到观念性的创作上来。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应该从传统的传递型逐步转变为创造型模式,从而实现装置艺术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

三、结语

装置艺术作为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装置艺术能让观众在观赏过程中,更加注重过程的体验,甚至引发观众对城市、生态、文化等的思考。因此,教师在装置艺术课程教学活动中,需要与学生共同构建高效优质的课堂:共同探讨艺术效果,加强装置艺术与城市景观设计、装置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使学生在主动创造、主动思考和主动观察中有机融合艺术与技术,实实在在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以此设计出更为优秀的作品。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生态视域下装置艺术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XSP18YBC335)

作者简介:袁杰,讲师,硕士研究生。马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湖南城市学院艺术学院督导。欧阳,讲师,硕士研究生,湖南城市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教师。

参考文献:

〔1〕王霄.新媒体视野下河南省高校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以“装置艺术”课程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6(2):93-95.

〔2〕杨筱瑶.装置艺术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2):314-318.

〔3〕王晓峰.论装置艺术课程在当代高等艺术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J].现代装饰(理论),2013(3):189-190.

〔4〕张晴丹.从装置艺术看当代艺术中的精神世界[J].大众文艺,2014(4):124-125.

〔5〕沈渝德.装置艺术课程教学研究[J].現代装饰(理论),2014(3):155.

猜你喜欢

装置艺术创新性课程教学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装置艺术之于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性研究
“物”化的空间
装置艺术介入城市邻里空间的应用研究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