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铁道兵
2021-11-02熊俊超
熊俊超
“凿通襄渝接天府,论剑武当开山门。十年一碑留正气,埋骨亦是英雄身。”
——题记
寂夜,云卷起群星。红烛光微摇,我倚着沙发,听外公激动地讲述他当年的铁路情结,时光仿佛一下穿越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充满激情、令人振奋的年代。
1968年4月,在那个国际形势非常险恶的年代,中央决定加快三线建设的步伐。外公是12师60团的铁道兵,被分配到三线建设的生命线——襄渝铁路,进行测量线路的工作。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于是81万人奔赴铁路建设中。西南大巴山,周围群山环绕,条件异常艰苦,只有骄阳作伴。建桥、凿洞已成了平常事,在四五十度高温的隧道里灌注混凝土也不足为奇,一日三餐基本上也只能啃馒头。
秋季的到来,让铁路施工更加艰难——时不时狂风侵袭,许多铁道兵被突如其来的飞石击中,跌落山谷。有一次,一座74米高的桥梁急需测量数据,外公和另一位战友从人群中自告奋勇地走了出来:“让我俩试试吧!”说完,他们头也不回地就徒手抓住桥梁上伸出来的钢筋,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背着沉重的测量仪器,每一步都像是在鬼门关前试探着。完全凭着一股不怕艰难、不畏牺牲的精神,顶着狂风登上了74米高的桥梁,完成了测量工作,為襄渝铁路的顺利施工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1975年11月,襄渝铁路全线贯通、正式运营,全长共837公里。铁道兵们战胜了川蜀天险,战胜了巴山凄凉,实现了三线建设的顺利完成。他们中有的长眠于襄渝线上、有的转业复员回了家乡,但他们的心始终与襄渝铁路在一起——永远在一起!因为那是他们永远的骄傲!
“到底是什么给了您这么大的勇气啊?”我不解地问。
“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就像入党誓言中说的那样,咱们党员就该有勇气冲在最前面;同时我又是一名骄傲的铁道兵,从成为铁道兵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们铁道兵的重要性:在战争年代,我们铁道兵打通了祖国的运输大动脉,为我党、我军取得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和平年代,我们铁道兵担负起了祖国的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任务,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铁道兵精神、薪火相传!”外公庄重而自豪地说道。
在和外公的聊天中,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的骄傲与自豪。现在我还是一名高中生,我应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运用现代化理论知识、科学技术将铁道兵精神发扬光大!
(指导教师:但菊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