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口号宣传思想研究
2021-11-02阮云志
[摘要]口号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刘少奇曾根据口号拟制主体、口号内容指向、口号的群众接受程度和实现条件、口号内容指向的时空范围等标准对口号进行过诸种分类,描述了人民性、大众性、简明性和时代性等口号特点,阐明了口号制定、提出、转变和使用的诸多策略。研究刘少奇口号宣传思想,对于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口号宣传;政治口号;口号主体;策略
[作者简介]阮云志(1975-),男,汉族,安徽无为人,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孟菲斯大学访问学者,博士,主要从事宣传学和党的宣传工作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 D26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10-0007-04
在党的宣传史上,口号是一种能够承载宣传信息并传达于宣传对象的重要载体。重要性在于,其在群众斗争中“作用极大”,能“使群众的精神特别振作,特别一致”。①刘少奇对于口号宣传进行了非常可贵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其口号宣传思想对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一、口号宣传之类型
口号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载体,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本文只论述承载和传播党的宣传信息的口号。这部分口号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刘少奇曾根据口号拟制主体、口号内容指向、口号的群众接受程度和实现条件、口号内容指向的时空范围等标准进行过不同的分类。
(一)党的口号和群众口号。口号是口号主体诉求的表达方式,能够为各种不同的口号主体所利用,因此口号可以根据主体在历史中的作用(是推动还是阻碍历史向前发展)不同而分为敌人口号、人民口号和其他主体口号(如人民的盟友口号、中间势力口号等)。自近代以来人类社会产生了“在阶级斗争中形成的政治组织”②——政党,它一方面是一定的阶级或阶层在政治上的利益代表,另一方面又高于被代表的阶级或阶层,获得某种程度上的独立性,从而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口号主体。正是基于此种相对独立性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无产阶级的同时也“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③,刘少奇将人民口号分为两种,即党的口号和群众口号。
党是人民的代表,因此一方面党的口号内容要反应群众的意愿和诉求,毛泽东就曾说过,在内战时期“没收地主土地”的口号,实际上是党“把他们(指农民)的要求变成口号”④;另一方面党的口号的拟制要走群众路线,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但是党又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它不但要代表人民的利益,表达人民的诉求,而且还比一般群众站得高看得远,因此又能够而且应该提出一般群众无法提出的、代表群众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但不一定符合群众眼前利益和近期利益的战略性口号,去引导群众提出和修正群众自己的口号。党的口号的目标教育对象最主要的是人民(此外还包括敌、友)之不特定多数人,而对不特定多数人进行的宣传的基本特点之一是非强制性,即“从是否愿意成为这不特定多数人之一看,決定权在该人自己”⑤,因此为了拓展口号的宣传接受广度和强度,有必要“把党的口号变为群众的口号”,使口号教育对象和主体直接统一,让群众在“提出”和呼喊自己口号的过程中无形中接受党的宣传。如果不理解党的口号和群众口号的这种辩证关系,就可能不懂得将党的口号转换为群众口号,结果只能“强迫命令群众去执行”党的口号,犯“严重的命令主义”⑥错误。
(二)政治口号和经济口号。刘少奇根据口号的内容指向不同,将口号分为政治口号和经济口号等。政治口号指向政治利益,经济口号则指向经济利益。在革命战争年代,政治利益的重要实现方式是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因此政治口号往往直接为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服务;经济口号则直接为经济斗争服务。在和平建设时期,政治口号直接服务于政治建设;经济口号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
