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明的中国

2021-11-02天津一考生

课外语文 2021年29期
关键词:方志敏名言惩戒

⊙ 天津一考生

百年之前,中华大地一片黯淡。山河破碎,灾难频仍,民不聊生。在东西方列强的欺侮和压榨之下,中国人民喘不上气,直不起腰,抬不起头。但是,无数的革命先驱如方志敏一样深深明白:中国不会一直趴下,中华民族必将化作一条巨龙,从世界的东方腾飞,中国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第一段基本维持原貌,紧扣方志敏言论,作为统领全篇的总论点)

这些革命先驱何以能够如此自信?何以能够对中国光明的未来持有坚定信念?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因为他们找到了一条可以拯救中国、给中国带来光明的道路。

陈胜的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暴露了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变革者”对民众的藐视;华小栓吞下的人血馒头,折射出广大民众与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深深的隔膜。在这样的背景下,欲求中华民族光明之前程,只能是一件一厢情愿的事。(添加上这段内容,为的是从反面阐述中国求得“光明前途”的必由之路,为与后两则名言形成有机关联作铺垫)

而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们始终植根于人民之中,从民众身上汲取力量,获得信念;同时,他们又将一粒粒民主的火种播撒在民众的心田,点燃了他们心头的爱国主义的火焰,使广大民众真正明白:“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国家是大家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旦这样的理念深植民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便会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全民意识”,成为他们为国献身的精神动力。“人民就是江山”,拥有民心自然就会赢得伟大中国的光明!(这段议论使第一句和第二句名言形成了有机联系)

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探索出一条改变中国命运的道路,找到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金钥匙。从此,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把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让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尘封,让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光明前途”,绝不仅仅在于让中国人民脱离苦难之海,更在于让中国人民登上幸福之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就像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将爱国的激情化作巨大的推动力,推动着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推动着伟大的祖国朝着民族复兴的光明前程驰骋。(添上这一段,是为了将三个名句联系起来,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并服从于统一的论点)

今日之中国,早已不再是积贫积弱之中国,“神舟”升天刷新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拓宽了中国深度,高铁奔腾提高了中国速度……我们看到了第一艘航母下水、可燃冰试采成功、“墨子号”科学试验卫星上天、“玉兔号”月球车着陆月背、港珠澳大桥使天堑变通途……我们在一次又一次为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繁荣美好而心潮澎湃、欢欣鼓舞中阔步向前。

而今,方志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愿望早已成为现实。中国这艘巨轮,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这样的英明的舵手掌舵,有一个个像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王继才、黄旭华、黄大发这样的前赴后继的杰出的水手的保驾护航,正劈波斩浪向着既定的目标进发……

伟大的中国,光明无穷期!(以上三段,展示了当今中国的巨大辉煌,揭示了成就这一辉煌的原因,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展望,将三则名言的含义有机交融,使文章完美收官)

【总体评价】

修改后的作文,以方志敏名言的内涵为总论点,以陶行知、黄大年言论为支撑,逐层深入地阐述了有伟大、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勇敢、勤劳的中国人民的付出,古老的中国必将焕发生机,必将拥有光明前途的道理。文章的分析议论有理有据,细致周密,令人信服,尤其是对材料中三则名言的阐释,富有创意,使三句名言在文中有机交融。若用一句话概括三句名言的内涵就是:因为一个个爱国者的付出,中国一定会拥有光明的前程!

【立意指津】

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如何做好多材料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在写作中如何加强各个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这里,提供两个简单的技巧,供大家在写作实践中参考:

第一,审题时,要能够找出所有材料的“共同外延”。在任何一道“多材料型”作文命题中,各个材料都不可能是孤立无联系的,它们都有着或显或隐、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只要眼界更宽广一些,思考更深透一点,便不难发现其中的关联,从而寻找出能够涵盖这些材料的“共同外延”,进而概括出统领性的论点。我们来看2017年全国Ⅱ卷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做这篇作文,先得理解每一个名句的含义,进而根据其含义进行配对、整合,选出最适合放到一篇文章中的两到三句诗文,提取出它们的“共同外延”,以此为论点作文。

