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墓室壁画色彩探究
——以红色为例*

2021-11-02

大众文艺 2021年19期
关键词:墓室儒家思想太子

李 光

(西京学院,陕西西安 710123)

色彩本是自然的生发和存在,依据自身魅力丰富着人类的视觉感受,是客观的存在。自然色彩的融入改变着人类对色彩的认知,并生发为一个民族所特有的色彩文化。无差别的自然色彩在人类的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不同认知和文化。在不同文化中,色彩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和象征性,形成特定的色彩观。色彩观反映在生活的众多方面,包括墓室壁画。对唐代墓室壁画中红色的使用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进行解读,有助于认识红色在唐代存在的文化内涵及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含义。

一、唐代墓室壁画红色颜料成分分析

唐代壁画墓的大量遗存,为研究其墓室壁画的色彩构成和成分分析提供了必要前提。唐代墓室壁画所使用颜料成分系统性调查和分析研究始于1997年。首先以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陪葬于乾陵的懿德太子、章怀太子和永泰公主等墓的壁画颜料为提取和研究对象;其次以安葬于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的李寿墓、安葬于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的房陵大长公主墓、安葬于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的懿德太子墓和章怀太子墓、安葬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的南里王村韦氏家族墓、安葬于唐玄宗天宝五年(745年)的苏思勖墓等墓壁画颜料为提取和研究对象,终成《唐墓壁画颜料的分析与研究》一文,据研究者张群喜的研究和分析,唐代墓室壁画所使用红色颜料为铁红(赤铁矿)或朱砂(HgS),为矿物质颜料,且混合使用较少,稳定的矿物质颜料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唐代墓室壁画原有色彩,颜料的稳定性是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唐代墓葬壁画中红色色彩的前提。

二、唐代墓室壁画中传统文化下的红色

“赤”为会意字,从“大”从“火”,本义为火红色;“朱”在《说文》中解为“赤心木,松柏属”,引申为大红色。在“五行学说中”火为赤,赤为南方之色,为正色。赤与朱色相近,同被视为正色。而“红”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基本色彩词,泛指红色。本文中提道的红色为正色中的“赤”或“朱”。

(一)“阴阳学说”中的红色

关于“阴阳”的说法最早著录于《周易》之中,如“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不测之为神”等。老子解释“阴阳”有言:“载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同时,他将“阴阳”和“道”建立某种联系,提出“一阴一阳谓之道,道生万物。”阴阳成了万物之始,也成为生命开始的象征。在“阴阳学说”的观念中,红色象征生命的存在,这一思想早在一万多年以前山顶洞人的生活中就已出现。考古学家在其居住的遗址内发现他们用赤铁矿碎末撒在人的尸体周围,红色作为原始崇拜和生命存在的象征也得以印证。在以后色彩文化的缔造中,红色又加入了驱恶辟邪、引升飞仙、祥瑞和正义等内涵。

红色作为祥瑞、正义及生命存在的象征,在唐代墓室壁画中,体现于长乐公主墓的《云中车马图》及各种《青龙图》《白虎图》《朱雀图》和《玄武图》。

《云中车马图》东西壁各一幅,虽略有差异,但大致相同。车为红色,一车双厢,一高一低。轭呈桥洞状,顶上饰红缨。车后两侧分别插一面红色七旒黻字旗。马两匹,一为淡土红色,一为淡青色,皆缚尾,驾车奔驰。有一人牵马,穿白色阔袖交衽长衫(东壁此位者穿红色阔袖交衽长衫)。马右侧有二人,前者穿白色交衽阔袖长衫,在后者穿红色阔袖交衽长衫。车上左边低厢坐二人,留稀疏长须,戴莲花帽,右边高厢坐一人,三人均穿粉红色阔袖交衽长衫呈仙人状。车厢左下方有一虎头鱼身的怪兽,鳍尾俱全,晕染红色,鳞淡青色。怪兽大张嘴,伸舌,口中吐气呈淡赫色。此图下部及所有空间均饰云彩,如飞在天。此图以红色为主,呈现接引飞升之意,是唐太宗好神仙长生之术而又爱女心切的体现,他希望女儿死后升仙,生命得到永生。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唐代贵族墓葬中常见的壁画题材,称为四神,又称四灵,四象,他们皆是生命的守护者,有引导护送墓主人升天之意。唐代墓室壁画中的《朱雀图》以红色颜料为主绘制于墓室南方,《青龙图》与《白虎图》常绘在墓道口的东西两壁,身多处绘有红色,腾跃于红色祥云之间。《玄武图》绘制于墓室北方,红色也被赋予其中。

(二)“儒家思想学说”中的红色

“儒家思想学说”倡导“仁”和“礼”,推崇正统,固守伦理。《论语·八佾》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把“仁”与“礼”相结合,以“仁”释“礼”,创立了儒家思想。