当然,政治口号和经济口号之间,既有相对确定的界限,又有紧密相关的联系,不是截然对立。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则集中体现经济,因此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密切相连。政治利益中最核心的是政治权力,而政治权力的主要作用就是确定、维持或改变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经济秩序,维护一定阶级的经济利益。刘少奇指出,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抗战初期,“要使经济口号与政治口号联系,让穷人吃饱饭,好去救国”⑦。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的错误就在于不懂得人民群众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两者之间的统一性,或者说不懂得在某种意义上经济斗争本身就是政治斗争,因而总是“机械地在群众经济要求上加上政治口号和政治要求”。⑧
(三)宣传口号、鼓动口号和行动口号。党的口号又可以根据其群众接受程度和口号实现条件不同分为宣传口号、鼓动口号和行动口号等不同性质的口号。1928年10月5日刘少奇在《论口号的转变》中指出,“口号有不同的性质”,并将口号分为宣传口号、鼓动口号和行动口号。⑨他指出三类口号其实是同一(些)口号在宣传、鼓动和行动等不同阶段的不同称呼。例如同样是“没收地主土地”“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等口号,在宣传解释从而“使群众了解接受”阶段,称之为宣传口号;在口号实现时机成熟从而争取和组织群众“预备去实现这些口号”时,则称之为鼓动口号;在群众力量已准备充分从而可以组织群众“去实现这些口号时”,则称之为行动口号。⑩当然,这种口号性质的逐步转变过程并不是所有口号都从提出到实现都要经过的过程,例如有的口号是临场即时提出、即时要求实现,只经过行动口号这一阶段。
宣传者的思想行动超越或落后于一定的阶段,分不清口号的性质,就会犯“左”或右的错误,其结果都会给革命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乃至失败。刘少奇总结以往教训时说,“过去我们分不清口号的性质”,其结果要么在宣传鼓动口号阶段就强迫命令群众“去暴动、去执行这些口号”,要么在行动口号阶段,不能将宣传鼓动口号及时转变为行动口号,从而“致使群众的争斗紊乱而至溃散”。?
(四)基本口号和具体口号。党的口号还可以根据其内容指向的时空范围不同分为基本口号(或称总的口号)和具体口号。虽然基本口号和具体口号都是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内党的基本纲领服务的,但基本口号指向一个较大的历史阶段和空间范围(如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或军事等方面的奋斗目标,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共和国”(后期调整为“人民共和国”)口号、抗日战争时期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向四化进军”口号。基本口号比较宏观和概括,群众不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不易据之采取行动,因此需要具体化为具体口号。基本纲领、基本口号和具体口号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具体口号要以基本口号为依据,基本口号要以基本纲领为统领。因此刘少奇指出要努力使具体口号的规定和转换逐步“与当时总的口号”“相接近”。?
宣传者只有正确掌握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够利用口号这一宣传载体号召大众为党的基本纲领奋斗。1936年4月10日刘少奇在《肃清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中曾批评:“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不懂得党的基本口号、基本纲领与目前的行动口号之联系。”?
二、口号宣传之特点
作为党的宣传载体的口号,自然具有一切口号的共性特点,如“直观性”“公开性”“鼓动性”“重复性”?等,但同时还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人民性、大众性、简明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一)人民性特点。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口号必须是人民的口号,是代表人民、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的口号。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和诉求,党领导和教育人民群众是使其为群众自己的利益奋斗。口号作为领导、教育和动员人民群众的载体,其内容上必须要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才能有效地发挥宣传的功能和作用。而要体现口号的人民性特点,就需要在制定口号时广泛深入群众,实事求是,“绝不可单凭我们脑子里的想象”,否则可能“不能真正代表群众的要求”,“甚至与群众要求相左”?。
(二)大众性特点。宣传对象是不特定多数人,这些人的思想觉悟往往参差不齐,思想觉悟落后者占绝大多数,中间者次之,先进者最少,总体上呈金字塔结构。正因为宣传对象思想觉悟的这种分布特点,宣传者在提出行动口号,号召大众行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广大中下层觉悟者的思想觉悟水平。1945年5月14日刘少奇在《论党》中分析指出,对群众提出的行动口号“必须是中间状态与落后状态的群众能够接受的”。?对待宣传对象的思想觉悟如此,对待其要求和情绪也应如此,就是说党的口号的规定或转变“绝不可单凭某一部分群众一时特殊的表示及几个领袖一时激愤或悲观的报告”。?
