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绘画专业实践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2021-11-02刘劲蓬

大众文艺 2021年1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政绘画

刘劲蓬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300)

习近平总书记更为关注教育工作中的“立德树人”,多次在思想政治会议中提出“立德树人”的观念,由此可见,不管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还是高校教育,都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核心的教育任务,在各个专业、学科教育中,积极挖掘思政教育素材与理念,让思政理念全面渗透到教育工作中去,这是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在高校绘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思政教学的改革,创新绘画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的形式与活动,选择高校学生能够接受、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以此构建理想化的绘画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展现出思政教学的优势与作用,促进高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

一、新时代高校绘画专业实践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现状

(一)缺乏对思政教学改革的关注

最近几年,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更为关注艺术教育和思政教学的融合,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绘画专业传统美术教育中缺乏对思政教学改革的关注,在具体的绘画教学实践中,教师主要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侧重于技术层面的训练与掌握,这样直接导致许多专业技术上的学习和应用变得没有目的和意义。在这种学习观念下,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最终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层面上只关注学科发展水平,把就业作为核心教育导向,完全没有展现出绘画专业实践课程中的育人功能,存在一定的教育功利化问题。为追求更为理想化的绘画教育效果,忽视了对高校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导致更多的学生认为在绘画领域中,素质修养不是最重要的,更为注重绘画专业技能的提升,对于思政教学抱有忽视的学习态度。

(二)师资力量建设不够专业化

在当前的高校绘画专业教学中,存在师资力量建设不够专业化的问题,很多绘画专业教师只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教学经验来开展绘画实践教学,完全忽视了绘画专业中蕴含的思政素材,没有把实践课程中的品行、德行理念表达出来,这也导致绘画专业实践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不透彻,没有把主流价值宣传、社会正气继承作为教育标杆。

(三)思政教育资源没有深入挖掘

在高校绘画专业实践课程中,通过探究、赏析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去关爱自然、热爱生活、从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魅力,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只关注美术作品的形式创新性方面,根本没有去深入挖掘绘画实践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对于作品中的红色基因、传统文化价值观缺乏重视,无法展现出绘画专业的隐性教育。

二、新时代高校绘画专业实践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要求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提出,需要由之前的“思政课程”转化为“课程思政”,高校绘画专业也需要承担起思政教育的责任、义务,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以此来展现高校绘画专业的政治特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一)深入挖掘绘画专业中的思想内涵

在高校绘画专业实践课程中,需要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想内涵,以此帮助塑造学生积极的文化价值观。绘画教学不仅让学生感知艺术作品的形式美,还能让学生深层次感知艺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与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增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拥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与政治素质。在高校绘画专业中,虽然绘画专业实践课程属于辨别美与丑的美学范畴,但是对于善和恶隶属于道德范畴,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属于育人和美学教育的融合体,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能够让学生对于心灵美与外在美有积极的认知,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在徐悲鸿创作的《负伤之狮》中,通过展示一只受伤的狮子准备战斗的状态,能够侧面反映旧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情况,能够让学生在绘画中探究美的同时,树立积极的道德观念和美学精神。

(二)全面弘扬绘画领域中的民族特性

在高校绘画专业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绘画技能、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弘扬绘画领域中的民族特性,培养学生浓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这也是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由此可见,绘画专业和思政教学的融合,能够真正把“立德树人”理念体现出来。我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成为绘画专业实践课程的重要资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融入绘画实践教学中,为继承民族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能让思政教学改革拥有更多鲜活的素材。通过学习民族文化经典,体悟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与绘画专业特点结合,有效找到思政教学与绘画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点。在高校绘画专业实践课程中,教师需要多选择一些能够彰显本土地域特色与民族精神的美术作品,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坚守思政教育中的“四个自信”,比如,在詹建俊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感知革命先烈英勇抗日、顽强不屈的爱国情怀,从而认识到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能够自觉为民族崛起、国家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借助审美语言塑造道德形象

