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服务对VAS与ADL评分的调节作用
2021-11-02肖莉
肖莉
(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0 引言
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风险会有明显上升,面临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加剧现状,其已成为临床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点表现为骨量减少、脆性增加等,患者发生骨折的几率有明显增加,给患者的健康生活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1-2]。目前,对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治疗,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其虽能将骨折处复位,但其本质为创伤性治疗方法,会给患者预后康复带来一定影响,故而需要加强护理干预[3-4]。延续性护理贯穿治疗和康复始终的护理理念,患者出院后获得针对性的护理指导,能够改善预后,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本次研究对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分析采用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n=45),是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对照组(n=20):男12例,8女 例,各 占 比60.00%和40.00%;年龄57~73岁,平 均(61.27±5.17)岁。试 验 组(n=25):男15例,女10例,各占比60.00%和40.00%;年龄58~75岁,平均(61.29±5.23)岁。所有患者的各项资料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指导、基础生活护理及康复指导等常规护理内容。试验组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护理内容有:①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由我院科室医护人员组成,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联系方式成立微信群,每月组织进行有关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知识讲解活动,并开展社区义诊活动,便于患者一对一进行疾病问询、解答。②疼痛护理: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及时使用疼痛量表评分进行评估,合理应用多维度镇痛方案。帮助患者学习转移疼痛小技巧,并及时请教中医专科医生,配合针灸、汤药、推拿、熏蒸、敷贴等方式来缓解疼痛,若患者经上述干预仍未能缓解疼痛,需要按照医嘱予以患者镇痛药物。③生活护理指导:a.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休养环境,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时刻关注患者的需求,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做好家庭安全防护,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助行器,让其感受到来自家人、医护人员的关爱;b.遵医嘱予以患者包含骨吸收抑制剂及骨矿化成分药物,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药物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应对方式,鼓励患者建立用药日记,提醒患者按时、按量用药;c.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制作针对性的饮食护理计划表,鼓励患者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钙类食物,多摄入微量元素蔬菜和水果,平衡体内营养。④运动锻炼: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进行适度锻炼,制作锻炼视频,便于患者学习和保存。患者卧床时,可开展进行四肢功能锻炼,包括直腿抬高、屈膝、蹬腿、手臂旋转等,待患者适应后,可开展进行仰卧起坐、瑜伽等锻炼方式,另外还可借助康复器械进行抗阻、平衡训练,改善患者的脊柱密度。另外日常生活中还应当进行负重锻炼,能够提升患者的身体素质,网球、瑜伽、快走等方式均有助于骨骼健康,功能锻炼应在日常充足的清晨时间段进行,利于体内钙吸收,值得注意的是,锻炼过程需要有人陪护,以免出现不良事件。两组均随访观察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包括:VAS,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症状越重;ADL,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使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
护理干预前,患者的VAS、ADL和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试验组更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s,分)
表1 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s,分)
组别 时段 VAS ADL 生活质量对照组(n=20) 干预前 7.39±1.22 45.28±4.09 59.14±9.16干预后 4.19±0.51 78.26±10.34 72.34±8.14试验组(n=25) 干预前 7.35±1.23 45.31±4.11 59.19±9.13干预后 2.17±0.11 85.27±9.16 83.25±9.34 t/P对照组(治疗前后) 10.823/0.000 13.264/0.000 4.817/0.000 t/P试验组(治疗前后) 20.973/0.000 19.901/0.000 9.211/0.000 t/P组间组(治疗前后) 19.303/0.000 2.409/0.020 4.119/0.000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疾病本身虽不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存在的潜在并发症更具有危险性,其中脊柱骨折是高发疾病,限制患者正常肢体活动,影响患者的穿衣、坐立、行走等活动,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6]。目前对该疾病采取手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但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同样也影响了血液回流,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症状,始终无法开展针对性的康复锻炼,预后不佳[7-8]。
常规护理模式仅仅关注院内护理,院后指导内容单一,患者会因环境的转变,用药、康复锻炼等依从性不高,因此护理效果一般。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将院内护理服务延伸,持续为患者提供有效、针对性的康复指导,能够解决患者院后康复护理中存在的疑惑,督促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进[9]。疼痛是患者预后康复中最常见的表现症状,及时使用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多维度镇痛模式,包括心理模式、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理疗、镇痛药物干预等,镇痛方式多样,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注重生活指导,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居住、用药习惯进行改进,做好安全防护,护理干预内容更加系统化,有助于提高护理康复效率;康复训练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重点内容,延续性护理干预规避康复锻炼的盲目性,康复锻炼内容规范,循序渐进开展功能锻炼,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出现,能够增强体质,避免疾病复发,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10]。研究结果表示,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VAS、ADL和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改善(P<0.05),充分肯定该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将延续性护理服务应用骨质疏松脊柱患者院后康复中,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心理负担,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