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分析
2021-11-02李爱华傅立忠
李爱华 傅立忠
摘要:目的 对于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而言,分析对其实施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朝阳湾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抓阄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常规西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各3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总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数据分别为93.33%(28/30)、96.67%(29/30),均较对照组的73.33%(22/30)、80.00%(24/3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不仅取得了较高的疗效,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冠心病室性早搏;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疗效;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冠心病室性早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是指由于冠心病引发的早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其生命安全[1]。有研究指出,心室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点出现了较早期的兴奋,从而对窦房结传导传导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故而产生室性早搏[2]。现阶段,大多数的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但有研究指出,常规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而中医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3]。对此,为了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方式,笔者于此项研究中选取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实施分组探究,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朝阳湾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60例;研究時间: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分组方式:按照随机抓阄法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中,男性占比56.67%(17/30),其余为女性;平均年龄(55.83±6.96)岁;对照组中,男性占比53.33%%(16/30),其余为女性;平均年龄(56.15±7.28)岁。两组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后文具有较高的对比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辛伐他汀、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具体剂量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进行规定。
研究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常规西药治疗(与对照组相同)。主方:生牡蛎、生龙骨各30g,丹参、茯苓、党参、夜交藤各20g,桂枝、炙甘草、降香各10g,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在主方基础上进行加减。水煎服1剂/d,早、晚各温服1次。
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满意度、年龄等相关数据分别以(n,%)()表示,检验方式分别为X2、t,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心肌缺血。部分患者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兴奋性异常,导致早搏的发生。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临床症状,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如果诊治不及时有效,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西医主要以利尿、强心、扩张血管、溶栓、抗心律失常等为主用于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但疗效不理想。冠心病室性早搏属于中医“心悸、胸痹”等的范畴[4]。本研究结合笔者临床经验,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此类患者。其中,牡蛎能抑制心悸和阳亢,炙甘草、桂枝可悸动自安,丹参能祛瘀活血……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的不适症状[5]。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疗效及满意度均高于常规西药治疗(P<0.05)。提示,此种治疗方案的价值突出。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不仅取得了较高的疗效,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参考文献:
[1]王欢欢.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联合盐酸胺碘酮片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1,36(12):2037-2040.
[2]张志程.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对大鼠冠心病室性早搏及血清NO、ET-1水平的影响[J].新中医,2020,52(24):21-24.
[3]刘华明,林应华,刘丽梅,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加减对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心脏射血分数和心肌酶水平影响[J].四川中医,2020,38(12):66-69.
[4]张婷,颜旭,李茹,等.丹珀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44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11):39-41.
[5]路瑞华,唐文欣,郝丽丽.探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在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