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信息开发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以深圳图书馆为例
2021-11-02陈晓丹
陈晓丹
(深圳图书馆,广东深圳 518036)
1992年深圳图书馆剪报中心成立,从前期探索、综合发展再到服务方式的转型,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专题信息服务是依托现有馆藏、专业数据库等资源,以国内外主要平面媒体新闻为主要来源,以定向性和个性化服务,开展面向本市党政领导机构、行业企业、大众的各类专题、定题信息服务。在不断调整自身、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创新服务的过程中,形成了现阶段相对稳定的服务模式。
1 深圳图书馆专题信息服务的历史
1.1 传统手工剪报阶段
深圳是改革改革开放的前沿,随着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1992年深圳图书馆剪报服务中心成立了,在深圳的信息产业界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图书馆剪报服务业的领头羊,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1]。
深圳图书馆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拥有丰富的港澳台信息资源优势,拥有港澳台报刊资料500多种,不仅品种数量居全国最前列,而香港报纸当天上午到馆,台湾、东南亚报纸隔日可到,港台杂志出版后一两天即到,这一速度上的优势更为全国之最,也是剪报服务中心及时获取台湾及世界各地动态的一个重要信息源[2]。当时开展的专题剪报服务有海外金融、证券市场、基金投资、期货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国内外贸易趋势与机会、国内投资环境、现代商业与百货、环保和经营管理等。剪报中心提供的剪报服务分两种:日常专题剪报服务和临时专题剪报服务,前者为固定对象提供固定信息内容范围的剪报服务,如《证券信息参考》,后者为用户自定义信息内容、范围要求和发送周期的定制剪报服务,如为深圳国际企业服务公司提供的广告剪报资料。信息传递方式为每天按时传真、邮寄,或每周、每月专人将信息产品送上门。剪报信息产品用户广泛,受到一直好评,仅有关证券、期货、房地产一类的热门专题信息用户就超过了百家。
1.2 电子剪报阶段
电子信息时代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对信息的速度和信息产品的形式的要求。1999年深圳图书馆简报中心率先推出了电子剪报,震动了图书馆界。如《港澳台电子剪报》由传统传真变为电子邮件,由原来每天10点半发送提前到每天9点股市开市前送达客户,并建立起全文检索数据库,拓展为具有实用性和易用性的研究性产品。
根据客户要求,剪报服务中心开设了金融银行、保险、港口码头、零售百货、房地产、化工等在内的50多个行业周刊,如《珠三角融合专题》《港澳珠大桥专题》《中国MBO专题》《中国企业并购专题》《中国大股东行为研究专题》《金融控股专题》等电子剪报,以快速的响应速度、灵活的提供手段,赢得了客户的赞赏。除此之外,在原来的图像版基础上,又推出了网页版和数据库版,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各种需要。
1.3 信息来源拓展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一些报纸资源的专业商业数据库出现了。2003年,深圳图书馆通过购买惠科数据库(WiseNews),实现对信息筛选和编辑的全数字化操作[3]。2004年,引入TRS竞争情报系统,利用其智能化的网络信息收集模式和一体化的情报数据库加工方法,显著提高了剪报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4]。TRS竞争情报系统将信息来源从报纸、数据库拓展到各大新闻类网站、论坛、博客以及网络出版物等在内的众多网络资源。此外,深圳图书馆陆续试用及购买了海瀛天下、国研网、道琼斯FACTIVA等多个数据库,对信息源进行补充及拓展。
2 深圳图书馆专题信息服务的近况
专题信息服务是我馆信息咨询和参考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市领导、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决策信息参考的重要任务,由深圳图书馆信息开发部9名馆员负责专题信息服务工作。
2.1 立法决策咨询产品
(1)“两会”服务:2004年起,在深圳“两会”期间搜集国内外媒体对深圳两会的媒体报道,建立两会数据库供人大和政协查询与参考。并于2018年起在深圳政协会议现场提供驻场服务,为委员们提供信息服务。迄今已完成共17届两会的媒体报道数据库建库。
(2)内参专报:主要为深圳市委办公厅信息处、深圳市委改革办秘书处、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司法局、深圳市电子政务资源中心、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深圳市南山区委信息办、深圳证管办等16个党政机关单位提供立法决策咨询产品。
