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罪与罚》的现代主义意蕴解析
2021-11-02杨建霞
杨建霞
生活在资本主义方兴未艾的历史末期,陀思妥耶夫斯基以自己独特的情感角度观察着整个社会,在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的同时,其站在社会的大环境之下对“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进行剖析。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典代表作《罪与罚》当中,读者能够看到善与恶的纠缠、生与死的较量,进而体验那种深入人心的文学魅力。从表达、人名上来看,《罪与罚》是晦涩的,但从客观的现实上进行分析,其所包含的现代主义意蕴足以令人深思。本文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创作的《罪与罚》进行鉴赏,分析其作品中所包含的现代主义意蕴。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思想
即使是在世界文学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特点也是独树一帜的。当“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标签在这个作者的身上被落实之后,他的作品、思想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继承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的表述特点的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进行了批判内容的创新,这也就是其自称为“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的真正原因。在看清社会现实、阶级矛盾的同时,其将对客观真实的描写融入故事主人公的主观意识当中,进而形成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点。与传统的长篇小说的表达方式不同,陀思妥耶夫斯基将自己创作的关注点放在了人物心理路程的刻画上,他的《罪与罚》不拘泥于细节与环境描写,而是阐述某种思想。部分学者研究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罪与罚》是病态心理的集合,意识流、潜意识、下意识等表述较为常见,这些表达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勾勒了独树一帜的文化创作方式,也让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有了新的定位:他不再是《罪与罚》中的特定人物,而是表现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混乱中清醒,盲目中坚定,这可以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主要表现特点,也是他作为作家,被现代主义作者竭力模仿的原因。
二、《罪与罚》中的现代主义意蕴解析
(一)场景中的现代主义意蕴
小说的创作遵循“一切事物的运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基本原则,《罪与罚》同样没有脱离这一限制,在创作的过程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并没有考虑“现实之外的艺术环境”,而是将生活作为一种反映现实的文学形式,在客观的真实当中撕开一条“时空间的裂缝”,进而促使读者进入到对应的环境当中。在无限逼近与真实的情境中,《罪与罚》的现代主义意蕴正在初步表现出来。
回顾《罪与罚》的核心内容,不难发现,作者对于环境也投入了一定的关注,但这种关注以空间为主导,以时间为纵贯线,在表现故事的过程中,赋予了读者一种似真似幻的虚拟感。如在主要情节的表述当中,故事主要被压缩在六章二节的各个环节当中,借助时间、空间的遥相呼应来勾勒故事:在拉斯科尔尼科夫实施犯罪之前,他是住在贫民窟的落魄子弟,脑子里的冲动如同魔鬼一般煎熬着他,使他不断地生出作恶的思想。这一阶段,主人公的心理逐渐扭曲,周围的环境逐渐扭曲,故此,拉斯科尔尼科夫看见的周围的一切“都是恶心的”。而在随后的备受煎熬、承认犯罪、真心悔悟等阶段,情节与时间跨度被再度压缩,如同一位摄影师在某个环节突然按下了快门,无用的情节被忽略,整个故事只剩下高潮。在拉斯科尔尼科夫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的第二天,他走进了警察局,甚至做好了袒露一切的准备,但眼前的“平和”却让杀人凶手意识到,此次的传召与杀人毫不相关,于是,周围的环境变成了亮色调,拉斯科尔尼科夫开始借助咆哮、嘶吼来表达自己的兴奋,“如同绅士一样赢得了在场之人的理解”。而在波尔菲力用话术去激怒拉斯科尔尼科夫时,这个过度谨慎的人险些上当,最终暴露了自己的真实心理。在空间与时间的跳跃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借助人物的活动来反映现实,正是来自于人物的抗争,使得故事有了更强的冲击力。
(二)梦境中的现代主义意蕴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梦境定义为“清醒的生活的继续”,对于文学作者来说,梦境可以成为现实的另一种表达,已经死去的人能够在梦境中载歌载舞,同样,活着的人能够在梦中长眠地下。人物做了什么样的梦,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由作者决定,梦境反映了怎样的现实,则可以窥探人物的心理。借助“梦”的表达,作者将获得表现现实的另一条道路。作为操纵文字的文学大师,在尝试表现自己心目中的现代主义意蕴时,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然不会放过“梦”这种有力的素材。
在《罪与罚》中,作者借助梦来表现人物的纠结与恐慌,将现代主义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梦境往往是异常清晰、鲜明的,显得惟妙惟肖,有时出现的画面那么荒谬,那么突然,然而周围的环境和事情经过却是那么真实可信。这一段表述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用梦来混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分界线,让读者无法猜测后续的故事。而在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决定实施犯罪之后,梦的含义则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形形色色的景象……他在非洲的什么地方,埃及吧?那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从表述上来看,这样的文字似乎与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现实处境毫无关系,但这正是作品现代主义思想的最佳表达:在一个如此酷热难耐的七月,拉斯科尔尼科夫正在为是否杀人而犹豫不决,面前的窘迫、行动上的煎熬,都使他不断向往着另一片土地,于是,埃及的沙漠成了最好的选择,人烟稀少,不必与人打交道;溪水甘甜,可以抚慰自己痛苦的喉咙。作者将拉斯科尔尼科夫在白日里所见到的、听见的、渴望的一切全都带入到自己的梦境当中,在梦境中创作新的故事,先是看见现实,然后用梦来表现人物的糾结。纵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作品,《罪与罚》对梦境的应用最为频繁,心理压力、道德谴责,这一切促使主人公产生病态的情绪。在作者的现代主义表述当中,这一切是突然的,却又是合理的。
(三)意识中的现代主义意蕴
在描述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心理变化的过程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将心理上的挣扎、痛苦完完全全地表现出来,在为读者营造一个幻想世界的同时,借助潜意识、表意识将人物的情感无限度地放大,促使读者站在现实的角度上去考虑人物的未来。这种表达手法,可以视为对故事的重新描绘,但将其视为“一种现代主义意蕴”,从意识的层次上解读作品,或许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