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成文武艺 青春赴戎机
2021-11-01徐建华
徐建华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4月,30名清华北大学子响应祖国号召,他们走出校园,奔赴疆场,志愿到祖国最艰苦的边疆服役,用行动去感受人生,开启别样的热血青春。
此事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引发热议。有人说,大学生参军,在军营里接受严格的纪律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是受益终生的;有人说,适龄青年参军本着自愿原则,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大学生入伍耽误了毕业时间,得不偿失;有人认为,清华北大学子应该从事一些科研或者高科技的职业,去参军有点大材小用……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八一中学本期的校报“青春絮语”栏目向全校学生进行征稿,请写一篇文章向该栏目投稿。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出自2021年湖北省重点中学4月联考)
思路点拨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我们应审慎审题,精准立意。
首先审读材料。本题的材料分为两部分,独立成段,泾渭分明,不蔓不枝。
第一部分,首先交代中心事件:清华北大优秀学子参军入伍。接下来“他们响应祖国号召,走出校园,奔赴疆场,志愿到祖国最艰苦的边疆地区服役,用行动去感受人生,开启别样的热血青春”,下笔宛如散文诗一样,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及价值观。审题时,必须洞悉这一点。
第二部分,采用排比句式,罗列出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很显然,这些观点有失偏颇,因此在立意时,应该针对这些观点及看法进行批驳。“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做到先破后立,有的放矢。
综合整合材料中的两部分即新闻事件和众人观点,本题的精准立意可以为:“从军报国,学以致用”,应该成为当代有志青年崇高壮丽的人生选择。
很显然,本题仍是一以贯之地考查家国情怀、青春奋斗、责任担当等思想内核。那么如何具体展开,使文章内容充实,言之有物,且有新意呢?
首先,建议从材料入手,缘事而发,这样可水到渠成得出观点。
然后,可运用例证,指出从军报国是古往今来有志青年、有为青年实现自我价值和彰显爱国情怀的选择。“不薄古人爱今人”,写作时,重心应该落在当下,如卫国戍边的青年英雄、携笔从戎的大学生等。神驰古今,如数家珍,这样既使文章具有史诗般的壮美厚重,又充满青春的豪迈激情。
要论透“为何当下优秀大学生应该从军”,要写出深度、写出厚度,可以条分缕析,有序展开。如从个人方面:军营生活可以磨砺性格、意志,军营就是一个大熔炉,熔纪律教育、习惯教育、意志品质等于一炉,使人受益终生,成为一生行稳致远的养分和动力。如从国家层面,可联系当前的国防现代化、科技强军等内容,指出优秀大学生入伍从军,从戎而不投笔,运用所学,致力于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更能有一番大作为。
最后,文章的另一驱动任务为向校刊投稿,这一任务相对来说,容易完成,征文本身没有什么特殊的格式要求。在此,只需留意“八一中学”“青春絮语”的深意,即文章要寻找“从军”和“青春”的“交集”,如果只谈青春,或只谈从军报国,显然偏离了题意。
佳作展示
学成文武艺 青春赴戎机
——向校刊“青春絮语”栏目投稿
近日,30名清华北大学子响应祖国号召,走出书斋,携笔从戎,奔赴疆场。天之骄子从军入伍,有人认为大材小用;有人认为,书生报国有他路,何须人人尽披甲?而我认为,清北大学生,学成文武艺,青春赴戎机,砥砺青春,筑梦军营,不失为当代有志青年的“标配人生”。
古往今来,从军报国,是书生实现人生价值、心系家国天下的崇高壮丽的人生选择。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使“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立大国之威;南宋名将虞允文,在金人欲饮马长江、蹂躏江南时,书生从军,奋起御侮,建立不世之功,使国家转危为安;抗日救亡时期,“偌大华北,竟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未名湖畔、清华园里的莘莘学子,勇赴国难,成为赳赳勇士,国之干城。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今天,世殊時异,处于和平时期的新青年,从军报国,依然是最崇高壮丽的人生选择。你看,卫国戍边的英雄们,“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清华北大的学生“组团”从军,“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
一直以来,“00后”的一代,常常被贴上“二次元”“数字原住民”、骄纵、任性的标签,但是清北学子从军报国,使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用行动诠释了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
到军营里去,让嘹亮军歌激扬人心,激荡热血。在严格的训练中,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磨砺意志,涵养心性,增益其所不能。在进退有序、令行禁止中,每一个人都像一支队伍一样。
就像宋玺,北大高材生,毅然决然选择从军,成为一名海军陆战队员,平生所学,竭忠尽智,愿将一生献宏谋——致力于强军之路;正如清华学霸姚尚睿所说,在紧张有序的军营生活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踏实。他们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收获了与“象牙塔”中不同的社会经验,必将成为人生中最为宝贵的经历。
磨砺意志、丰富人生……不惟如此。如今,强军之路开启新征程,“光锥之内即命运,射程之内有尊严”,在科技强军、科技强国的浪潮下,大学生们充分运用所学,或铸就大国重器、大国利剑,蓝天鹰隼御风而行,深海蛟龙劈波斩浪,国防信息化、现代化,正是大学生们发展的广阔天地,又怎是大材小用呢?
学成文武艺,青春赴戎机。书生报国正当时,不负峥嵘岁月稠。让后浪们、青年们,以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和“男儿何不带吴钩”的慷慨豪情,交织成风华正茂的最美芳华!
【点评】
文章的标题化用诗句,音韵铿锵,蕴藉丰厚;且主题鲜明,一言立骨,意为走出校园,奔赴疆场;成就文韬武略,不负青春。
文章例证丰富,善于选择典型例证,叙例颇见功底,一方面简洁凝练,绝不拖沓;另一方面旁征博引,意到笔随,均能很好地扣合“从军报国”和“青春担当”的关键词。
文章思路清晰,展开有径,指出当代青年参军入伍,无论是对于个人成才,还是强军报国,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结尾呼吁当代青年,要有担当精神,自觉磨砺自我;收束有力,曲终奏雅。