第一步,先理解每个句子的含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主旨是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实干进取。“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主旨是怀乡思亲、思家爱国、关注现实。“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主旨是注重内在、充满自信、特立独行。“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主旨是大局意识、天下为公、奉献天下。“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主旨是正视现实、不避风险、勇于进取。“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主旨是责任担当、坚定自信、伟大抱负。有了这样的理解为基础,我们便可以对其中的名句作配对组合了。①⑤组合,立意为自强奋发、敢作敢为;③④⑤组合,立意为满怀自信、拓宽眼界、敢作敢为;①③④⑤组合,立意为自信自强、提升境界、敢于担当;②⑤组合,立意为家国情怀、正视现实;③⑤⑥组合,立意为坚持自我、责任担当……能够找到这些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我们也就不难写出分论点之间“有机关联”的文章了。

第二,审题时,还要能找出每则材料的“独特内涵”。所谓“独特内涵”,就是指一组材料中所包含的每一则材料的独特意义。还是拿2019年天津卷作文题所引用的几则名言来说吧,“爱国主义”是三则名言的“共同外延”,而“爱国主义”统领下的“执着信念”“精神追求”“具体行动”则是三个名句的“独特的内涵”。这里,我们可以作一个具体分析: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方志敏的这段话表达出的是一种坚定、执着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的处境中表现出的对光明未来的必胜的信心,这正如毛泽东所坚信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一个觉醒了的中国人的精神上的追求。每个人都应明白今天不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时代,国家是自己的,因此,爱国乃是每个人的本分!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黄大年这段话重点阐述的是一个人的行动。有了信念,有了追求,更需要有行动。只有付诸行动,我们的理想和信念才可以变为现实,我们才可以推动历史潮流滚滚向前。

我们综合以上三句名言的分析,便不难“组合”成这样的立意:中国的前程一定是光明的,因为中国人是爱国的,他们愿意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而献身。或者说:只要中国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为祖国发展而献身,中国一定会拥有最美好、最光明的前途!

所以,在多材料型材料作文或多材料型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概括出能够涵盖这组材料的“共同外延”,同时能够提炼出其中每一则材料的“独特内涵”,然后加以糅合、组合,就不难获得既能统摄全篇又关联各层的立意,以此为文,自然会是有机的整体。

【实践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凡是需要惩戒的地方,教师没有权利不惩戒;在必须惩戒的情况下,惩戒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材料二: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先生这样介绍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2019年7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正式提出,将保障教师依法享有教育惩戒权。

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教育惩戒”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明确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多材料综合立意的材料作文,主要考查学生对“教育惩戒”这一热点问题的分析和探究能力,以及呈现自己观点和思考的表达能力。三则命题材料,一是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关于教育惩戒的名言。马卡连柯认为教育惩戒是教师的权利,更是一种义务,是教育中的一种必要手段。二是鲁迅作品中对自己启蒙老师的回忆:有戒尺,可罚跪,但都不常用。这告诉我们,教育惩戒是我国教育史上一种传统的方法,但又是一种非常规手段。三是党中央国务院2019年推出的“将保障教师依法享有教育惩戒权”的意见,这一意见将赋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享有“教育惩戒”的权利。综合三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惩戒是一种中外各国的教育传统,是教育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权利,所以,对教育惩戒的推广和实施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如何实施教育惩戒、是把它当作教育的不二法门还是辅助手段、如何不使之走偏……值得身为教育对象的考生细加思量并提出看法。

这篇作文的立意,可以从这三个角度考虑:一是充分肯定教育惩戒的意义。教育是需要因人而异刚柔并济多种模式搭配的,一味“苦口婆心”未必就能打动每一个人,响鼓须用重锤。二是教育惩戒不是教育的唯一法宝,只是一种万不得已时的辅助手段,教育的最主要方式应当还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非依仗惩戒包打天下。三是必须充分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尺度,将教育惩戒与惩罚乃至体罚区分开来,让教育惩戒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正能量。

考生在审题时,必须充分理解每则材料的含义,并能加以综合,提取出最佳立意;写作时,要使三则材料的含义形成有机关联,可以详略有致,但应力求照顾到每个方面。

猜你喜欢

方志敏名言惩戒
忘却歌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也谈“教育惩戒权”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名言趣画
读名言 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