在高校绘画专业实践课程中,教学内容能够体现出向美向善的精神,把绘画专业的创作实践引入到思政教学改革中,能够实现感化于情,更符合高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展现理想的育人成果。在实践课程中,教师可以多设定一些核心价值观主题创作活动,为学生构建一个向美向善的学习氛围,结合社会热点积极组织主题创作实践活动。比如,2020年抗疫主题美术创作活动就是回应社会关切,记录再现无畏的使命担当和崇高的精神力量,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感知真善美,心系家国命运,弘扬抗疫精神,传递新时代的正能量,成为一个有追求、有抱负、有理想的学生。借助审美语言塑造道德形象,这样既能够展现绘画专业教学的育人功能,又能够实现思政教学改革,借助于“第二课堂”提升高校学生的审美素养,强化绘画专业中的思政教育优势。

三、新时代高校绘画专业实践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一)不断丰富高校绘画专业实践课程教育资源

在高校绘画专业教学中,要想渗透“课程思政”,实现绘画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改革的融合,不要把教学内容局限于相应的教材之中,更应该积极丰富绘画专业实践课程教育资源,充分展示思政教育资源的优势、作用,以此烘托浓烈的艺术氛围、育人氛围。教师可以把思政教育中的文学、历史、社会知识作为绘画专业实践课程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我艺术修养与文学素养,拥有更为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以绘画作品赏析与经典研读作为教学基础,积极引入一些重大历史题材和红色革命题材教育资源等,实现思政理论知识与绘画实践活动的融合,以及艺术作品和思政故事的整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除此之外,需要积极鼓励学生投入到绘画专业教育资源拓展、延伸之中,这样能够让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思政素材融入实践课程活动中,拓展学生的艺术知识面、思政知识面,真正在专业学习中提升自我、塑造自我,展现出绘画专业教学的“立德树人”理念,让高校教育跟上新时代发展的脚步。

(二)构建多元化的高校绘画专业实践课程教育手段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要想实现高校绘画专业实践课程与思政教学改革融合,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思想意识,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绘画专业实践课程教育手段,潜移默化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素材,在高校学生接触绘画知识、提升绘画技能的同时,实现思政教学改革。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教育水平,改变以往主导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要真正融入时代发展要素,跟上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积极参与到教育培训之中,掌握更多先进的绘画教育理念与手段,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生动化融入思政元素,这样既能够提升自我专业教学素养,还能够让绘画课堂教学更为趣味化、多元化,要善于利用线上优质慕课资源,引入一些具备代表性、较为典型的思政教学案例,让思政元素全面落实到绘画专业实践课程之中,这样既能够感染学生的情绪,还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提升高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

(三)在绘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学改革

要想在绘画专业教学中体现出思政教学改革,并且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学校、教师需要积极借助绘画专业实践课程来渗透思政教学改革,实现思政理论知识、绘画专业技能、教学实践活动的多方面融合。比如,高校可以推广“画中有话”教学活动,选取经典红色题材绘画作品作为授课范画,比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靳尚谊的《毛主席在炼钢厂》、沈尧伊的《地球的红飘带》等作品,运用“思政+美术”教学方式,将美术作品通过话语解读,融思想教育于专业教学之中,以绘画专业基础知识作为载体,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手段,让绘画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改革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实现全方位育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让绘画专业教学增添更多的“红色”主调,让学生通过创作来展现自己的爱国情怀,实现“专业教育”与“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同时,高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精准的指导,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创作的空间,不仅可以融入“红色情怀”来展开创作,对于生活中的艰苦奋斗、爱校荣校、崇德尚艺等素材,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创作切入点,真正在绘画专业课程实践中融入思政教学的改革,促进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在绘画专业实践活动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获得更为深刻的人生感悟与思考,明确人生的理想抱负与奋斗目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绘画专业实践课程中需要积极落实思政教学改革工作,实现绘画专业实践课程教育与思政教学改革的融合,充分展现出绘画专业教育中的“立德树人”理念,取得理想的美育效果、思政教育效果,让高校学生在提升绘画技能、掌握绘画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积极、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与情感价值观,能够成为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中的可塑性人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现出绘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政绘画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