(三)简明性特点。口号是供口头呼喊的简短句子,一切口号都具有简明性特点,但是作为宣传载体的口号的简明性特点尤为突出。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句式簡短,多为简单句,因为口号主要是供口头呼喊的,并且需要大声呼、使劲喊以便使口号信息传达至尽可能多的不特定多数人,而同样一口气呼喊的字数要比平时讲话的字数少得多,而且口号宣传的基本方式是一(些)人领呼,多人齐声复呼,只有简短才能清晰而又整齐。二是口号通常是内容通俗,涵义明了,老少皆宜,妇孺皆知,无需现场进行进一步解释。三是口号数量不多,因为数量一多,不仅呼喊时顺序易错,而且连句成篇,呼者难呼,听者难记。因此刘少奇说,“有些行动口号适用的时间愈短就愈有效力”。?
(四)时代性特点。口号宣传往往是为一定时代的政治需要和政治任务,其主体、对象和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例如某个主张某种政治诉求的政治口号,其在一定的时代作为反对与之对立的政治现状,具有某种积极的政治意义,但它自身在当时甚至在日后的相当长的时期都并不具有实现的现实条件,因此在其完成了特定的历史任务之后,在尚不具备实现条件之前,重提它则因无视其时代性特点而难以起到应有的宣传效果甚至会产生截然相反的不良后果。比如关于选举的“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口号,在过去反对蒋介石的独裁政权具有其历史进步意义,但若真的拿到尚是新民主主义的新生政权中要求立即完全实现,“则是还不完全适合的”,“因而也是不能完全采用的”。?
三、口号宣传之策略
口号要发挥宣传功能和作用,起到良好宣传效果必须要讲究策略,例如如何制定口号、提出口号、转变口号和使用口号等策略。
(一)口号制定策略。制定口号是利用口号进行宣传的逻辑起点,其策略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口号目标切忌太高。目标太高,在对敌斗争中可能打击面太广,不利于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和维持统一战线,或者在敌强我弱情况下盲目蛮干,造成许多不必要的牺牲。因此,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华北敌占区只提对敌“少负担、慢负担、拖负担”,而不提“不负担”的口号。?不懂得这一点,就可能像有的同志那样提出“打倒顽固派”的口号,或者没有差别地将“敌、伪、匪、顽”写在一起,混淆了顽固分子和汉奸、中间分子和顽固分子的区别和界限。这种“不顾统一战线的原则”的“左”倾错误,曾给革命工作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必须加以反对。目标太高,在建设时期,则很可能造成不能正确处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不良后果。刘少奇曾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严肃批评《人民日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口号的错误性,指出其“应该取消”。
其二,口号制定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不能机械套用国外或以前的口号。新中国初期,有些人依据苏联二战后“母亲英雄”和党在陕北时“人畜两旺”口号反对节育。刘少奇分析指出,苏联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提出“母亲英雄”口号,是因为战争导致人口减少、又有大量荒地需要开垦,党在陕北时“人畜两旺”口号,是因为当时当地的“婴儿死亡率很高”,而今天已有六万万人口且人口增速极快的中国就不应该再盲目地套用苏联的“母亲英雄”和“提倡生育”的口号。
其三,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注意策略性,不要太绝对。口号作为宣传载体,在制定时,若不坚持原则性则无以教育大众,若不坚持策略性,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时则无以向大众作出合理的解释。1941年7月2日在《论党内斗争》中,刘少奇在批评西欧诸国“‘左派共产主义”所提出的“不作任何妥协”的口号同时,指出了党内一度出现的“政治上反对迂回,反对等待”的错误。
(二)口号提出策略。在刘少奇的论述中,“口号提出”有两种涵义,一种指上述的口号制定,一种指宣传者将口号传达于不特定多数人感官,此处指称后者。其策略主要体现在提出的时间和空间上。其一,时间策略。党的口号在提出的时间选择上要适时,行动口号尤其要如此,用刘少奇的话说就是“恰如其时”,因为有时候新旧口号的“最好时机”“甚至只有十分钟”。其二,空间策略。口号提出意味着将口号内容传达于不特定多数人,其中可能既包括人民又包括敌人,因此在因白色恐怖党还只能进行地下工作的地方,非必要口号要尽量避免提出,以免“使敌人能从这些地方来找我们”。
(三)口号转变策略。口号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转变错误的口号为正确的口号。华北事变后,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与国民党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的对日妥协局势,北平爱国学生提出了“打倒卖国贼宋哲元”“打倒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口号。作为中共中央代表被派到北方局工作的刘少奇,分析了宋哲元“在全国救国运动高涨的情势下”的动摇性、转向抗日的可能性,及时指出此类口号的错误性质,适时地将其改为“拥护宋委员长抗日”“拥护第二十九军抗日”之类口号,从而使群众的抗日救亡活动“取得了进一步合法的可能性”。
二是转变过去正确但因形势变化而变得不正确的口号。刘少奇说口号转变“要依争斗实际形势的转变来决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由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因此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转变为“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权利,实现对日抗战”的口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转变为“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为保卫国土而流最后一滴血”的口号;抗战胜利后则转变为“和平、民主、团结”,最后在全国人民一致认为不可能与蒋介石议和的时候,才正式提出了“打倒蒋介石”的口号。刘少奇说正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客观情况的变化,适时地将旧的口号转变为新的口号,才能够逐步“发动了最广大的群众走上革命的战场”。
(四)口号使用策略。口号使用过程中也有很多策略问题。
首先,口号排序问题。同一时期,党的历史任务往往不只一个,因此口号往往也很多,但是各项历史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同,因此口号使用时要按照此种紧迫性和重要性排序,不能分不清主次。刘少奇曾批评过在“日本武装占领了满洲”的民族危亡时刻,却把“拥护苏联”的口号放在第一位,把“挽救中国民族危亡”的口号放在第二位的错误做法。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1957年,他也曾在肯定“向科学进军”口号“是不错的”的同时也批评了那些一说要“向科学进军”,“工作就不做了”的错误认识和倾向,指出“一定要把工作摆在第一位”。
