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理论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浅析

2021-11-02郑冰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7期
关键词:贝尔曼短篇小说叶子

郑冰

欧·亨利是美国短篇小说巨匠,其一生所著精品短篇小说数量较多,而且流传度很高,因而其在美国短篇小说界有极高的地位。而从欧·亨利的众多短篇小说写作特点上来看,其更善于描写小人物在社会底层的生活现状,通过对小人物生活现状的描写来反馈当前社会形势。从实际情况上来看,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质量参差不齐,既有水平极高能够直击读者心灵的小说,同时也有一些不被人们看好的作品。《最后一片叶子》是欧·亨利的名作之一,这篇小说是欧·亨利借助描写小人物的生活形式来对生命的意义进行分析解读的佳作,也是当前国外短篇小说的重点研究对象。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人物数量普遍较少,主要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线来直接体现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最后一片叶子》通过三位人物来支撑整个故事线。琼西患肺炎后,认定自己的生命将随着常春藤最后一片叶子的掉落而结束,而苏作为琼西的朋友只需要让琼西摆脱这样荒诞的想法,重拾对抗疾病的信心。贝尔曼是一位住在苏和琼西楼下的失败画家,他年过六旬,虽然口中天天嚷着要创作出传世之作,但始终未有任何动静,故事就是通过这样三位性格各异的人物来展开的。贝尔曼先生画出栩栩如生的常春藤叶子让琼西重拾了求生的欲望,而贝尔曼也因画这片最后的叶子而筋疲力尽,最终因患肺炎而死。小说通篇为读者们描述了生命的意义,对于人而言最可怕的不是影响身体健康的疾病,而是人自己的求生意志,如果自己没有坚定的求生意识,放弃生命,那么任何治疗都将变得徒劳。而从贝尔曼先生的角度来看,他是小说的灵魂所在,虽然小说对其人物描述寥寥无几,但最终其给读者内心带来的震撼却是非常大的。贝尔曼燃烧自己的生命,画出最后一片叶子,因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小说最后揭示了这一情况,并将剧情推向了高潮,而《最后一片叶子》高潮即结局的特点,也符合欧·亨利短篇小说的个人写作特点。评价理论是文学作品解读的一种新兴形式,本文将基于评价理论来对《最后一片叶子》进行文学解读。

一、评价理论浅析

想要分析评价理论,首先就要了解其母系统,评价理论是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而衍生出的文学评价理论,因此要先了解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相关内容,才能进一步对评价理论进行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或者说系统功能语法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对文学作品进行语言分析,这三方面分别是人际功能、概念功能以及语篇功能。其中,语篇功能是指一篇文章在语言使用情况方面的概述性用语,而概念功能则主要是指文章在语义和语句表达方面所展示出的作者想表达的概念性的认知内容。而本文所讲的评价理论则是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角度发展而来的一种文学评价体系。人际功能所讲的是人际意义,而从人际意义角度上来看,分析的内容是文中各种可以协商的态度,因此其分析的实质是各种语言资源,所以在利用评价理论去对某一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解读时,也要重点对语言资源进行分析解读。在评价理论之中,其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利用相关语言来表达的对某类事件、事物的态度,而且还要研究语言使用者在其中的介入关系以及介入程度。而从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以及介入系统两方面来看,介入系统更加关注的是语言使用者通过怎样的语言应用来介入相关内容,以及使用这样的语言表达形式能够达到的介入程度。从态度系统上来看,态度系统是评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情感判定以及鉴别。其中,情感是指人对情感的表达或情感对人造成的影响,判定是指对主人公性格和行为的评价,鉴别是指对事物价值的评价。在基于评价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将分析内容仅仅停留于词汇层之上,要注意将语言的各个层面通通纳入到语言评价之中,而这就要求采取评价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时,要注意从词汇、句法、语篇、音系四大层面来进行分析。