按频次分为每日专题、每周专题和每月专题,共25个专题产品。其中每日专题有《港报国内外要闻》《各地创新发展动态》《台港澳电子剪报》《经济专题》等11个专题产品;每周专题有《证券市场监管信息》《国际城市信息专题》等4个专题产品;每月专题有《深圳政协信息专报》《深圳公共文化专题》《信息参考月刊》《中外城市信息专题文献综述》等10个专题产品;年度专题有《深圳人大会议媒体报道数据库》和《深圳政协会议媒体报道数据库》。
(3)专题咨询报告:为深圳市党政决策部门、政府行政部门、研究机构及企业事业单位提供专题咨询服务,为各界的交流和决策做出了大量的专题咨询报告,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专题咨询报告
2.2 面向大众的专题开发
(1)深圳文博会、深圳高交会专题数据库:深圳文博会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高交会是经国务院批准举办的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与交易的专业展会。文博会和高交会代表了国家级的国际性的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成果的水平和成果。搜集每一届文博会和高交会的媒体报道数据,汇编成数据库,供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人士参考咨询,迄今共完成17届文博会和14届高交会的媒体报道数据库建库。
(2)微信专栏《深图微剪报》:微剪报是在新媒体上为大众提供专题服务的第一次尝试。每期有六条资讯,分别跟踪国际上的经济、文化、环境、法治、科技、民生领域,精准概括缩写,为读者们提供新鲜的、紧跟时事的、有深度、有思想的新闻快讯,由深圳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每周推送一期。阅读量高,深受读者好评。
2.3 面向图书馆行业的业界动态专题
在图书馆业界动态上,不仅搜集关于深圳图书馆的媒体报道集结成库,还搜集图书馆各界的业务动态和创新,形成专题,供同行参考查阅。
(1)馆内:《深圳图书馆新闻媒体监控及建库》(2015年起)搜集国内外媒体对深圳图书馆的媒体报道,提供数据,并建立深圳图书馆新闻媒体监控数据库提供查询与参考。
(2)国内:《公共图书馆业务信息动态》(2013年起)每月精选图书馆业界有借鉴意义的业务创新和业界动态。
(3)国内外:微信专栏《海内外图情》(2020年起)针对某个主题调研海内外(主要海外)图书馆界现状和动态,形成“微综述”,由深圳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每月推送一期,获“图书馆报”“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协作网”“国图参考”等业内外微信公众号多次转载。
3 专题信息服务业务流程
专题信息服务业务流程按照专题设定→信息检索→信息处理→信息报送→信息备份、统计→专题建库、数据维护这个流程顺序实施。其中在专题设定上,除了常规专题外,根据现有用户的其它工作任务要求,及时组织各项临时及不定期专题;对原有服务对象以外的新增专题,在设立前需结合本馆专题信息业务范围、特征及服务对象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重要新增专题的设立需上报主管馆领导审批。在信息检索中选取的信息来源以馆藏订购报刊、慧科报刊新闻数据库、道琼斯Factiva等专业数据库为主,结合部分网络资源(搜索引擎、网络数字报、新闻门户网、博客、论坛、微信公众号等)。
4 专题信息服务面临的问题
4.1 信息源的限制
由于深圳的特殊位置,香港报刊杂志一直是重要信息源,如《香港经济日报》《信报》《东方日报》《明报》《星岛日报》等,除此之外,购买了慧科、道琼斯Factiva、国研网等多个数据库,并拓展到各大新闻类网站、论坛、博客、微信公众号以及网络出版物等在内的众多网络资源。由于通关特殊原因导致报纸有时延迟送达,或者商业数据库故障等,影响信息采集,最终无法正常按时发送专题。因此,专题信息源时效性受到制约。
4.2 产品形式和媒介单一
目前深圳图书馆提供的专题信息服务产品,立法决策咨询类产品和行业动态类产品基本以文字产品为主,发布媒介为邮件、出版物、光盘;面向大众的专题产品以图文方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发布。国家图书馆在立法决策咨询服务方面,构建参考咨询服务为主,并与高层讲座、信息素养培训、数字化服务等多种形式相辅相成的服务体系[5]。而在新媒体技术兴起的现在,面向大众的信息开发有了多种媒介的可能性。相比起来,我馆专题信息服务产品形式和媒介比较单一。
4.3 缺乏统一平台管理
随着服务对象、信息需求数量增多、难度加大,日常决策咨询任务以及面向大众信息开发产品数量逐年攀升,目前仅常规产品已达24项,在需求对接、资源采集、数据筛选、知识转化、产品发布、反馈调整、统计监督等流程上,会出现产品内容交叉重复、产品统计混乱、人员安排错位、服务对象错位等情况发生。国家图书馆于2008年正式上线“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平台”,是一个集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内容分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决策参考信息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6]。建立一套涵盖信息源、用户、产品的综合数字化服务平台,能更好实现统一管理监督,提供个性化数字服务。
4.4 缺乏用户群体分析
