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驱动下指向社会责任的教学设计——以“合理的膳食”一节为例
2021-11-02顾颖瑶
顾颖瑶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石湖中学 江苏苏州 215200)
我校外来务工子女较多,约占全校学生的78.8%,且涉及地域较广,来自中国的五湖四海。学习“合理的膳食”时,正值2020年11月疫情期间,为了解不同人群的饮食状况,笔者对本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各有特色,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多姿多彩。因此,笔者改进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根据学生疫情期间的真实饮食情况,创设情境,总结出5个膳食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尊重文化传承,利用所学对地域传统饮食习惯的合理性作出理性分析、判断,正确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第三节内容。教材内容包含膳食纤维、合理膳食的五大原则和一个“修订一日食谱”的学生活动。本节设置在“饮食和营养”一课之后,学生已经了解了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种类,并初步利用教材所列的食物,设计一日食谱。第二节“营养物质的作用”一课的学习进一步为“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做好知识铺垫,让学生了解到食物中含有能量。本节对前两课的生物知识进行应用,又是下一课“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有重要意义。
社会责任素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社会责任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生物学知识宣传引导。本课是在疫情大环境下学习的内容,将改善疫情期间某同学的膳食并解决其身体症状设为线索递进,教学重点是合理膳食五大原则,难点是完善一日食谱。通过“分析疫情期间膳食”“评价学校食堂午餐”“分析中国地方饮食文化”3个活动,培养学生健康饮食的生活理念,增强学生节约粮食、注重粮食安全的社会意识,自觉宣传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提升社会责任感。
2 教学思路
此前,由于新冠疫情,学生长时间居家学习,部分学生作息颠倒、饮食失衡,开学时出现各类不良的身体症状,其中便秘、厌食和肥胖等症状都与饮食习惯密不可分。因此,笔者创设与生活、时事相关的真实情境,以某学生疫情前后膳食变化为例,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小组活动,发现膳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暴饮暴食对自身和社会的不良影响。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环境和粮食安全问题思考:为何国家提倡“光盘行动”?由此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领悟生命观念,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课堂最后,学生利用膳食原则分析中国不同地方饮食文化中的优与劣。这项活动既帮助学生学于生活,用于生活,又展示了中国的传统美食,发扬中国文化,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
3 教学目标
①通过合理膳食五大原则的学习,以及对暴饮暴食的不良影响、粗粮和细粮营养成分差异、膳食纤维作用的分析,形成物质与能量观的生命观念。
②分析对比学生疫情前后膳食情况的表格,归纳得出合理膳食的原则,并应用评价学校食堂午餐,感悟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科学思维。
③讨论分析暴饮暴食的不良影响以及中国不同地方饮食文化,理解节约粮食和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认同并参与宣传我国的特色美食文化,提升社会责任。
4 教学过程
4.1 创设情境,引入课堂教学
教师播放“古代皇帝传膳”视频,引入膳食的概念,再以某学生新冠疫情期间三餐不济、饮食不规律为例,将“疫情前该同学饮食规律、身体健康”和“疫情后暴饮暴食、好吃懒做”作对比,用图片展示该生后期出现的厌食、衰弱、便秘和肥胖等不良症状。教师提出问题:该同学为何出现上述身体问题?与何有关?学生思考,联想到与饮食有关,从而引发对合理膳食原则的初步思考。
4.2 深化情境,驱动任务学习
4.2.1 活动一:分析一日食谱,关注粮食安全
教师展示该学生疫情前、后一日食谱的对比表(表1),提出问题:表1中显而易见的饮食问题有哪些?
