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
2021-11-02周清亮
周清亮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随着我国中医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内科临床得到广泛关注,活血化瘀法成为中医诊治的成熟技术,为了有效的改善和控制机体局部血液循环,为提高消瘀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活血化瘀法是一种临床上的病理产物,淤血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旦出现离经之血停滞或者血行不通畅等情况,都是导致机体部分结构产生淤血,这对身体会造成较大的危害,是诱发各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临床上,应针对患者的临床具体表现,对症治疗。从临床医学概念上看,瘀血是人体血管内壁受到外力刺激或者自身血管结构变形及变化所产生的压力导致,血管瘀积,若不能够及时的将瘀积的血管打开,会对整个血管的血液流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各个器官血氧的需求也会产生影响,而从中医临床上分析,活血化瘀作为中医内科治疗的关键性手段,人体受损后,身体中会产生病理性的代谢产物,进而能够逐渐的转变成瘀,并且瘀血形成后并非固定形状存在的,其最终会对整个身体的气血运行造成较大的损害。通过对瘀血等临床症状的相关研究得出,中医学中的活血化瘀法对于治疗有形或者无形的瘀血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有效的保障气血通畅。
1活血化瘀治疗机理
在瘀血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要明确此类瘀血症状产生的主要原因,明确其是一种病理性的产物,在中医内科治疗的过程中,活血化瘀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中医的实际治疗过程中,病因多是复杂的。在具体治疗中,应根据病因详细分析治疗方法,可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证治疗效果。实践证明,活血化瘀法对不同的患者能起到更好的作用,而且此法反应快。不管是什么病,一旦体内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就会出现淤血。通过活血化瘀、疏通、活血、益气活血,可以结束病灶在体内的积累,进一步有效地防治疾病。活血化瘀是一种中医疗法。在古代,这种疗法受到医生的重视,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疾病的治疗。近代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也证明,活血化瘀药在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血小板功能、凝血、抗凝、调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微循环功能的调节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在现代中医的临床治疗中,临床应用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活血化瘀方法,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2活血化瘀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2.1治疗的适用范围
瘀血是由人体的病理变化引起的,作为诱因,充血会引起器官和组织的各种病理变化,导致更严重的疾病。身体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疾病,但无论淤血在身体的哪个部位,临床上都会出现以下症状,如出血、肿块、疼痛等。患者脉细、苔薄紫、舌苔黄。一旦出现症状,就需要进行活血化瘀治疗。
2.2 药物配伍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临床方面应用广泛。但在具体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合理应用,遵循灵活变通的原则,根据本病特点应用靶向药物。出血患者在行活血化瘀治疗时,应配合气体止血药物,可达到止血不止血的治疗效果。在药物选择上,我们需要按照上述原则用药。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结合行气活血药物,以达到化瘀不伤右的治疗效果。对于一些热毒、血瘀的患者,我们需要使用一些解毒活血的药物,而对于痰瘀患者,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化痰瘀血的药物。因凝集血瘀者,可温热化瘀。在活血化瘀疗法的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以保证治疗效果。
2.3注意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活血化瘀的方法虽然可以消除致病因素,但在应用中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导致耗气、阴损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应注意活血化瘀的负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医生需要能够仔细检查患者的淤血情况,选择适当的活血化瘀方法,尽量消除淤血,但对患者的负面影响很小。在治疗中,在消除患者的淤血后,需要适当补充,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在治疗中,避免快速消除淤血,大量使用相关药物,对患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在药物配伍上,如果有低血,不能使用沉淀药,如果有低血,不能使用提升药。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在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时应更加谨慎。这种药有孕妇从胎儿掉下来的风险,所以要多加小心。活血化瘀疗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活血化瘀的药物大部分都是强效的,但是作为医生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发作过于猛烈,很容易受到伤害和纠正,在应用中不要过度治疗。我们必须能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处方。
3结束语
中药在活血化瘀方面具有显着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治疗多种疾病。灵活用药是其疗效的关键。活血化瘀已成为中医治疗内科疾病的常用方法。中医药专家学者要继续加强中医药临床研究,努力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效减轻患者病痛,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健康发展。活血化瘀法虽然在中医临床科室得到广泛应用,对临床工作有很大帮助,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使用中,不要注重祛瘀祛邪,而要注意过度使用,会导致正气受损。在中医临床科室,用药必须灵活、适当,以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旭祖.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家庭生活指南,2020(07):88-89.
[2]周国平.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0):16.
[3]刘伟.浅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6):211-212.
[4]李雪.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的临床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9):188-189.
[5]杨程.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41(03):39-40.
[6]周松.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1):7-8.
[7]王国玺.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應用与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8):110.
[8]左敏.浅谈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