随着服务对象、信息需求数量增多,用户群体需要不断进行市场细分,由于被动、安全保密等服务要求,缺乏对用户进行体系化、层次化的把握和区分。针对立法决策咨询产品,在需求沟通、联络报送、批示反馈等过程中,缺乏对不同层级用户数据的收集分析;针对面向大众的信息产品,缺乏用户点击率、转发率、评论内容的收集和相关用户调查。通过清楚绘制用户画像,可以准确和动态把握用户需求及其变化,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服务设计的主观性和盲目性[7]。
5 专题信息服务的改进策略
5.1 拓展丰富信息源,加强信息资源整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网络信息资源内容多样,表现形式多样,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针对每一个专题的特性,筛选有针对性的、时效性好的、真实性高的信息源,建立丰富的信息源矩阵。数据库、互联网、社交媒体等信息源在存储格式、显示方式、检索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及不可互操作的特点,因此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利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实现跨平台、跨数据库的信息检索,对情报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信息资源整合涉及到元数据、都柏林核心集、可扩展标识语言、资源描述框架、知识本体、语义互联网等新技术、新理论,需要从互联网技术的底层结构入手[8],构建一个便利的检索平台,使信息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和更广泛的应用。
5.2 提供多样化和多形式的服务和产品
面对立法决策机构,除了提供常态化的专题信息产品,还可开展嵌入式服务,就是在政府内部开设图书馆分馆,将决策服务嵌入到政府工作中去。国家图书馆已经在这方面率先实践十年有余,截至2018年,国家图书馆部委分馆用户已达17家[9];广州图书馆也在2014年成立人大分馆,服务结果通过人大分馆平台及时交互推送,与人大分馆形成有机整体,信息服务针对性明显增强[10]。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派驻辅助馆员、信息素养培训等形式提供多样化服务。面向企业,可以成立信息俱乐部,实行会员制管理,提供行业报告、商业调查等个性化信息服务[11]。面向大众,除了提供时政、科普、前沿等微文字产品,在现在这个融媒体时代,还可制作微视频等新型产品促进信息素养教育、开展阅读推广等,微视频具有短、快、精、随意性、大众广泛参与性等特点及优势[12],对图书馆提供专题信息服务而言,是一种值得探究的产品形式。
5.3 建立专题信息开发服务统一平台
2008年国家图书馆的立法决策服务平台成立,随后,不少公共图书馆也陆续建立起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南京图书馆于2012年开通了“江苏立法决策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不仅拥有国研网、龙源期刊以及南图自建的数据库,还设置“两会热点”“立法动态”“政府管理”等8个定期更新栏目,平台开通之初,只允许政府重要领导通过证件号和密码登录,决策信息平台所有信息均不对外公开,现在已向民众开放“两会关注”“立法动态”“长三角经济”“舆情观察”“环球视窗”等内容[13]。
建立专题信息开发服务统一平台,可为用户、馆员、图书馆资源提供接口,由用户访问平台、提出需求,并对各阶段服务效果进行评价,由馆员分析需求、制定项目,并对整个服务过程进行监督检验[14]。在此基础上,构建由资源采集、数据处理、信息处理、知识分析、产品发布等环节组成的流程体系,以及由用户系统、资源系统、编辑操作系统、分析系统、发布系统组成的子系统体系。框架体系自底向上分为资源阶段、数据处理阶段、知识信息阶段、决策分析阶段、产品发布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专题信息开发服务统一平台框架体系
5.4 用户个体和群体画像的构建和分析
用户画像通过精准刻画出用户个体或群体的信息全貌,从而描述和学习用户获取知识的方式和规律。随着与立法决策机构合作的常态化,在需求沟通、联络报送、批示反馈等过程中,分析信息使用人、沟通联络人、信息获取人等不同层级用户的特点[15],构建多级分类用户画像标签体系和资源标签体系,归纳其身份特征、行为特征、知识取向,生成用户画像,描绘用户的决策目标及需求特征。而面向大众的信息产品,采集用户点击率、转发率、评论内容、用户个人可见信息等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构建用户群体标签体系,生成用户群体画像,可用来发现热点、预测热点。用户个体画像分析针对于立法决策机构各层级用户,用户群体画像则针对行业、企业、大众等机构群体,因而形成不同粒度的服务内容。
6 结语
深圳图书馆提供专题信息服务有着长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口碑,面对快速的经济发展环境和互联网技术的兴起迭代,我们也随之不断调整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形式,为平等无障碍且有效的信息查询和信息获取提供保障。紧跟时代潮流,力争信息互联互通,服务智慧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