其次,口号解释问题。简明性是口号的特点和优点,但同时也是其缺点和不足。一是因为口号所蕴含的深层性和操作性内涵难以在口号中不言自明。例如“统一中国”口号表层不言自明的内涵是政治统一,但到底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或社会主义统一中国,还是统一的中国下实行“一国两制”等深层次内涵则不得而知,而且到底是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或者武力保障下促进和平统一等操作性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释。正因为此种缺点和不足,有些人把口号看成空话,把呼喊口号说成是空喊口号,把利用口号进行的宣传贬之为口号式宣传。因此刘少奇特别强调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党的政策和口号”,并且在1950年4月29日的《在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上的演说》中就比较详细地解释了“统一中国”的口号所包含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内容”。二是因为同样的语句结构中的相同语词的涵义也可能大不相同。例如推翻“三座大山”,同样是“推翻”,但是从终极意义上说,“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消灭”的意思(但抗日戰争时期这一特定时期又不是“消灭”),而“推翻”帝国主义则不是也不可能是“消灭”的意思,而是推翻它们对中国的直接或间接统治;就是“消灭”,从总体上说也不是从肉体上“消灭”地主和官僚资本家,而是没收其土地和官僚资本,而且没收之后只要其不再反动仍要给予其生活出路。
最后,口号滥用问题。口号滥用情况很复杂,大体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宣传者滥用口号,例如以口号代替实际工作、利用口号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采取非正常政治行为以实现自己的个人政治野心等等。二是宣传对象滥用口号,把本来指向阶级、国家和社会的斗争口号歪曲地理解为个人至上,从而进行无原则的个人斗争。例如“反对浪费”口号,有些同志不是“站在党的立场上”,而是站在个人利益的立场上反对浪费,其反对的基本逻辑是“别人浪费了,而他自己还没有浪费到”。
总之,刘少奇关于口号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比如还包括敌人及盟友提出的口号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的问题等等,还需要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
[注释]
①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10.
②樊体宁.光荣·梦想——西方国体与政体[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4):191.
③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322.
④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8):184.
⑤阮云志.“大众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提出与研究论纲[J].求实,2009(4):68-70.
⑥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311.
⑦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93.
⑧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30.
⑨⑩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11.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11-12.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13.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26.
?王志强.中国的标语口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9):6-14.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10-11.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356.
?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54-55.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244.
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426.
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171.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189.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12-13.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29.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250.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10.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246.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55-56.
劉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253.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386.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260.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28.
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321.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248.
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16.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201-202.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