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2021-11-02

大众文艺 2021年19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群体思政

李 东

(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

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的思政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思政教育的内容深度不足,理论实践未能结合,缺乏与青年成长的契合,此外青年群体自身对思政教育活动也欠缺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并且有针对性地探寻解决之路。为此,本文将从新时代背景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入手,探寻新时代如何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新时代背景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1.思政教育内容的深度不足

从现阶段针对青年群体开展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来看,暴露出流于形式的问题,思政教育者习惯于向青年群体宣讲科学的理论,然而却因为未能将这些理论同青年群体所熟悉的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由此难以让青年对这些理论形成深度理解和接受,在青年的眼中,这种以理论讲解为主要内容的思政教育方式过于空洞,缺少感召力,有鉴于此,在面向青年群体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过程之中,教育者应当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以此来提升思政教育的生动性,同时要积极鼓励广大青年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以便能够将所习得的思政理论知识运用于鲜活的现实生活场景之中,这样方才能够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2.理论未能同实际有效结合

现今一个阶段,面对青年群体的思政教育方式依然停留在理论讲解层面,对于社会实践关注程度不足,这便暴露出思政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具体来看,以理论讲解模式为主的思政教育活动,难以深入青年群体的内心,难以真正触及其灵魂,因而造成思政教育活动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塑造以及行为引领效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之中,广大思政工作者应当积极转变青年思政教育方式,确保思政教育的内容实现理论同实践的有机融合,唯有这样,方才能够提升青年群体对于思政教育活动的信任感以及认同感。

3.思政教育模式未能同青年成长做到有效契合

现今一个时期,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相继意识到对传统思政教育创新的重要性,以便能够确保思政教育活动同时代特质相吻合,从而可以确保青年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之中逐渐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不过需要看到的是,亦有一些思政教育工作者依然存在抱残守缺的态度,习惯于采取其所习惯的传统授课方式,思政教育模式未能同青年成长做到有效契合,难以实现对青年群体接触和学习思政知识兴趣的充分调动。在当今时代,国内外环境同先前相比出现了较大变化,由此使得各种新的价值观和思潮得以产生和传播,这些新的价值观与思潮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尤其其中一些思潮在内容层面以及形式层面极具鼓动性和煽动性,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年而言,其价值观极易受到影响和侵蚀。这就为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必须与青年的成长相契合,秉承与时俱进的理念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加以积极的创新,以便能够在同不良思潮的抗衡当中抢占舆论主导权。

4.青年群体对思政教育活动欠缺主观能动性

在面向青年群体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即,青年群体不但是受教育对象,同时其亦拥有着能动主体的地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青年群体并非简单的接受思政教育,其更需要将所接触和习得的思政知识借助自身的实践活动加以运用。为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如何增强青年群体对于思政教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这亦是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得以创新的着眼点所在。

5.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由思想政治工作者(主要是政工师)来担任,缺乏外部力量的引入和壮大,而一些政工师工作方法较为陈旧,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培训和提升。

二、新时代如何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上文中,笔者分析了新时代青年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笔者认为,要优化思政教育,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就需要持续深化青年思政教育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情况展开思政教育工作,契合当代青年特点,利用新媒体建设思政教育新平台,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激发青年接受思政教育的内驱力,强化青年思政教育专兼职队伍的建设。

1.持续深化青年思政教育的内容

在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秉承时代的要求,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这就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思政教育内容加以深化,确保思政教育的内容彰显出鲜活的时代性,以此来获得青年群体的认同。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平日里应当认真钻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从中汲取思政教育的养分。

第二,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之中充分融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以便让青年群体逐渐养成正确的三观,由此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认知理念,对于封建思想和迷信活动自觉加以规避和抵制,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正确的立场。

第三,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让广大青年能够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从而树立良好的家国意识。

第四,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将形势与政策内容融入思政教育活动之中,引导广大青年关心时事,特别是随着抖音、快手等APP的兴起,很多青年将日常闲暇时间消磨在这些短视频APP上,根本无暇关心国家大事。通过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将让青年实现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

此外,思政教育工作者亦应当将法治内容融入思政教育当中,让青年逐渐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之中珍视权利、不滥用权利,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增强自身的法律素养。

2.理论联系实际情况展开思政教育工作

思政教育工作不是空谈理论,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而是应该将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青年在理论中夯实思政认知,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为此,在开展青年思政教育工作时,我们应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注重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青年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鼓励青年在实际工作中开拓奋进、在奉献中建功立业。

3.契合当代青年特点,利用新媒体建设思政教育新平台

每一代人的成长经历都是不同的,当代青年同先前青年的成长以及生活经历亦有着显著的差异,表现为当代青年所处的成长环境、物质条件以及历史维度等均有着显著的差异。为此,在开展青年思政教育工作时,需要契合当代青年的特点,设计思政教育新途径,建设思政教育新平台。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青年群体获取信息以及发布信息的渠道更为通畅。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应当认识到这一趋势,积极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政教育,如,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设立思政内容的公众号,借助该公众号向青年群体推送各类思政教育内容,并依托公众号发布调查问卷,借助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当代青年的所思所想,从而为后续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且翔实的依据。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借助线上平台的打造,丰富思政教育工作的形式,深化思政教育的内容,依托微博、公众号、社区等媒介信息联动的方式,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线上全覆盖,这样将有效地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激发青年接受思政教育的内驱力

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只有青年群体自己认识到了思政教育的价值,形成了内驱力,才能更好地接受、接纳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激发青年接受思政教育的内驱力,摒弃一味灌输的教育方式,注意倾听青年职工的声音,了解他们所思所想,认真听取他们对思政工作的意见和看法,便于工作顺利开展。

5.强化青年思政教育专兼职队伍的建设

是否具备拥有扎实理论知识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直接关系到青年思政工作的效度。有鉴于此,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有赖于政府、社会的努力。如,积极打造思政名师,并依托思政名师打造线上思政精品公开课,同时,街道、社区应当选派人员学习深造,并邀请高校思政名师来当地授课。此外,政府应当组织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集中培训,以便提升其理论水平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借助前述方式,将打造一支具备较高理论水平的青年思政教育队伍。

三、结语

青年群体思想状况与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到互联网所带来的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作为思政工作者,应该积极发挥思政教育的优势,借助互联网的正向作用,对抗互联网的负面影响,更好地帮助青年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培育新时代青年。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群体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江苏海外新华商群体探秘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思政课“需求侧”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