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传说》
2021-11-03员淑梅,袁珂
该书是当代中国神话学家袁珂一生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系在其原先出版的《中国古代神话》的基础上历经两次增补修订而成。该书按照时间顺序,将我国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段内的神话传说进行排列,使中国神话更加系统化,为读者展现了中国神话瑰丽奇妙的世界。人类学家王铭铭评价该书:“袁先生表现出对神话的终止与历史的开端的同时性、国家的神话与人民的传奇的综合性的充分敏感,他汲取了决定论的若干因素,建造起了一座储藏‘民族自传’的大厦。”
全书可分为七大部分,即导论篇、开辟篇、黄炎篇、尧舜篇、羿禹篇、夏殷篇和周秦篇。在该书中,神话与传说总是相互交织,不分彼此,既有使天地分开的盘古、用黄土造人的女娲、撞倒不周山的共工,又有希望遇明君而钓鱼的姜太公、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品格高洁的孔子、成就霸业的秦始皇。这是因为袁珂认为要想打破“中国神话贫乏论”的魔咒,就应该对“神话”作广义的理解。他反对早期的古典派学者将神话视为蒙昧时代的产物、严格区分“神话”“传说”的做法,提出神话的本质是文学,其自产生之日起,就经历了逐渐脱离宗教的过程,并在后世与诸多文体混合,不断发展。正是因为袁珂广义神话的观念,指导完成了这部包罗万象、字数多达六十余万字的神话学领域的著作,使中国神话不再是之前零碎的面貌,而是更为系统丰富。
该书另一大特点,即是更注重资料的文学性和可读性,而不是其科学性。全书悬置了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按神祇出现的时间顺序编排中国的神话传说。从古史辨派的视角看,袁珂抹平了材料的年代差异,但从文学的角度看,他更注重神话叙事的完整性和审美价值,而不是材料的历史感。所以尽管盘古在三国的《三五历记》才出现,女娲在《楚辞·天问》中早已出现,但他仍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盘古开天辟地在前,女娲造人补天在后。这样的处理,也使该书更加通俗易懂。由于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欢迎,该书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总之,袁珂的《中国神话传说》是一部旁征博引又通俗易懂的作品,是中国神话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文学价值,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