二、评价资源分析

(一)词汇层评价资源分析

利用词汇来进行评价分析,是评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词汇虽然只是独立的个体,但其在整句或整篇之中能够凸显的深层含义却是极为明显的。很多时候,文中对人物外貌、动作以及其他方面的词汇描写,在用词方面是极其考究的。从《最后一片叶子》中对人物的描写上来看,其词汇用法相当精妙。关于贝尔曼的外貌描写,全文对此处的描写篇幅相对较少,仅通过零星几个词汇来让读者对其具体外貌形象有一定了解。这一部分的描述中所用形容词主要包括“old”“little”等,虽然从作者用词角度上来看,贝尔曼并没有好看的外貌,甚至可以说长相不佳,而且通过对其性格的词汇描述,可以了解到贝尔曼脾气直爽,甚至有一些暴躁。但从对其行为的描述词汇上来看,包括“little”在内,一系列形容词却又将贝尔曼富有同情心且善良真挚的情感表现无遗。在对贝尔曼进行词汇形容上,用词将成为直接决定读者对贝尔曼的整体认知,虽然贝尔曼年过六十,在自己本职绘画工作上可谓毫无建树,但通过“regard”“failure”等词,读者依旧可以明确地了解到贝尔曼对自己邻居的友善以及其自身所具备的绘画能力。文中还有一些词汇,对贝尔曼工作成绩进行了比较隐晦的评价。除贝尔曼以外,文中在描绘和形容苏及琼西的词汇上,用词也非常准确,能够体现出作者想表达的真实情感,以及主人公所面临的现实状况。

(二)句法层评价资源分析

从句法层进行评价分析时则要注意文中所应用的句式情况。通过对《最后一片叶子》的全文句式解析,可以发现作者在句式使用方面习惯使用简单句和短句,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阅读过程中,借助这些意思表达比较明确的短句和简单句,能够对小说有更好的理解。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最后一片叶子》全文都在使用非常简单的短句和简单句来进行叙述,在一些关键部分,作者为表达自身情感、推动文章剧情发展或表达更为真实的人物情感,也会使用一些长句和复杂句,这说明作者在进行叙述的过程中,能够较为清晰地判断出究竟哪一部分应让读者有更为简洁清晰的理解,哪一部分则需使用长句和复杂句来增加剧情的生动性。对文章句法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文中短句和省略句使用次数相对较多,例如“five what dear”“you won”等,这些句子虽然相对较短,在相应的使用环境下却非常清晰地表达了作者或主人公想要表达的内容。而且这样的简单句和省略句也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相关人物的性格特征。当然,在一些富含深意,应使用长句和复杂句进行表达的部分,作者也不会吝惜篇幅,例如在琼西借常春藤最后一片叶子掉落寓意自己生命将随之消逝的这一部分,作者就使用了较长的复杂句:“Tell me as soon as you have finished,because I want to see the last one fall,I want to turn loose my hold on everything.”這些既表明了琼西的个人性格特点,同时也向读者朋友们展示了琼西当时对于生命的绝望态度。

(三)语篇层评价资源分析

从语篇角度上来看,作为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在全文行文过程中,对于个体人物以及整体故事的叙述连贯性是比较好的,这也是语篇分析过程中有关连贯性的重要体现。一篇文章在语篇方面根据其不同体裁表现出的连贯性也有所差异。就小说而言,作为叙述性内容,其非常看重时间连贯性。在对《最后一片叶子》进行语篇层评价资源分析时,要抓住小说主线对时间线结构进行分析。小说的主线是“the last leaf”,虽然关于叶子的相关内容在小说中后半部分才逐渐展现,但小说前半部分也一直在对小说主线进行铺垫,推动故事的发展。而从时间连贯表现方面来看,作者采用了不同特征的时间点和与时间相关的描绘,包括“in November”“One morning”“The next moon”等,在时间叙述方面,其用词和用句表达是准确的。小说采取了欧·亨利比较擅长的第三人称描写方式,文中以这样的角色来对故事进行讲述,使读者能够以自我为标准来对小说中的人物和事物进行判断。

(四)音系层评价资源分析

音系层评价资源分析其本质在于对文中用词、语音、语调的分析。对于短篇小说而言,语言特点是读者了解相关人物性格特征及人物形象的重要依据。而从语音语调方面上来看,作者能够展现出的语音语调特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身份、地位以及情节相适应。以《最后一片叶子》中贝尔曼的语音语调特点来看,由于其年岁相对较大而且生活于社会底层,因此其发音不标准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文中在这一点的表现上也非常到位,在多处都表明了贝尔曼存在分不清辅音的情况,例如将“business”读成“pusines”,另外,其舌齿音和齿龈音也存在混淆的情况,例如,贝尔曼分不清“they”和“dey”。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贝尔曼在生活中并不重视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或者说并没有大户人家从小养成的良好语言能力。恰恰是这样的贝尔曼对琼西却是十分关注和照顾的,这也体现出了一种反差感,表现出了贝尔曼是一位善良的老人。

猜你喜欢

贝尔曼短篇小说叶子
最后一片藤叶
怎样写短篇小说
眺望以爱为生的境界
贝尔曼舍己救人“行为”及“方式”的合理性
眺望以爱为生的境界
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节选)
寻找初恋(短篇小说)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一见倾心的优雅——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