至汉武帝统治时期,董仲舒将儒家思想学说进一步丰富,宣扬君权神授,把“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融入于“儒家思想学说”,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所接受,儒家思想被推崇为正统,至此构建了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治国理念。在“礼”的思想统协下色彩的“正色”与“间色”的理论得以完善。至此色彩的等级身份和象征性也得以确立,色彩的尊卑贵贱进一步强化。作为正色的赤(红)成了最尊贵的色彩之一。红色的尊贵突出地表现在建筑和品服制度等方面。

红色建筑是皇家及贵族府第的象征,更是墓主人权贵身份的证明。唐代墓室壁画中所绘红色门楼亭阙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懿德太子墓中的《阙楼图》。

《旧唐书·懿德太子传》:“中宗即位,追赠为太子,谥曰:懿德,陪葬乾陵。仍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又赠永泰郡主为公主,令备礼改葬,仍号其墓为陵焉。”因此,墓葬规模宏大,所绘阙楼为“三出阙”,属帝王等级。此阙墩台华丽,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周带回廊,柱子及斗拱皆以红色绘制。巍峨的红色阙楼富丽堂皇,尽显大唐皇家建筑的壮阔之美和懿德太子生前政治上显赫的地位。

儒家思想将服饰色彩与“礼”相结合,赋予色彩以尊卑贵贱,尤以皇家和官员服饰用色为最。根据《旧唐书·舆服志》所记载,唐太宗贞观四年八月,将武德四年品服色的“紫、朱、黄”细化为:“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下服绯(红),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以青,带以鍮石。妇人从夫色。虽有令,仍许通着黄。”诏令中强调了品官服色差异,其目的是为建立符合儒家思想的更加合理的官员等级制度,强化国家秩序。

等级、地位不同,所穿服饰色彩有异,以明贵贱尊卑。官员要依级用色,不容僭越。唐代墓室壁画亦有体现。如:章怀太子墓东西壁两幅《客使图》,六位鸿胪寺官员大方庄重,身着红色公服。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鸿胪寺,卿一员,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可知,他们身着红色公服符合唐代品官的服饰色彩。在懿德太子墓室壁画《群臣像》《仪卫图》、李寿墓室壁画《步行仪仗图》《仪卫图》中身着红色品服的官员,地位等级异于他人,进一步衬托出墓主人身份的高贵。

(三)“事死如事生”观念中的红色

汪小洋在《中国墓室壁画的重生信仰讨论》中谈道:“重生信仰承认死亡,但同时认为死者在墓葬建筑中可以获得生死转化,并因此而参照于身前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方式继续生活。”巫鸿在其著作《黄泉下的美术》中提道:“墓葬画像的基本目的是为死者布置一个理想化的死后世界。”

在“事死如事生”观念的影响下,延伸出“墓为真宅”思想,致使唐代厚葬之风盛行,他们将墓室勾画成生前的住所,在墓葬的建造中,努力模仿生前建筑及生活,并用与身份等级一致的色彩绘制壁画。

李求是在《谈章怀、懿德两墓的形制等问题》一文中认为懿德太子墓第一过洞暗喻为宫城门,第二过洞暗喻为宫门,第三过洞暗喻为殿门,墓葬形制如在宫中。第一过洞前的《列戟图》应属宫门外的列戟,以红色勾画,列戟24竿,为天子规格,印证了“号墓为陵”历史记载。

李寿、懿德太子、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新城长公主等墓中勾画的红色《列戟图》,懿德太子、惠庄太子等墓的红色《车马图》,新城长公主等墓的红色《擔子图》及墓室壁画中的红色建筑、红色大旗、穿红衣的侍从等皆是墓主人生前生活和用度的真实写照。

红色是墓室壁画绘制者彰显墓主人生前尊贵身份、显赫地位和高贵权力不可或缺的色彩。在唐代墓室壁画所使用的众多色彩中,红色已化身为高贵、富足、权力的象征,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植根于唐代人的生活中,沁入于现代人的色彩观念里。

三、结语

墓室壁画发展至唐代,主题和色彩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较于汉代墓室壁画相比较,唐代墓室壁画的社会生活的成分明显增加,升仙主题绘画表现隐喻。主题的变化带来的是色彩运用上的差异,唐代色彩更多是表现日常的穿着和用度上,更贴近日常。但看似贴近日常的色彩表现上,传统色彩观念潜行其中。本文对于红色在唐代文化中的作用和象征性进行了浅显分析,是对了解唐代色彩文化的一次尝试,助力于我们了解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寓意。该研究对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墓室儒家思想太子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汉字奇遇记
汉字奇遇记
《太子湾的春天》摄影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大连鞍子山积石冢墓室出土随葬玉器50件
Why Lear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