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

2021-11-02邹婧楠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杨利伟一代人航天员

邹婧楠

【課文链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落地,杨利伟平安归来。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

无论是作为个人的还是国家的,从“神舟五号”顺利落地的那一刻起,他完成了光荣的使命和梦想。一时间,关于他的报道涌现不绝。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国的航天技术已不可同日而语,就在前不久,即2021年5月19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探测器着陆过程两器分离和着陆后火星车拍摄的影像。又是一个首次,冷却了的记忆被一样的激动人心点燃,追根溯源回到中国太空的起点。在谈论杨利伟作为民族英雄给中国、给中国的航天事业、给他自己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是怎样一步步成长,怎样一步步摘下梦想之星的。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从小生活在海边的杨利伟希望有一天,能像海鸥那样,向着蓝天飞去。

与我们的想象相反,小利伟爱看书、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作为教师的杨德元为了改变他的性格,通过在寒暑假带他去爬山、游泳的方式锻炼他的体格与意志。“工夫不负有心人”,小利伟对探险及运动产生了兴趣,常常同伙伴去野游和探险,这在无形之中对他今后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

1983年6月,18岁的杨利伟通过层层选拔,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院的一名学生。

杨利伟之后接受采访,谈及此次“招飞”时说:“高中毕业时赶上‘招飞,我压根儿没奢望能当上飞行员,谁知到县里体检时‘踩到了电门上,一下子就过了关。后来到锦州体检,开始不行,血压有点高。听人说喝醋能降血压,我就喝了一碗,血压就下来了。那年全县一共选上了六个飞行员,我是其中一个。不过没多久,六个同乡里面就有两个被淘汰了。”不知杨利伟是否看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段话让我想到里面的一个情节——少平去煤矿体检,由于紧张血压太高,也是通过喝醋来缓解并且成功了的。而我们年少的、尚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杨利伟,是否也为着青春的兴奋而升高了血压?

无论如何,在那一年,杨利伟顺利进入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

四年后,经过艰苦的训练和刻苦的学习,杨利伟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学士学位,被分配至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做飞行员。

杨利伟作为飞行员的素质在学校已经得以显露。1985年夏天,杨利伟第一次“遇险”。他的老战友徐万华回忆道:“杨利伟在航校学习,一次跳伞课中,5名同学编成一组跳伞,杨利伟第4个跳下去,降落伞还没有打开,第5名同学跳下来,两人粘在了一起。两把没打开的伞叠在一起,好像石头一样拉着他们飞快向下落。很多人都被吓坏了,指挥员不停地喊‘打开备份伞。杨利伟在险情中没有慌张,他和同学向相反的方向使劲拉伞绳,使两个伞及时分开,化解了险情。”由此可见,杨利伟的心理素质也远远高于一般人。

1988年,他被授予空军中尉军衔。

1988年,杨利伟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6年的初夏,杨利伟接到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的通知。

这次进行了3天的体检相当严格。参加体检的每一个飞行员的飞行时间必须达到1000小时,年龄要求在30岁左右,身高170厘米左右,体重65公斤左右。

对于杨利伟来说,他的难题在于“体形”。当时的他身高1.68米,体重却接近70公斤。为了控制体重,原先总要喝点酒的杨利伟坚持不喝酒,面对满桌的鱼肉也很少动筷子,只吃些豆类和杏仁,后来体重果真达到要求。

1998年,他和其他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

2003年7月,他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

2003年,杨利伟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他晋升上校军衔。10月16日,杨利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作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显示出了无比的勇气和过人的身体与能力素养,而成名后的各种采访和种种举动则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多个侧面。

一是敢于说真话、实事求是。

很多人都很好奇:浩瀚宇宙中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也有一些中国人问杨利伟是否看到了万里长城。

之前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太空中能够用肉眼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建筑”的说法深信不疑。因为这可以让中国人引以为荣。

但是,杨利伟却明确且肯定,同时也扫兴地回答道:“没有看到。”

这个回答,显然让许多人在兴奋中感到一丝遗憾与失望,同时也不乏一些质疑,因为据说外国宇航员都看到了。

究竟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

事实证明,杨利伟说的是实话。因为,长城的平均宽度不到10米,据计算,如果在月球上看长城,其难度相当于在2688米之遥看一根头发丝。

这何以体现杨利伟的勇气?

实话实说需要勇气。传闻虽是谬误的,却因其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神圣且符合大多数人的内心期望而有了不可侵犯和不可亵渎性。说真话的勇气在于说真话的人需要打破人们心中的愿望,自然会遭到质疑与攻击。不过所幸,在当时也没有其他中国人的话比杨利伟的更加具有说服力了,加上媒体的宣传,总算是破了此谣言。而此后其他航天员也证实了杨利伟的说法。

二是宠辱不惊,沉稳谦逊。

七年级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名为《太空一日》的文章是杨利伟根据回忆写下来的,开篇他便写道:“我以为我要牺牲了。”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尽管如此,通过实时影像,电视机前的观众并未察觉到杨利伟过多的反应和情绪波动。痛苦解除后他还是沉稳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包括后面面对神秘的响声和归途窗外的“裂缝”,他都可以很快地平复紧张的心情,冷静分析,沉着应对。

在谈及由一个普通人到英雄的巨大转变时,他回答道:“我倒没觉得自己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也并不是什么偶像。我现在依旧是一名航天员。不管我们这个集体是由谁来最终完成这次航天任务,都是一样的。大家的热情是因为我们整个航天事业的成就,是为我们国家取得了这样的成就而激动和骄傲。”其中的谦逊与宠辱不惊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杨利伟也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经验为日后的技术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他的成功鼓舞了万千华夏儿女。一百年的春华秋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应当学习他的精神与品质,愿永葆初心,红心向党,与党同行,为祖国的发展尽心尽力。

猜你喜欢

杨利伟一代人航天员
一代人
我是小小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叔叔的一封信
航天英雄杨利伟
星际穿越,中国航天员太空自拍
杨利伟:飞越群星
我们见证了
航天员失重是怎么回事
重要言论
我们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