表1 疫情前、后的一日食谱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将学生的回答作为线索串联,提出问题:暴饮暴食会造成怎样的不良影响?并引导学生从对自身和对社会的影响两个角度思考,提出“平衡膳食宝塔”的参考建议。接着,播放网络流行的“大胃王吃播”视频,提出问题:这样的吃播方式是否适合在网络上传播?学生讨论对“珍惜粮食”的理解以及学校食堂提倡“光盘行动”的意图。教师追问:根据该同学厌食、衰弱两项身体症状,思考这两项症状可能与饮食中缺乏何种营养物质有关。请结合粗、细粮营养成分表(表2)进行分析。
表2 粗、细粮营养成分表
教师联系“便秘”这一症状,提出问题:摄入哪些食物可以缓解便秘?根据学生的回答,自然引出“膳食纤维”的概念,教师顺势播放科普视频“第七类营养物质”,追问:“肥胖”这一症状与该生疫情时摄入油炸食品过多有关。健康的一日三餐热量该如何配比?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早、中、晚餐热量合适比例为30%、40%、30%。
学生发言,提出该学生疫情时饮食不当之处在于:荤素没有合理搭配、主副食没有合理搭配。小组讨论分析,明确具体问题是暴饮暴食和油炸食品过多。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相应的合理膳食原则,并即时利用该原则对该同学的饮食提出合理建议,帮助其改善症状。在分析暴饮暴食的不良影响时,学生深刻意识到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国家为何提出“光盘行动”?为何如此注重粮食安全?举例提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策略。
设计意图:此案例创设的情境贴近生活,有利于获得学生认同感,激发探究欲望。从一日食谱的对比中,学生很容易发现该生疫情期间饮食的不当之处。在上一节“营养物质的作用”的基础上,学生了解到厌食、衰弱这两个症状和缺乏微量元素有关,而便秘和肥胖又是时下热点话题,很多家长都通过调整饮食减肥。因此,学生可通过讨论自然得出合理膳食五大原则:主副食合理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荤素合理搭配、三餐合理搭配和饮食定时定量。并通过解决该生问题即时应用,加深印象。同时,“粮食安全”也是社会的焦点话题,本活动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理解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4.2.2 活动二:评价学校午餐,应用膳食原则
教师展示学校食堂午餐的图片,请学生自由发表对学校午餐的看法。接着,学生利用上一环节学习到的合理膳食原则,客观评价学校食堂午餐是否符合标准。其中,“三餐热量合理搭配”一则不够直观,因此提供“食物热量表”,课前由学生将午餐中的每一份食物称重,拍摄图片记录数值(表3)。教师提供数据,学生计算午餐总热量,查询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表3 食堂午餐热量表
学生讨论、交流对学校午餐的看法,再利用合理膳食的五大原则,分析食堂午餐是否符合标准。在判断“三餐热量合理搭配”这一膳食原则时,学生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得出总热量,比对合理范围,评价是否符合这一原则。
设计意图:学生看待学校食堂餐食较为片面,通常从菜色、口味等方面加以批评,却忽略了学校众口难调的无奈。此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学校餐食的搭配意图,理解学校工作人员的良苦用心,应用膳食原则的同时也培养了同理心。
4.2.3 活动三:分析地方饮食,宣传中国文化
教师展示蔬菜泥、高粱馒头和荞麦面的图片,提出问题:这些食物是哪些特殊人群的主食?再展示轻食、航空餐和鸭血汤的图片,追问:这些食物可能来自于哪些职业人群?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合理的膳食在符合五大原则的基础上,更要“以人为本”,符合不同人群身体状况、职业需求。接着,播放“舌尖上的中国——全国各地的美食”视频,请学生先分享家乡的特色美食和饮食习惯,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膳食原则评价中国各地饮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开展小组讨论。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可得出婴幼儿、高血糖和糖尿病人等身体特殊状况人群的饮食不一定符合所学膳食原则。根据第二组图片的分析,又可得出图片所示食物来源于健身教练或减肥人群、航天员和粉尘工作人员的日常饮食。由此,学生能意识到,合理膳食的核心要“因人而异,以人为本”。在赏析家乡特色美食这一活动中,学生分享中国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并汇总成表4。
表4 中国不同地域特色食物调查表
在学习合理膳食原则的基础上,学生发现中国传统地域美食多样,却也有不利健康之处。例如,苏州饮食讲究时令时鲜,色香味形,但秋日喜食蟹,蟹性凉,易致腹泻。湖南嗜辣,菜色香鲜软嫩,但重油重料,刺激肠胃。徽菜系清雅纯朴、浓淡适宜但冬日喜食腊味等腌制品,腌制品中含有过量的亚硝酸盐和亚硝胺,易诱发癌症。经典美食臭鳜鱼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但若油炸过度,汞含量会上升。黑龙江喜食杂粮、鱼虾和野味,口味以咸为主,崇尚肉食,嗜好饮酒,重盐易引发心血管疾病,饮酒过量伤胃伤肝……
设计意图:本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饮食细节,理解合理膳食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自觉关注家人的饮食健康,促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现在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饮食习惯各不相同。教师利用这一特点,请学生分享家乡特色美食,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膳食原则分析传统饮食中的优与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也有助于宣扬中国传统的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培养社会责任。
4.3 延伸情境,联系社会热点
教师举例展示糖尿病人的食疗方法,结合社会热点,提供文献资料“新冠肺炎病人恢复期的食疗方法”,引导学生在膳食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家人职业、身体状况提出食疗建议并说明理由,进一步修订家人的一日食谱。学生结合所学膳食原则、家人的身体状况和职业,每个小组选定一位成员的一日食谱,共同商定修改方案并进行分享,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学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结合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再次修订一日食谱有助于学生理解、关心家人,培养家庭责任感。
5 教学反思
该教学设计以真实情境导入,贴合生活,使学生感同身受,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合理的膳食会导致身体问题。学生依据一日食谱中的问题及该生出现的症状,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归纳总结得出合理膳食五大原则,构建知识框架图,理解食物的合理搭配是合理膳食的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学校午餐,减少抱怨,培养同理心,同时也可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更加关注粮食安全。本节设计充分利用了学生家乡地域的多样性,在学生应用知识的同时,宣传了中国各地传统的饮食文化,锻炼学生科学分析的思维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教师若能将学生提供食谱与其所处地域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分析其疫情期间饮食情况背后的原因。这样与中国地方饮食文化的衔接将更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